久久精品国产AⅤ免费|欧美 女 码 一区二区|国产明星视频愉拍在线|亚洲精品视频三级在线看

    1. 
      

      <cite id="zyqvt"></cite>
      1. <strike id="zyqvt"><table id="zyqvt"></table></strike>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七年級語文《愛蓮說》的教案哪有?

        回答
        語文迷問答

        2016-03-01

          教學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了解襯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2、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文言文朗讀能力;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3、認識作者不慕富貴、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jié)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tài)度,感受作者高雅脫俗的情懷。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課文;

          2、把握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襯托手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能夠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為大自然為我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它用神異之筆為我們渲染了一個清新的綠色世界,還不忘用萬紫千紅的花來點綴它。正因為有花,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所以,人們都非常愛花,并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寫梅花的詩句“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描寫牡丹的詩句“天下無雙艷,人間第一香”,描寫杏花的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可以說,描寫花的詩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鐘,并為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二、交待教學目標:

          多媒體大屏幕顯示:

          1、了解“說” 的文體和作者;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理解作者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趣。

          ⒈了解本文的體裁。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范疇,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那么課文標題“愛蓮說”可以怎么解釋?

          明確: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作者及文體簡介:

          多媒體大屏幕顯示: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現(xiàn)在湖南省道縣)人,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謚號元公。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們稱他為濂溪先生。

          “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愛蓮說》就是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四、學生朗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粗知文意。

          結(jié)合大屏幕顯示的讀音、重要詞句意思提示。

          2、教師指導學生讀課文。

          (1)第一段介紹情況,當用陳述語氣讀;第二段發(fā)表議論,其中有判斷、有感嘆,應讀出不同語氣來。(2)第一段首句是總說,當用提頓的語氣讀;“可愛者甚蕃”要讀得分明。以下一次說菊、牡丹、蓮,其間應有明顯的停頓,“牡丹”后的停頓應長一些。(3)“予獨愛蓮”是統(tǒng)領語,“之”要輕讀,后面的內(nèi)容應讀出層次感,即生長環(huán)境、長成后的形象和品格,表示品格的句子宜讀得稍重一些。(4)“菊之愛”應讀出惋惜之意,“蓮之愛”讀出慨嘆之意,“牡丹之愛”應讀出諷刺之意。

          3、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力求讀出美感。

          五、合作探究:

          大屏幕提示:

          1、課文中那些句子是描寫蓮花的形象的?

          2、作者從那幾方面描寫蓮花的形象?

          3、表現(xiàn)了蓮花什么樣的品質(zhì)?

          學生討論回答。

          明確: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度氣質(zhì)

          3、描寫了蓮花超凡脫俗,賦予蓮君子般的美好品格!俺鲇倌喽蝗,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端正,因而美名遠揚;“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儀態(tài)莊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六、達標反饋:

          大屏幕顯示:

          一、文學常識填空:

          1、《愛蓮說》作者( ),( )代著名的唯心主義( )家。字( ),道州營道人,謚號( )世 稱( )。

          2、“說”是一種古代的文體,既可以( )、( )事

          物,又可以發(fā)表( )。

          二、下列句中紅色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1、濯清蓮而不妖( )

          a、妖艷 b、妖怪 c、美麗而不端莊

          2、香遠益清( )

          a、更加 b、有意 c、益處

          3、亭亭凈植( )

          a、亭子 b、聳立的樣子 c、美麗的姿態(tài)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a、玩耍 b、玩弄 c、游玩

          七、布置作業(yè):

          1、我國文學寶庫中有很多有關荷花的詩文,你能找到一些嗎?

          2、熟讀并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2、把握托物言志的寫法;

          3、理解襯托的手法;

          4、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一、導入新課:

          提問上節(jié)課布置的作業(yè),大屏幕出示古今有關荷花的名句或詩歌。同時讓學生欣賞各種形態(tài)的蓮花,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二、研讀課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1、請學生回答作者對蓮花形象描繪的句子,結(jié)合自己的想象進行描述。

          2、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這些語句,明確:寫花就是寫人,詠花就是詠志。作者通過對蓮花的外在姿態(tài)的描繪與贊美,賦予蓮一種高潔的品格,不僅寫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廣闊更深遠的天地飛翔。

          提問:請同學們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應當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質(zhì)。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提示學生:這是一種藝術概括方式,用聯(lián)想把蓮的形象與君子的形象融為一體,不要對號入座。

          提問:作者借蓮的形象來言君子之志,這是一種什么手法,抒發(fā)了作者什么志向?

          明確: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抒發(fā)了自己不慕富貴、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jié)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tài)度。

          3、學生帶著感情背誦課文。

          三、合作探究,了解襯托的寫作手法:

          1、提問:作者主要描寫和贊美蓮花,為什么又寫了菊花和牡丹呢?這對寫“蓮”有什么關系?

          學生分小組討論,后明確:運用襯托的手法,突出蓮的超凡脫俗。

          教師點撥:作者寫菊和牡丹,一是對聯(lián)的襯托,在反復的襯托中既突出蓮的品格,又表達了自己在污濁塵世間保持高潔品行的情懷;二是這三種花引出三種評價和比較,名為寫花,實際寫人,寫出人們對生活理想的三種選擇,突現(xiàn)自己崇尚胸懷磊落、行為正直、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等高潔品德。

          世人愛牡丹,其實是慕高貴,在他們眼里,牡丹是高貴的化身。我不愛牡丹只愛蓮,不就表明“我”不貪慕富貴、名利嗎?而這一切正是君子高貴品質(zhì)之所在。所以牡丹對蓮起到了反面襯托的作用。

          2、學生質(zhì)疑:“菊,花之隱逸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如何理解“菊之愛”與“蓮之愛”的不同?

          教師點撥:“晉陶源明獨愛菊”“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聯(lián)系陶淵明的人生經(jīng)歷及作品,知人論世,我們發(fā)現(xiàn)“菊之愛”有兩層含義:一是做一個避世的隱士;二是保持獨立的人格。再聯(lián)系周敦頤的人生態(tài)度,他主張入世,不贊成避世。作者寫“菊之愛”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塵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則境界更高。寫菊是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3、歸納:在作者眼里,菊、牡丹、蓮各有什么象征意義?

          學生討論明確:菊花象征隱士;牡丹象征富貴;蓮花象征君子。

          4、學生帶著對蓮的贊美之情讀課文。

          四、達標反饋,拓展延伸:

          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聯(lián)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說說你最喜愛哪種花,并用一句話來概括原因。

          例:我喜歡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

          我喜歡梅花,因為它是花中的志士,堅強不屈

          我喜歡_____,因為__________。

          五、布置作業(yè):

          比較《愛蓮說》和《陋室銘》兩篇文章的異同點


        擴展資料

          【課題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⑴了解“說”的特點;

         、评^續(xù)掌握文言詞匯,背誦并默寫全文;

         、菍W習以蓮喻人的寫法。

          2、情感態(tài)度方面:

          聯(lián)系個人情趣、愛好和風格,展開想象,發(fā)散思維,從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學習蓮花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zhì)。

          3、能力方面:

          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目標:

          誦讀全文,掌握重要實詞。難點目標:以花喻人的含義。

          2、教學過程分為:

          “誦讀環(huán)節(jié)──悟讀環(huán)節(jié)──拓展環(huán)節(jié)”三大板塊。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為重點,襯托的寫法為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能夠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為大自然為我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它用神異之筆為我們渲染了一個清新的綠色世界,還不忘用萬紫千紅的花來點綴它。正因為有花,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所以,人們都非常愛花,并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寫梅花的詩句“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描寫牡丹的詩句“天下無雙艷,人間第一香”,描寫杏花的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可以說,描寫花的詩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鐘,并為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二、整體把握,感知語言

          1、教師范讀,同時要求學生給生字注音,并標出難句。

          2、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任抽兩名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讓其余學生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語氣、語調(diào)、節(jié)奏等。

          4、全班齊讀課文,并結(jié)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語言,領悟語感

          師:我們把課文讀好了,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愛蓮,那么,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xiàn)在哪里呢?

          明確:

          1、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質(zhì)樸;

          2、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

          3、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師:作者如此深情地為蓮花高唱贊歌,文章是不是僅僅寫蓮花呢?

          明確:

          作者借蓮花來寫人。

          1、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高潔質(zhì)樸;

          2、作者自喻不與俗人為伍,以蓮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擬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3、把蓮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剛直、莊重,大有如屈原所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貴品質(zhì)。

          師:作者借蓮花來寫人,而又直接在文中點出來,那這種寫法叫什么?(明確:托物喻人)那么,下面我們結(jié)合“時代與環(huán)境資料”(打開多媒體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頤身上具有哪些“蓮花”的品格?

          提示:學生活動,教師小結(jié)。

          小結(jié):大家說得棒極了。作者之所以能寫出“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息息相關,更和他在這一特定的環(huán)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關。周敦頤那筆筆傳神、句句融情的文筆是不是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要寫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僅要貼近生活,有真實的經(jīng)歷,還要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鮮明的獨特的個性。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jīng)把周敦頤為什么要借蓮花來抒發(fā)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闡述清楚了。下面同學們回顧一下,看看還有什么不懂的,提出來,請同學幫助解決。

          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篇文章的主體寫的蓮,為什么要寫菊和牡丹?

          提示:對比 、襯托(正襯、反襯)

          2、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連用兩個“獨”字?

          提示:第一、說明周敦頤和陶淵明一樣,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第二、作者贊同陶淵明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但不贊同陶淵明的隱居、逃避現(xiàn)實。連用兩個“獨”字,非常鮮明地闡述了自己還有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

          3、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蓮”的順序?qū)懙模瑸槭裁次哪﹨s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呢?

          提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蓮”的順序,是為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后文按“菊──蓮──牡丹”的順序?qū)懀菑陌H的角度,說明凡是超凡脫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最后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述,特別是最后寫牡丹時用了感嘆號,更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四、實踐語言,習得語感

          1、讀了《愛蓮說》,我們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說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樹木。但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內(nèi)在聯(lián)系;第二,要有新意。

          (學生活動,教師適時點評)

          2、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些不正之風(比如說“央視”2003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內(nèi)江城管透視》),我們作為中學生該怎么對待這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老師適時引導點評)

          五、背誦積累,積淀語感

          1、延伸積累,師生補充有關描寫“蓮花”的詩句。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六、反饋檢測

          1、填空:

         、疟疚挠脕肀扔骶蛹炔慌c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zhì)的一句是__________。

          ⑵本文中作者拿____和____與蓮對比,前者是_____,后者是______,作用是突出_______。

          2、說話練習:

          根據(jù)課文,把蓮、菊、牡丹三種花“品格”的高下排個序,并說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⑴蓮,⑵菊,⑶牡丹。理由,可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教師準備的理由是:牡丹雖艷麗,但象征榮華富貴,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雖然清逸脫俗,但逃避現(xiàn)實,消極處世,不值得仿效;蓮花的生活態(tài)度比菊花積極,它處于污濁環(huán)境,卻潔身自好,保持高潔的操守,難能可貴。注意:教師要鼓勵發(fā)言積極,有思想、有文采的學生。

          七、結(jié)束語

          課上,同學們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為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文章,為了使這篇課文進一步得到深化和運用,今天回家的作業(yè)就是寫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學們在欣賞蓮花的“亭亭凈植”同時,別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帶給我們的深刻的啟示。

          八、布置作業(yè)

          1、請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寫一種你喜歡的花草樹木或其它物件。

          2、背誦并默寫課文。

          3、搜集有關"蓮花"的詩句。

          【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濯清漣而不妖純真自然,不顯妖媚

          中通外直內(nèi)心通達,行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權(quán)貴

          香遠益清 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 高潔獨立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托物────────── 喻人

          【教后心得】


          【學習目的】

          1、背誦默寫,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

          3、聯(lián)系生活,提高情趣。

          【學習準備】

          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教學設計】

          一、蓮花欣賞,交流引讀

          1、圖片展示:學生欣賞無窮碧的蓮葉,別樣紅的.蓮花,并吟誦蓮的詩句,充分感受蓮之風韻。

          例:《樂府》中的“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唐詩中的“留得殘荷聽雨聲”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交流引讀:同學們,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贊美過它,并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jīng)世不衰的贊蓮佳作。這里的蓮以高尚純潔的形象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它特有的廉潔、清正,不與邪惡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板書課題及作者)

          3、作者簡介:周敦頤(1017~1073),宋代道洲(現(xiàn)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

          4、題解: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xiàn)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在這里指什么呢?“說”在這里表示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稅凵徴f》就是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二、熟讀背誦,積累理解

          1、讀一讀:

         、沤處熓痉墩b讀課文,學生把握下列難讀的字詞。

          蕃淤泥濯清漣妖蔓枝益亭亭凈植褻玩焉

         、茖W生情感朗讀,看清字形,讀準字音,理解字意。

         、菍W生根據(jù)自己情況即時背誦,可采用游戲接龍式背誦。

          2、譯一譯:學生圈點勾畫,試譯短文。

          蕃濯謂隱逸君子噫鮮宜乎者也

          三、合作探究,詩句品析

          設置問題情景一:

          請同學們找出直接描寫蓮花的句子。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并賦予了蓮花哪些品格?

          討論明確:

          生長環(huán)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生性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體態(tài)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正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

          風度氣質(zhì):“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體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你讀了作者描寫蓮花的這些句子之后,你覺得作者贊美的僅僅是蓮花嗎?

          討論明確:不是。是為了歌頌具有蓮花那樣高尚品質(zhì)的人。

          設置問題情景二:

          你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討論明確:這是一個反問句。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北磉_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討論明確:這個感嘆句,是作者對那時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貴的處世態(tài)度的強烈諷刺。

          設置問題情景三:

          本文以“愛”為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討論

          明確:這是一種映襯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誰愛菊花?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贊頌他不茍同于世俗的高潔品質(zhì),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誰愛牡丹?世人。因為牡丹色彩艷麗,嫵媚動人,象征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zhì),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由此可以看出,寫“菊”寫“牡丹”仍是為了襯“蓮”,寫“菊”為旁襯,寫“牡丹”為反襯,在映襯中突出了蓮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時又針砭了時俗。

          設置問題情景四:

          作者對這三種花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呢?

          討論明確:

          嘆惋菊花,為了潔身自好而逃避現(xiàn)實,超然物外,處世態(tài)度未免有些消極。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貴,未免有些庸俗。

          贊美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濁塵世卻能永葆高潔本色,十分難得。

          課文中的兩個“獨”字,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

          四、借花喻人,歸納主題

          1、借花喻人:

          為什么人們對"花"的愛好不同呢?

          喜愛哪一種花,表明人們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氣節(jié)。

          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蓮又比作什么呢?

          以菊、牡丹、蓮喻三種人,以三種愛象征三種生活態(tài)度。

          菊是隱逸者,逃避現(xiàn)實。菊花不在春天與百花爭艷,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獨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貴者,貪圖享樂。它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

          蓮是君子,高潔典雅。它不染塵俗,就像胸懷磊落,行為正直,德聲遠播的君子。

          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tài)度是不是完全贊賞呢?他也愿意隱逸嗎?

          作者贊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茍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對于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惋惜”的情感? 對于牡丹,作者更多的是“鄙視”。

          2、歸納主題:

          通過對蓮花的愛慕和贊頌,表現(xiàn)作者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對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時,通過對牡丹的厭惡和鄙棄,表現(xiàn)出對趨附權(quán)貴,茍隨時俗及其風尚的不滿,文章鮮明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進步理想和美學情趣。

          3、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五、總結(jié)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jié)存儲:同學們,我們學完了課文后有哪些收獲呢?

          學生可能這樣說: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jié)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鑒。

          教師可以這樣說:同學們,周墩頤盛贊蓮花為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xiàn)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2、課外延伸:

          ⑴背誦默寫課文。

         、品聦憽稅凵徴f》以“愛說”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點明所愛之物的所托之志。

          【板書設計】

          愛蓮說

          陶淵明獨愛菊(正襯)隱逸者惋惜

          世人甚愛牡丹(反襯)富貴者鄙視

          予獨愛蓮君子者 贊美

          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