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描紅練寫鋼筆行楷字,學習行楷的運筆方法和技巧。
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從字典中準確而快整速地選擇義項。
3、區(qū)別三組近義詞,能正確運用。
4、認識排比句式特點及這樣寫的好處。
5、熟記12條成語。
6、讀背兩句富有哲理的話。
7、通過議論訓練,增強學生在陳述自己觀點、反駁對方觀點的過程中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8、學寫毛筆字。
教具準備: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練習3 第一教時 總第42教時
一、明確課時任務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將完成“練習3”的第1—3項習。
二、教學第一題
1、出示教學內(nèi)容。
問:你知道這一段話出自哪篇課文?(《大江保衛(wèi)戰(zhàn)》一課)
2、學生朗讀這一段后,討論欣賞:你覺得這段話的書寫美在哪兒?
3、學生再讀一段,注意生個字的字形。
4、這段話中哪些字比較難寫?請?zhí)岢鰜怼#ㄏ?心 實 照)
5、討論該怎第寫,可適當讓學生說說行楷運筆的特點和應注意的地方。教示示范。
6、學生描紅。要求:一邊描一邊記憶,要從字的整體上去觀察,不要看一筆描一筆,要一氣呵成,并注意字距、行距的.安排。
7、反饋學生作業(yè),評點優(yōu)劣,進行強化練習。
三、自學第二、三題
第二、三題練習類型,我們以前已經(jīng)遇見過,請同學們先看清題目的要求,試眷做一一做。
學生答題,教師巡視指導。
四、反饋第二題
1、審題,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映示本題訓練內(nèi)容。
3、匯報交流。
4、學生自行訂正
5、小結。
五、反饋第三題
1、出示本題訓練內(nèi)容。
2、分辨這三組詞,每組詞的意思有什么羿同。
3、朗讀六個句子,體會每句話表達的意思,想想用哪個詞更確切。
4、交流、匯報。
5、朗讀填 好的句子,進一步體會三組近義詞之間的意義區(qū)別。
六、作業(yè)
選擇適當?shù)脑~語填空,再讀一讀。
格外 更加 漸漸 常常 居然 果然
1、過了清明,天氣( )暖起來了。
2、久別重逢,大家( )親熱。
3、他說要下雪,( )下雪了。
4、公家的書,應該( )愛護。
5、他關心同學,樂于助人,( )受到表揚。
6、我真沒想到他( )會做出這樣的事來。
練習3 第二教時 總第43教時
一、明確課時任務
完成第4到6題練習。
二、教學第四題
1、出示教學內(nèi)容。
2、明確練習要求。
3、多種形式朗讀第題中三段話,說說出處。
4、認識排比句式特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抛杂勺x三段話,體會這類句子和別的句子和什么不同。
、茀R報、交流。
5、再讀,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6、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7、拓展練習。你能從我們學過的課文中舉出這樣的例子來嗎?
三、教學第五題
1、復習舊知。背誦本學期學過的成語歌。
2、學習新知。
⑴多種形式,準確認讀。
、贫喾N渠道,理解詞義。
①這些成語哪些是你早就會的?能說說它們的意思嗎?
②借助工具書初步了解你不熟悉的成語的意思。
、勰阏J為還有哪些成語的意思還不大明白,請你提出來。
、沁呑x邊想,注意聯(lián)系。
、确磸鸵髡b,感受意境。
⑸熟讀成誦,鞏固積累。
四、教學第六題
1、復習舊知。背誦學過的含有哲理的名言。
2、學習新知。
、艤蚀_認讀。自由試讀,指名朗讀。
、谱x懂句意。
①結合插圖,讀懂第一句。問:你能說說這幅圖畫了些什么,是哪句的意思。
②點撥關鍵詞,讀懂第二句。
、鞘熳x成誦。
、褥柟谭e累。
練習3 第三教時 總第44教時
一、教學第七題
1、激趣導入。
2、揭示話題:在電視節(jié)目和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梢钥吹睫q論的場面。這節(jié)課我們也來學習辯論,開個“小小辯論會”。
(板書:口語交際:小小辯論會)
3、明確怎樣“辯論”。
4、學生朗讀辯論記錄,要求讀熟練。
5、討論:辯論雙方的觀點各是什么?有什么欠缺,正確的結論是什么?
6、分角色演練。
、欧中〗M練;
⑵指名上臺練;
、窃俜中〗M練。
7、拓展練習。
辯論題目:寫完作業(yè)后該不該請家長幫忙檢查
正方:應該請 反方:不該請
、耪、反方分組討論,充分陳述自己的觀點。
⑵正方、反方推薦優(yōu)秀選手進行辯論。
、菐熒餐u價辯論情況。
、韧姥菥。
8、課后征集辯題,舉行主題隊會。
練習3 第四教時 總第45教時
教學目標:
1、練習寫“畫”、“鬧”。
2、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
3、寫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學過程:
一、教師講解兩個漢字的書寫特點
國回
1、“畫”字下框呈下包上之勢,它的中間部分,須向下向中間靠擾。外框取上展下收之勢,位置不要太高。
2、“鬧”字呈立長方形,外面的“門”字部呈上包下之勢,“鬧”字形可稍闊,半包圍的下部略往外展開之勢。
二、教師在黑板上示范書寫
三、學生自由練習書寫
四、教師巡回指導
五、師生交流、評價
六、教師進行課堂小結
七、作業(yè):學生練習書寫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樂器?
2.課件出示編鐘圖片,問:這是什么?
學生交流對編鐘的了解。
二、設置情境,確定學習目標。
1.準備選拔最佳解說員。
請全體解說員研究要解說的材料——課文語句。討論解說稿的大致條理。列一個小提綱。
2.學生默讀課文。了解課文脈絡。
3.交流小提綱。
簡要講述編鐘的歷史由來。
具體說明曾侯乙編鐘的基本情況。
基本情況包括
(1)曾侯乙編鐘的重要價值。
。2)曾侯乙編鐘的主要特點:一是造型設計精巧。二是音樂性能良好
。3)曾侯乙編鐘的演奏效果。
4.各解說員挑自己最感興趣的內(nèi)容琢磨一下,把認為應該介紹的內(nèi)容整理整理,最好能夠不看書向大家解說。
5.學生開始準備。
6.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展示。教師隨機參與,指導評價方法。
【學生在課堂上高興地忙碌,是主動學習的最好的詮釋。而主動學習的平臺需要教師去隨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師去精心營造。】
三、交流展示
各組選派能干的選手或有特色的選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說內(nèi)容。要求大家一起注意聽,可以模擬觀眾隨時提問。
相機指導學生
1.理解生詞。
2.理解重點語句。
如:“……是我國目前出土數(shù)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從四個“最”和后一句的四個“方面”體會曾侯乙編鐘的重要價值。
關于曾侯乙編鐘的'特點,課文是怎樣有條理介紹的……
通過什么方法,介紹曾侯乙編鐘的演奏效果。(舉了倆例子。)
四、拓展練讀。
1.用一句話贊美曾侯乙編鐘。
2.設計一份曾侯乙編鐘演奏音樂會節(jié)目單。
3.有感情朗讀《編鐘賦》
編鐘賦
歷史的濃煙淡了
淡化為氤氳的白煙裊裊
有雷霆從地平線滾過華夏
一縷民族的精魂
從土地里
掘起永恒
時光靜默流逝
流逝成震動著的編鐘棒
……敲……
響了龍的信念
直了龍的脊梁
有思緒從亙古反饋而至
古城踏歌起舞了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3
知識:抄寫難寫的字及容易寫錯的字。
能力:根據(jù)詞褒義與貶義的色彩,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詞語的能力。
情感:進一步擴大語言材料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重點:通過讀句子,提高自己詞語積累,學習相應的詞語。
難點:了解對比描寫的好處。
教具:有關大自然景色的描寫片斷。
教法:練習鞏固。學法:自主探究。
流程:
一、組織教學
1、抄寫下面的字,每個字都要寫得正確清楚。
煉、醒、毅、曉、瞬、微;鼓、茫
。1)學生嘗試完成,同桌互查。
。2)師指導,歸類識字。
(3)拓展練習。
2、根據(jù)詞的色彩分類:
。1)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
。2)匯報、訂正。
。3)體會詞語的'妙處。
3、可以讓學生先讀文中擬人描寫的片段。
討論:文章中怎樣運用擬人的寫法把景物寫生動的?這樣寫好處是什么?
二、日積月累:
1、學生讀詞語,并理解意思。
2、嘗試背誦。
3、匯報自己找到的好詞佳句。
三、知識窗:
學生自己讀文章,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簡歷。
四、大家一起來:
1、搜集有關描寫大自然景色的詩文,小組交流。
2、選優(yōu)秀者在班級匯報、交流。
五、作業(yè):預習第五課《最后的時刻》
測試講評
一、讀拼音寫詞語:
Xiāo sè lián xì xiān yàn hè sè
。 ) ( ) ( ) ( )
cù yōng chèn tuō cōng yù zī tài
( ) ( ) ( ) ( )
二、多音字注音應組詞:
曾、脈、勁、假、都、鮮
三、辨字組詞:
張()消()佛()
雜()你( )代()
漲()俏()拂()
朵()彌( )伐()
四、按要求寫句子:
比喻句()
擬人句()
排比句()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對照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2.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品味語言,培養(yǎng)語感,提高審美情趣。
4.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古詩。
教學準備
幻燈片,有關泰山的圖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授課時間: 累計節(jié)數(sh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閑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游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后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郁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二、讀詩,背詩
作為一首古詩,在形式上有它特有的規(guī)律,在朗讀方面,要在理解詩句意思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選用恰當?shù)那楦衼磉M行朗讀,讀時注意詩的節(jié)奏的變化,要讀出詩的韻味。
參考節(jié)奏: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三、讀讀講講問問
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后逐句詮釋。
整體感知。問: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按:這是仇兆鰲的說法,“極望”一語,學生不易理解,無妨改為“俯視”。
逐句詮釋(按: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lián)”“頸聯(lián)”等名稱)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shù)兀弧扒唷,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么意思?(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lián)系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據(jù)注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后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注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岳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xiàn),或高或低,故謂之“層云”;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說明了什么?(這是詩人神游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四、總結
杜甫一生極為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發(fā)生以后,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為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于這動蕩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后,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
教學反思:
授課時間: 累計節(jié)數(shù):
第二課時
一、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注釋的內(nèi)容,從整體上感悟詩句的意思
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各自的資料,來感悟詩句的內(nèi)容,體會詩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嘗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詩句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遍_篇以設問起句,寫意中遙想,久慕其名,而未得親歷其境!搬纷凇,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稱為岱宗!胺蛉绾巍,到底怎么樣呢?“夫”,在這里無實在意義。接句自問自答,以夸張手法,極寫“齊魯青未了”的氣勢,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蒼都,綿延不絕!褒R魯”,春秋時兩諸侯國,后用為該地域的簡稱。泰山北為齊,泰山南為魯!扒辔戳恕,形容泰山山脈綿延深遠,青翠蒼都,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一句是遠望,摹寫泰山橫亙于齊魯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偉宏闊的.氣勢。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比木湟阅媳狈指睢盎钑浴钡木跋髮懱┥礁呗栐贫、萬仞摩天的高偉雄俊。這里是近望,贊嘆大自然把天地間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兩大部分:陽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這奇?zhèn)延^的景象真是鬼設神施,造化所鐘!霸旎,指天地自然。“鐘神秀”,天地間神奇秀美皆聚泰山!扮姟保奂囊馑肌
“蕩胸生層云,決眥人歸鳥。”這兩句是想像之辭。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云氣層生,一定會震蕩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兩句寫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蕩胸”,心頭滌蕩,胸襟為之開豁!笆幮亍保涞囊馑际,山上層云疊起,沖擊滌蕩著心胸,胸襟為之開豁!皼Q眥”,眼睛睜大,眼角欲裂,形容極力張大眼睛!氨{”,眼框!叭搿,收入眼里,看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結尾兩句寫有望岳而引起的決心。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余而后快的心緒,抒發(fā)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皶敗保瑧,一定要!傲琛保桥R,登上!敖^頂”,最高峰!坝[”,俯視的意思。這兩句既寫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能開闊讀者的眼界和心胸。
這首詩層次清晰,形象鮮明,寫景抒情,交相輝映,通篇寫望而不著一個望字,含蓄蘊藉又自然開朗。始終在遣詞煉句方面頗見功夫。
板書設計
遠望
近望
望岳 凝望 驚嘆、贊美、陶醉、豪邁
愿望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
一、談話導入:
1。你們知道孔子嗎?(簡單介紹孔子。)
2。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鬃佑终f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
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他們到底在辯論什么呢?
二、讀通課文:
1。試讀,將讀不準的字畫出來。
2。指名分小節(jié)讀,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讀破的語句。
3。學生齊讀。
三、精讀課文: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思考他們在辯論什么問題。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注釋自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3。組織交流。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4。背誦課文,復述故事。
四、研讀課文:
1。為什么這兩個小兒會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xiàn)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說些什么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練習表演《新兩小兒辯日》。
3。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chuàng)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結合學生的評議,教師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學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機點撥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教學目標:
1.學會“盂、孰、汝”3個字,會寫“盂、孰”2個字。
2.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課文所表達的意思。
4.指導學生朗讀、背誦課文。
5.體會兩小兒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質(zhì)疑的品質(zhì),懂得認識自然,探索客觀真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地質(zhì)疑。
6.感悟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參考注釋讀懂每句活的意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搜集有關太陽離我們遠近的科學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我們中華民族是古老的民族,有著悠久的文化,我們有舉世聞名的古代“四大發(fā)明”,有著無數(shù)的善于觀察,勤于思索、勇于創(chuàng)造的古代科學家、發(fā)明家。我們的古人是有著無窮的聰明智慧的。你聽,有兩個古代的小孩兒,他們在為太陽爭論起來了。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流利。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初讀課文,指出朗讀有困難的地方。教師幫助解決。
3.再讀課文,讀正確流利。
三、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學生自學。
、畔日页霾焕斫獾脑~、句,在文中記下來。
、仆ㄟ^看注釋、查字典理解它們的意思;如果還有不理解的就記下來。
、切〗M內(nèi)交流討論:講自己對詞和句子的理解,再連起來說一說課文的內(nèi)容;對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討論解決。
2.全班交流,理解大意。
、艑W生匯報自學結果,老師對難理解的詞句或學生理解有誤的地方給以點撥指正。
、颇馨衙烤湓挼囊馑歼B起來,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
、窃诶斫庹n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還可以分角色讀;通過讀來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3.教師點撥。
①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辯斗:辯論,爭辯。
其:他們(指兩小兒)。
故:緣故,原因。
句意: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谝粌喝眨骸拔乙匀帐汲鰰r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以:認為。
去:距離。
日中:正午,中午。
句意: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一些,而中午時離人遠一些!
、垡粌阂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
句意: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中午時離人近。
、芤粌涸唬骸叭粘醭龃笕畿嚿w,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到。
盂:古代盛飲食的圓口器皿。
為:是。
乎:是文言助詞,表示疑問。
句意:第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上的篷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盤子一樣小,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⑤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
湯,熱水。
句意: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暖和,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蘅鬃硬荒軟Q也。
決:裁決,判斷。
句意:孔子也不能判斷誰是正確或錯誤。
、邇尚盒θ眨骸笆霝槿甓嘀酰俊
孰:誰。汝:你。知:同“智”,智慧。
句意:兩個小孩兒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四、再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孔子在路上遇到兩個站孩兒在爭論太陽什么時候離人近,什么時候離人遠。雙方各有根據(jù),爭執(zhí)一下,連孔子也無法裁決。
2.文章層次。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孔子看見兩小兒在爭辯,向他們詢問原因。
第二段(第2—5自然段):重點敘述了兩小兒是怎樣爭辯的。
第一層(第2、3自然段):寫兩小兒各自的觀點。
第二層(第4、5自然段):寫兩小兒各自的理由和依據(jù)。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寫孔子和兩小兒的態(tài)度。
3.再讀課文,體會辯斗過程。
(1)對于太陽在不同時間、距離地球遠近這一問題,兩小兒提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并且都從日常生活中找出有力的`證據(jù)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他們誰也不讓準,最后請孔子裁決,可博學的孔子卻也無法作出判斷?磥恚@是一場勢力相當?shù)霓q斗,讓我們用朗讀再現(xiàn)當時兩小兒辯日時的精彩。
(2)分角色指名朗讀課文。
。3)學生分組分角色再讀課文。
①師:兩小兒都找理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生讀)
、趲煟簝尚汉敛幌嘧專瑩(jù)理力爭。(生讀)
、蹘煟簝尚涸綘幵郊樱瑘猿旨阂。(生讀)
。4)師:兩小兒你爭我辯,雙方相持不下,只好請博學的孔子來裁決,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孔子這么有學問、有智慧的人卻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當孔子不能決也時,兩小兒便情不自禁地笑曰——(生齊讀最后兩小兒說的話)。
四、明理啟智,引導探究。
1.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1)學生暢所欲言。
(2)教師歸納。故事體現(xiàn)了兩個小孩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jù),以及孔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2。引導探究:在兩千多年前,圣人孔子無法裁決的問題,到了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你能否為兩小兒的說法做一個公平的裁決呢?讓他們心服口服。
從科學角度來說,文中兩小兒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因為實際上,早晨與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具體理由略)
六、課堂小結:
大自然充滿奧秘,看似平常的自然現(xiàn)象都蘊含著豐富而有趣的科學知識,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用心思考,努力探究,大自然就會帶給我們許多驚喜、許多收獲,你會感受到我們的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一直與科學為伴。
七、作業(yè)設計
l.比一比,再組詞。
辯()盂()孰()辨()孟()熟()
2.背誦課文內(nèi)容。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6
教學內(nèi)容:
一、介紹《蘇武牧羊》的故事梗概
二、欣賞《蘇武牧羊》的精彩片段
三、講解《蘇武牧羊》的唱詞
四、欣賞《蘇武牧羊》的精彩劇照
五、講解《蘇武牧羊》的表演者:張學津、馮志孝
六、布置作業(yè):請同學們回家向自己的爸媽講一講今天我們上課所學到的內(nèi)容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介紹《蘇武牧羊》的故事梗概
2、欣賞《蘇武牧羊》的精彩片段
3、講解《蘇武牧羊》的唱詞
教學過程:
1、介紹《蘇武牧羊》的故事梗概:漢魂故事
匈奴自從給衛(wèi)青、霍去病打敗以后,雙方有好幾年沒打仗。他們口頭上表示要跟漢朝和好,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匈奴的單于一次次派使者來求和,可是漢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訪,有的卻被他們扣留了。漢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jié),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蘇武沒到匈奴之前,有個漢人叫衛(wèi)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單于特別重用他,封他為王。
衛(wèi)律有一個部下叫做虞常,對衛(wèi)律很不滿意。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就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wèi)律,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中原去。張勝很表示同情,沒想到虞常的計劃沒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單于大怒,叫衛(wèi)律審問虞常,還要查問出同謀的人來。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到了這時候,張勝怕受到牽連,才告訴蘇武。蘇武說:“事情已經(jīng)到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如果讓人家審問以后再死,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說罷,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隨員常惠眼快,奪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勸住了。
虞常受盡種種刑罰,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話,拼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
衛(wèi)律向單于報告。單于大怒,想殺死蘇武,被大臣勸阻了,單于又叫衛(wèi)律去逼迫蘇武投降。蘇武一聽衛(wèi)律叫他投降,就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jié),活下去還有什么臉見人!庇职纬龅秮硐虿弊幽ㄈ。衛(wèi)律慌忙把他抱住,蘇武的脖子已受了重傷,昏了過去。衛(wèi)律趕快叫人搶救,蘇武才慢慢蘇醒過來。
單于覺得蘇武是個有氣節(jié)的好漢,十分欽佩他。等蘇武傷痊愈了,單于又想逼蘇武投降。單于派衛(wèi)律審問虞常,讓蘇武在旁邊聽著。衛(wèi)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殺了;接著,又舉劍威脅張勝,張勝貪生怕死,投降了。衛(wèi)律對蘇武說:“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連坐。”蘇武說:“我既沒有跟他同謀,又不是他的親屬,為什么要連坐?”衛(wèi)律又舉起劍威脅蘇武,蘇武不動聲色。衛(wèi)律沒法,只好把舉起的劍放下來,勸蘇武說:“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單于待我好,封我為王,給我?guī)兹f名的部下和滿山的牛羊,享盡富貴榮華。先生如果能夠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樣,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蘇武怒氣沖沖地站起來,說:“衛(wèi)律!你是漢人的兒子,做了漢朝的臣下。你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顏無恥地做了漢*,還有什么臉來和我說話。我決不會投降,怎么逼我也沒有用。”
衛(wèi)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單于報告。單于把蘇武關在地窖里,不給他吃的喝的,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他屈服。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外面下著鵝毛大雪。蘇武忍饑挨餓,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餓了,扯了一些皮帶、羊皮片啃著充饑。過了幾天,居然沒有餓死。單于見折磨他沒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跟他的部下;莘指糸_來,不許他們通消息,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惫蛟趺磿⊙蚰,這不過是說要長期監(jiān)禁他罷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fā)生內(nèi)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fā)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jīng)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第二次,漢使者又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葸在匈奴。他買通匈奴人,私下和漢使者見面,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訴了使者。使者見了單于,嚴厲責備他說:“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不應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只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么說他死了呢?”
單于聽了,嚇了一大跳。他還以為真的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確實是活著,我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fā)全白了;氐介L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fā)的蘇武手里拿著光桿子的旌節(jié),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jié)的大丈夫。
2、欣賞《蘇武牧羊》的精彩片段
3、講解《蘇武牧羊》的唱詞
張學津飾蘇武(操琴尤繼舜;司鼓王玉璞)
(二黃散板)
賢弟提起望家鄉(xiāng),不由子卿我兩淚汪。
賢弟邁步頭前往,不知家鄉(xiāng)在何方。
。▽О澹
登層臺望家鄉(xiāng)躬身下拜,(回龍)
向長空灑血淚好不傷懷。
。ǚ炊S原板)
想當年奉王旨來到北海,曉番奴息干戈免動刀來。
賊衛(wèi)律金華館假意款待,有誰知賊暗地早有安排。
他勸臣我降北國把心術來改,為臣我破口罵賊無話來,二次里見番王煽惑一派,牧羝羊食氈雪夜臥陽臺,圣天子望為臣把刀兵和解,怎知道為臣我困沙漠日無食夜無蓋,冷冷清清痛傷懷。
大料著臣的命我要喪北海,我命喪北海,我主爺,為臣我終日里愁眉難開,我拜罷了我主爺又往家拜,想起了老娘親珠淚滿腮。
兒在這番邦地凍餓已壞,綠鬢嬌妻盼征人不能回來。
家鄉(xiāng)萬里我難把書帶,我難把書帶,(散板)
要相逢除非是夢里再來。
秋風起暗云垂黃葉飄降(大唐貴妃)張學津13分00秒
秋風起暗云垂黃葉飄降,物是人非秋雨如淚。
伴我心中無限凄惶,望金盆把玉環(huán)高聲叫喚,叫不應喚不回存歿參商。
這才知楊貴妃貴在情重,回首看三宮六院朝秦暮楚,我是何等輕狂。
我怎不在馬嵬坡奮然抵擋,博得個泉臺上靈牌成雙。
到如今渡盡劫波雖無恙,問余生卻還有何許風光。
我也曾引領開元之治,我也曾領戲班人尊鼓王。
為什么朝廷梨園顧此失彼?
為什么江山美人必有一傷?
卻原來溫柔鄉(xiāng)本是英雄冢,霓裳曲險些毀我家邦。
誰料想竟是我親手把盛唐斷送,列祖列宗啊
我愧對列祖愧對列宗愧對百姓愧對后人,自悔自恨自悲自哀自責自罵自迷茫。
只落得涕淚千行愁形萬狀,可知我堂堂天子不如平頭百姓郎!
淮南王他把令傳下(淮河營)馮志孝4分38秒
蒯徹:
淮南王他把令傳下,分作三班去見他。
分明是先把虎威詐,不由得吾等笑哈哈。
此時間不可鬧笑話,胡言亂語怎瞞咱?
在長安是你夸大話,為什么事到如今耍滑?
左手拉住了李左車,右手再把欒布拉。
三人同把那鬼門關上爬,生死二字且由他。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蘇武牧羊》的精彩劇照
2、講解《蘇武牧羊》的表演者:張學津、馮志孝
3、布置作業(yè):請同學們回家向自己的爸媽講一講今天我們上課所學到的內(nèi)容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自學理解和積累文中字詞。
2、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情節(jié),理清小說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
3、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及基本閱讀方法,即通過情節(jié)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過細節(jié)描寫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對小說中的人物事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二)過程與方法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與老師、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并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2、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注重感悟,開拓其思維,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我國古代小說的藝術成就,領略我國古代先賢們的超人智慧,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
2、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獻身祖國的思想。
教學重點
通過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說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細節(jié)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作用。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音及詞義:
麋mí鹿:哺乳動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驢,蹄像牛,頸像駱駝,但從整個來看哪一種動物都不像。性溫順,吃植物。
瞑míng目:閉著眼。瞑,閉眼。
遂suì:于是。
迸bèng裂:裂開并往四處飛濺。迸,向處濺出或噴射;突然碎裂。
喜不自勝:高興得不能控制自己。
徑jìng:直接。
鐫juān:雕刻。
開辟:開天辟地。
天真地秀,日精月華:天地日月的靈氣。
二、相關背景:
1、關于作者
吳承恩(約1500~約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我國明代著名小說家,他所創(chuàng)作的《西游記》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關于《西游記》
《西游記》是吳承恩的前代傳說和平話,戲曲的基礎上,將無支祁傳說跟取經(jīng)故事結合到一起,并熔進現(xiàn)實生活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出一部宏大的神話小說,它描寫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jīng)途中歷盡艱辛,一路降魔伏妖,最后取得真經(jīng)的故事。
《西游記》塑造了孫悟空、豬八戒、唐三藏等性格鮮明、血肉豐滿、理想化的神話人物形象,創(chuàng)造了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情節(jié)生動、奇幻、曲折,人物語言生動流利,富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表現(xiàn)了一種幽默詼諧的藝術情超和豐富大膽的藝術想象力。
西游記》內(nèi)容梗概:全書情節(jié)可分為四部分:第一,從第1回至第7回,敘述孫悟空出生、求仙及得道大鬧“三界”;第二,從第8回至第12回,描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征斬龍,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經(jīng)緣起;第三,從第13回到第99回,描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玄奘西行,路遇八十一難,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協(xié)助孫悟空保護唐僧,一路斬妖除怪,化險為夷,安達西天;第四,第100回為全書的結尾,描寫師徒四人取經(jīng)回到東土,都得道成為真佛。
三、全文按情節(jié)的發(fā)展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這是情節(jié)的開端,寫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這是情節(jié)的發(fā)展,寫石猴的山間生活和發(fā)現(xiàn)水簾洞。
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2自然段),寫石猴的山間生活。
第二層:(第3自然段),寫眾猴玩耍,以及發(fā)現(xiàn)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寫石猴發(fā)現(xiàn)水簾洞,帶領眾猴迸洞居住,而被擁戴為王。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從“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氣”),寫石猴發(fā)現(xiàn)水簾洞。
第二層(從“眾猴聽得”到完),寫石猴帶領眾猴迸洞居住,被擁戴為王。
第三教學板塊:大膽放手,弓1導參與;小組討論,自主學習。
圍繞課文讓學生提出問題,最后經(jīng)過篩選確定三個主要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 “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點?
3、這個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點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體,怎樣理解?
教師深人巡視,參與討論,由學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導學生從石猴的身世、行為、語言等幾個方面探討,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現(xiàn)在:身世美、行為美和言語美這三個方面(利用多媒體投放出對此的概括)作者通過這三方面生動的描寫,主要通過石猴發(fā)現(xiàn)水簾洞和帶領群猴迸住這兩件事的描述,刻畫了美猴王這個令人喜愛的形象。
2、學生通過討論明確:這是個聰明熒巧、本領超群、有膽有識、深字眾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現(xiàn)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現(xiàn)了他的社會性;神,表現(xiàn)了他的傳奇性。
四、精讀課文,品析人物:
1、美猴王顯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美猴王“美”在何處?
。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靈地秀,日精月華,化而為猴,卻五官具備,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為美猴王神奇的本領做鋪墊。
。2)美在行動活潑——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猿鶴為伴,麋鹿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風光很美,石猴的行動活潑自在。
。3)美在行動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進跳出,動作敏捷,膽量超群。
。4)美在語言形象——“我進去!我進去!”“大造化!大造化!”“沒水,沒水”,在這重復的語言中,猴性盡顯,急躁好勝的神態(tài)如在眼前。
。5)美在語言個性——“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边@一句話和前文“避暑”一詞遙遙照應,顯示著對自由的追求。
2、他有哪些性格特點?
提示:這是個聰明靈巧、本領超群、有膽有識、深受眾望的猴王。 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現(xiàn)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現(xiàn)了他的社會性;神,表現(xiàn)了他的傳奇性。
3、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其中,環(huán)境又包括了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作者為什么要塑造一個石猴赤條條的在花果山水簾洞這美麗如畫的背景上活動呢?
提示(1)表達人們對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
。2)表達人們對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拓展與延伸:
你看過《西游記》嗎?你能不能說幾個關于孫悟空的故事?
【教學目標】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所以我設計一個具有濃厚現(xiàn)實色彩的虛擬情境,使用自由辯論的方式來分析美猴王形象,達到了我預想的效果。綜合性學習提倡跨領域學習,所以我使用網(wǎng)絡知識請同學們做網(wǎng)站,設計網(wǎng)頁,立意是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的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又兼容并包,一舉多得。雖然存在一定問題,如:有近一半學生對網(wǎng)絡一無所知,但這種缺憾會給他們以強烈的震憾,引導他們?nèi)ヌ骄课粗念I域。綜合性學習強調(diào)合作精神,所以我都采用小組合作式、集體討論式完成問題探究過程。課文雖是節(jié)選,但情節(jié)清晰,內(nèi)容完整。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8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2、通過典型的事例,了解到詹天佑是怎樣的一個人。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練筆:以\"他是一個……的人\"為中心句寫一個片斷。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遇到的各種困難。
2、通過具體事例體會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杰出工程師詹天佑的典型事跡。
2、通過典型事例,了解到詹天佑是怎樣的一個人。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課文是以什么來命題的?我們還學過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題的課文?這些課文有什么特點?根據(jù)經(jīng)驗你猜想一下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促進新舊知識聯(lián)系,滲透命題方法,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2、指讀課文,結合正音,檢查字詞情況。交流自學情況,把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講給同位聽。
3、交流課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關資料。
。贤ㄕn內(nèi)外聯(lián)系,豐富知識積累,幫助理解人物及課文內(nèi)容)
二、簡介人物,多媒體出示詹天佑畫像。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作者是通過哪些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他是杰出的工程師的?在這些事例中,同學們最想先學的是哪一部分呢?
四、精講訓練:(根據(jù)學生選學部分安排教學順序)
(一)導學第6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6自然段。
2、質(zhì)疑問難。
3、整理歸類。
(二)組織自學
1、出示提綱
①設計線路時,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難?
、谡蔡煊痈鶕(jù)山勢設計了怎樣的線路?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
③火車是怎樣爬坡的?
、軓倪@件事中可以看出詹天佑的什么品質(zhì)?
2、生獨立思考,師巡視輔導。
(三)引導討論,合作交流。
1、小組討論。
2、小組選代表學生在全班交流并評議學習結果。
(四)、小結學習方法(相機出示課件,直觀地展示火車上山的方法,解決學生的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的難點。)
(五)運用學法,自學第五自然段。
1、生質(zhì)疑問難,師整理提出自學提綱。
①在開鑿隧道時,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難?
②什么叫兩端開鑿法和中部鑿井法?畫出簡圖。并想想為什么要用這兩種不同的開鑿方法?
、蹚倪@件事中你可以看出詹天佑的什么品質(zhì)?
2、生自學,師巡視輔導。
3、選學生代表當老師,檢查交流自學效果。(教師相機出示靜態(tài)的開鑿示意圖,鞏固教學重點。)
。⿲W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找畫重點句子。
勘測線路中,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說的?他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想的?用\"___\"畫出來。
局部研讀:
那么詹天佑在鐵路修筑的過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難呢?(請學生從書上找相應句子回答,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貝多芬的《命運》,老師低沉緩慢地讀屏幕上的文字):
因為袁世凱奪取了清朝的政權,當了臨時皇帝,形勢急轉直下:資金短缺,鐵路修筑被迫中斷;
帝國主義乘機欺凌,他們派人打扮成獵人的模樣,在詹天佑修鐵路的地段巡視,以便隨時看中國人出洋相。
鐵路要經(jīng)過皇室親戚的墳地,他們率眾鬧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負重,花費許多時間跟權貴周旋,終于讓鐵路從墓墻外通過。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鐵路的好友,有的墜落深澗不幸犧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讓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綁架,心愛的女兒不幸身亡……
2.看完了這幾段讓人動容的文字,再來讀讀這句話,你一定有別樣的觸動。自讀詹天佑心里想的話。
3.音樂聲中反復讀這句話:
師:因為資金短缺,鐵路修筑暫時陷于困境,此刻,詹天佑想:
生:“這是中國人……”
師:帝國主義者一直不放棄奪取鐵路修筑權的野心,暗中阻撓,這時,詹天佑想:
生:“這是中國人……”
師:面對皇親國戚橫加干涉,無理取鬧,詹天佑想:
生(齊):“這是……”
師:親友離開,女婿遭綁架,女兒身亡,詹天佑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想:
生(齊):“這是……”
4.同學們,詹天佑不但自己經(jīng)常這樣想的,他也經(jīng)常這樣勉勵他身旁的工作人員:(指名學生讀:遇到困難,他總是勉勵工程人員:“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保
五、創(chuàng)意表達,拓展思維。
1、教師激情引發(fā):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詹天佑無愧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子孫,他沒有辜負全中人民的期望,用鐵一樣的事實,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一個響亮的耳光。
。1)、請你放開思路為這條鐵路起一個更有意義的名字,并說說理由。
(2)、想像一下當時當?shù)氐闹袊賳T、普通百姓、外賓、帝國主義者,他們在聽到京張鐵路竣工的消息后,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
2、為了紀念那段難忘的歷史,河北省政府在張家口重塑了詹天佑的銅像。(出示大屏幕——詹天佑銅像揭幕儀式的照片。)銅像高兩米,重一點五噸。詹天佑神情堅毅、目光堅定,眺望著遠方。當時,有1300多位群眾參加了揭幕儀式,大家想象一下,會有哪些人參加這樣的揭幕儀式?盡管,我們沒有能親眼目睹這感人的一幕,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通過想象,彌補我們的遺憾。孩子們,假如這一天,你親眼目睹了銅像揭幕,我想,你的內(nèi)心深處,一定會涌起很多感慨,你也一定有很多心里的話兒對詹天佑說。(音樂漸起《沉思曲》)
3、學生在音樂聲中進行說話訓練。
4、聽著大家的發(fā)言,老師不由想起了很多很多,我的腦子里,出現(xiàn)得最多的畫面,是電影《詹天佑》中的一個片斷。1919年,詹天佑拖著重病之軀,登上長城,深情地說(師朗誦):“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深入挖掘文章內(nèi)容,創(chuàng)設新的學習情境,加深了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學生在充滿創(chuàng)意與激情的表現(xiàn)里,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
六、布置作業(yè)。\"以他是……的人\"為總起句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17、詹天佑
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線路
經(jīng)常勉勵始終堅持(學生畫示意圖)(教師畫示意圖)
詹天佑》教學反思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筑京張鐵路的經(jīng)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
執(zhí)教了這篇課文之后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體現(xiàn)了多種形式的讀。例如對于“詹天佑經(jīng)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边@句話,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于“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边@句,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diào)那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二、對于教學難點的處理采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nèi)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教師采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畫示意圖和觀看課件解說,從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與偉大。
三、創(chuàng)設情境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在音樂的渲染下,在教師語言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銅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chǎn)生興趣,做到激發(fā)動機時入情。而且在整堂課中教師都很有激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六、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盡管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shù)還不是太充分。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
2、因為我在這堂課中處理的內(nèi)容是“直接寫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那部分內(nèi)容”沒有以理解“社會環(huán)境中的困難”作鋪墊,把任務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學生的情感當然很難調(diào)動,所以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語言多是貼標簽式的詞語。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是喚起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zhì)量的一條捷徑。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蘊涵的深刻哲理。
3.認識“渭”字,正確書寫“渭、拘、悠、翁”等8個生字,積累“無拘無束、悠悠然、寂寞”等詞語。
教學重、難點
體會文中“地平線”的不同含義以及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含義,從中獲得人生的啟迪。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有關作者賈平凹的資料以及文章讀一讀。
2.課前搜集有關地平線的一些資料和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識地平線
1.同學們見過“地平線”嗎?(交流課前觀察到或是搜集到的有關地平線的資料。
2.教師播放從各個場景拍攝的地平線的圖片,指導學生觀看。同時解說:清晨,一輪紅日從地平線噴薄而出,傍晚,夕陽從地平線緩緩墜落,廣闊的大漠,遼闊的草原,浩瀚的海洋……都有你綽約的身影,美麗的地平線,你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這節(jié)課,讓我們跟隨作者走進渭北大平原,去欣賞那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板書課題:地平線)
4.師生討論交流,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預設:課文寫了作者從發(fā)現(xiàn)地平線,追求地平線,到后來從中受到感悟的事。
【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以各處不同的地平線的投放,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地平線,從而感受它的美!
二、檢查預習,讀順課文
1.自由讀文,要求用普通話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其他同學仔細傾聽。(重點是讀正確、通順并上口?捎谧x中評議,對于不能讀正確的地方,及時停下進行點撥并進行練讀,直至讀好)
3.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把字詞讀正確,是讀好書的基礎,而把書讀得字字入眼、句句入口、朗朗有聲,是實現(xiàn)語言文字訓練,引導學生讀入課文的重要起點。在讀好書的基礎上,從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
三、探謎“大自然中的地平線”
1.自讀課文,找一找:地平線是什么?課文中是怎樣描寫地平線的樣子的?在文中做上標記。(第1到第3自然段)
2.解讀地平線:
。1)作者發(fā)現(xiàn)的地平線是什么樣子?指名讀。
(2)這道地平線在“我”的腦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3)出示課件,觀察地平線,看一看屏幕中的彩圖,拿出手指看著屏幕畫一畫地平線。
簡要概括:地平線是向水平方向望去,遠處的天與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處;地平線的顏色是很亮的灰白色;地平線的形狀是一道線。
3.作者看到了地平線,是什么心情?(驚喜)指導朗讀“啊,天到盡頭了!”
【從文到圖,再從圖回到文字,讓學生充分理解作者在兒童時代看到的大自然中的地平線是那么的神奇,從而為后面文中的“我”兩次追尋埋下伏筆!
四、讀悟“第一次追尋地平線”
“我”帶著對這道很亮的灰白色線的遐想和驚異,開始了第一次的追尋。
1.接著默讀課文,找一找“我”第一次是怎樣追尋地平線的?(第4自然段)
2.讀后交流。
教師出示句子:“我拼命向那樹叢奔去。騎了好長時間,趕到樹下時,發(fā)現(xiàn)天地依然平行!
3.指導朗讀。
指導學生讀出“我”“奔”去時的充滿希望,看到“天地依然平行”時的失落。
五、讀悟“第二次追尋地平線”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地望著遠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線時,發(fā)生了什么事?這時“我”對地平線又有了怎樣的了解?
1.自由朗讀課文5—12自然段。
2.讀后交流。“我”遇到一位老人,詢問地平線,從“我”與老人的對話中了解到:地平線是永遠走不到的;地平線是個謎。
3.分角色朗讀“我”與老人的對話。
要讀好對話中的問句。“我”問時的好奇、急迫,老人家說的“天邊?”要讀得疑惑不解,后面的話是意味深長。
4.聽了老人說的話,“我”又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第12自然段)
以為老人騙了“我”,繼續(xù)追尋地平線,又失敗了。
六、體會哲理
1.兩次追尋失敗,此時,“我”在想些什么?(學生齊讀第13自然段)
2.課件出示第13自然段,層層深入地體會:
。1)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聯(lián)系語境,可理解為“反復思考”或是“不斷品味”等)
(2)“我”咀嚼著老人的什么話?(聯(lián)系上文)
(3)從老人的話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聯(lián)系“我”的經(jīng)歷)
。4)你是怎么理解這段話中的“謎”的?你覺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尋這謎一樣的地平線,有意義嗎?
師小結:追尋的過程是充滿新鮮和樂趣的,即使是失敗了,失敗的也是這樣有滋有味。這是對未知事物的一種執(zhí)著的探索精神。它樂在其中,樂就樂在追尋這個謎一樣的地平線的過程。
3.帶著自己的感悟,再次齊讀13自然段。
【作者的`兩次追尋其實是一個探謎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領悟文中“我”是多么急切地希望得到答案,從而體會“我”對新鮮事物探秘的濃厚興趣】
第2課時
一、讀悟“人生的地平線”
1.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
(1)這里的“地平線”和上文中的“地平線”是一個意思嗎?(這里的“地平線”已經(jīng)從自然界中的地平線升華為人生的地平線,指的是人生的理想和奮斗目標。)
(2)這里的“追求地平線”與上文中的“追尋地平線”一樣嗎?(不一樣,這的追尋指的是對人生的理想和目標的追求。)
(3)反復誦讀這句話(師引導,學生接讀。先男生讀,后女生讀,再齊讀)。
師引讀:是的,在人生的不同時段里,我們應該為自己確立不同的地平線,也許,在我們遇到挫折,處在失敗的低谷時,這時一抬眼,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線—— (男生接讀“地平線總是在前面吸引著你。永遠去追求地平線,去解這個謎,人生就充滿了新鮮、樂趣和奮斗的無窮無盡的精力。”)
師引讀:也許,在我們?nèi)〉贸晒,處在勝利喜悅中時,這時一抬眼,又望到了一條新的地平線——(女生接讀“地平線總是在前面吸引著你。永遠去追求地平線,去解這個謎,人生就充滿了新鮮、樂趣和奮斗的無窮無盡的精力。”)
師引讀:馬上就要小學畢業(yè)了,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學,是我們在座所有同學人生路上的一道地平線——(生齊接讀“地平線總是在前面吸引著你。永遠去追求地平線,去解這個謎,人生就充滿了新鮮、樂趣和奮斗的無窮無盡的精力!保
【此處的品味感悟是理解課文的關鍵,引導學生反復悟讀,反復品味,旨在讓學生理解地平線其實就是崇高的理想,是美好的愿望,是幸福的生活等等】
。4)一遍遍咀嚼著這句話,此刻,你有什么感言呢?結合自己平時的經(jīng)歷談一談你的地平線是什么?你又是如何追尋你自己的地平線的?
二、總結全文,解謎地平線。
1.再讀課題:想一想,課題“地平線”究竟指的是什么?它是謎嗎?現(xiàn)在,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將謎底寫出來吧。
2.課件出示:地平線是
3.讓我們在記憶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謎一樣的地平線,讓我們珍視人生道路上那充滿新鮮、樂趣和奮斗的無窮無盡的精力的地平線,讓這一道道的地平線,伴隨著我們的人生道路,一路去追尋,一路去收獲!
【這里的教學,是深化學生的認知,獲得具體生動的感悟:人,應該永遠對未來充滿新鮮的幻想和美好的憧憬,哪怕它永遠走不到,也不能停止我們追逐的腳步,只要我們執(zhí)著地追逐、探索,不斷地向前看,不斷地奮斗,那么我們終有可能觸摸到我們?nèi)松牡仄骄】
三、落實識字
1.認讀。
2.指導書寫。
四、詞語積累
1.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空洞—品味—
艱苦—融會—
2.自選詞語,填寫在積累本上。
板書
7地平線
。ㄖi?)
永遠走不到永遠去追求
(大自然中的地平線)(人生的地平線)
崇高的理想
美好的愿望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0
一、作者簡介
王維(約701—761),字摩詰,唐代詩人。進士出身,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有《王右丞集》。王維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在詩、畫、音樂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蘇軾盛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二、故事背景
唐開元二十五年,河西節(jié)度副使崔希逸戰(zhàn)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前往邊塞宣慰,這首詩即是途中所寫。
三、理解詩意
原文: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注釋
單車:單車獨行。形容輕車簡從。
問邊:到邊疆去察看。
屬國:漢代時稱那些已歸附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居延:古縣名,在今甘肅張掖北。
征蓬:飄飛的蓬草,比喻飄泊的旅人。泛指遠行的人。
歸雁:向北飛的大雁。
胡天:這里指西北地區(qū)。
孤煙:遠處獨起的'炊煙。
長河:黃河。
蕭關:古關名,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候騎:擔任偵察、通訊的騎兵。
都護:官名。都護是都護府的長官,這里借指河西節(jié)度使。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國杭愛山。這里代指前線。
譯文:我輕車簡從到邊疆去察看,經(jīng)過了屬國居延。像隨風而去的蓬草飄出漢塞,似北飛的大雁,飛入了胡地的天空。茫茫沙漠中遠處獨起的炊煙直上云霄,滔滔黃河邊落日又大又圓。在蕭關遇到了偵察的騎兵,得知都護還在前線。
四、問題歸納
1.說說“征蓬出漢塞,歸燕入胡天”二句的含義,這兩句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詩人去國離鄉(xiāng),感情總是復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聽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詩人以“蓬”“雁”自比,這兩句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nèi)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2.請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二句。
頸聯(lián)形象地描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一“直”一“圓”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融情于景,寓悲涼之情于壯美景色之中,從側面烘托了守邊將士凄涼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借以反映他們不畏艱苦,積極保衛(wèi)邊疆的愛國主義精神。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色,是被王國維贊嘆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3.最后兩句詩蘊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詩人到達目的地以后,從兵士那里得知都護正在邊防前線準備戰(zhàn)事,這兩句可以看出詩人對邊關將士的敬慕之情。
4.尾聯(lián)從側面表達了什么內(nèi)涵?
尾聯(lián)敘述邊塞將士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從側面表現(xiàn)了戰(zhàn)事的頻繁。
五、課文主題
記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的孤寂、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升華后的慷慨悲壯之情。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1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學習了本單元的三首古詩和三篇現(xiàn)代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語文園地的內(nèi)容。
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本單元的三篇古詩和三篇現(xiàn)代文,想一想:每篇課文的最后都有什么要求?(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查看課后練習,并能用簡潔的語言流暢地回答課后習題。)
二、學習“交流平臺”。
1、現(xiàn)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發(fā)現(xiàn)第四單元的課文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哪些特點?
。▽W生自由交流,并推選出迅速舉手要回答問題的學生。)
《十六年前的回憶》的開頭是直接點題(“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六年了”),結尾呼應開頭(“媽,昨天是4月28日”)。
《為人民服務》的開頭是直接點題(“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結尾升華主題(“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金色的魚鉤》開頭是交代事情的起因(“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文章是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寫的,結尾起到了呼應和升華標題的作用(“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2、表揚回答正確的同學,讓學生交流如何寫好開頭和結尾。
3、如何寫好文章中的開頭和結尾,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在這方面非常值得大家學習,請女生、男生分別讀出開頭和結尾。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ㄒ唬┑谝活}。
1、細細品味詩句,現(xiàn)在我們就先來看看下面的詩句。
課件展示:“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學生齊讀后思考:詩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詩人托“竹”言自己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和品質(zhì)。)
品味課本“詞句段運用”中的其他詩句,先讀一讀,再和同桌一起交流詩句的主要意思。
檢查反饋,全班交流。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保ㄙ澝滥凡磺笕丝,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詩人借梅自喻,表達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高尚情操。)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保ê苫ǖ蛑x,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的菊花花枝還傲霜斗寒。詩人蘇軾借用“傲霜枝”來歌頌劉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
在本單元的課文中,還有不少值得細品的語句,找出來與周圍的同學交流、品味,說說這些語句的主要意思。
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ǘ┑诙}。
聯(lián)系課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寫對刻畫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刪去這些內(nèi)容,是否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
1、教師展示:“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fā)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ㄗ饔茫和ㄟ^外貌描寫可以看出父親雖受盡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著、慈祥。“平靜”說明李大釗經(jīng)歷殘酷的折磨后依舊堅強;“慈祥”充分體現(xiàn)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如果刪去,則不能很好地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zhì),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
2、教師展示:“扁鼻子軍官的眼光立刻變得兇惡可怕,他向前弓著身子,伸出兩只大手。!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著雨來的兩個耳朵,向兩邊拉!
。ㄗ饔茫和ㄟ^外貌描寫,扁鼻子軍官兇神齷齪的丑陋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讀者由衷開始擔心雨來的命運。刪去,就沒有這個效果了。)
3、他沒有什么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fā)亮;腮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
。ㄟ@段話是對祥子的外貌描寫,表現(xiàn)了他的健碩和無限的活力。外貌描寫能夠很好地表明人物的特點。如果刪去,就沒這種表達效果了。)
學生齊讀這三段話,體會人物的外貌描寫在刻畫人物形象,表現(xiàn)文章主題方面的作用。全班交流。
拓展練習。
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出成功的外貌描寫的`段落。
一位學生描述另一個同學的外貌,其他同學猜一猜他說的是誰;ハ嘟涣,教師點撥。
四、學習“日積月累”。
學生齊讀“日積月累”的句子,注意讀準“栽”“柳”“逆”等的讀音。
學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這些句子都是名言警句。
第一個句子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人們刻意用心去栽培花朵不一定成活,而無意間插在土里的柳樹苗卻在不知不覺中長成了一片綠蔭。告訴我們有時刻意為之不能稱心如意,順其自然反而比較容易成功。
第二個句子出自《孔子家語》。這句話是說良藥多數(shù)是帶苦味的,但卻有利于治;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shù)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于人們改正缺點。旨在教育人們要勇于接受批評,現(xiàn)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第三個句子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樹欲靜而風不止”是以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為喻說明事與愿違,或客觀情況與主觀愿望相悖!白佑B(yǎng)而親不待”則是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已亡故。
第四個句子出自《名賢集》。意思是在過富有的生活時要想到以后可能會過貧窮的日子,不要到了一無所有的時候再來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資豐富時要考慮到缺乏時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時才后悔。意為應注意節(jié)約,不要浪費。
第五個句子出自《警世賢文》。意思是,所學知識只有到用的時候才后悔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親身去經(jīng)歷就不知道有多難。
(學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時,只要大致說對就好。)
3、你還積累了哪些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ㄊ⒛瓴恢貋,一日難再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結合實際,學生談談對一些名言警句的理解。
“詞句段運用”中,學生關于外貌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作用體會不夠深刻,應多舉事例,讓學生加以體會。
學生對“日積月累”中的名句體會較深刻,能快速組織背誦。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2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個膾炙人口的希臘神話故事。主人公普羅米修斯是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提坦神,他創(chuàng)造了人,同時仿造音神,終于使人類發(fā)出聲來,而且教給人類知識和各種生存的技術和方法。他向眾神之王宙斯及其對人類的統(tǒng)治霸權發(fā)起挑戰(zhàn)。本文就是寫普羅米修斯為了解除人類沒有火種的困苦,不惜觸犯天規(guī),勇敢地盜取天火,從而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智慧,并與宙斯進行不屈不撓斗爭的動人傳說,頌揚了普羅米修斯不畏強 暴、不怕犧牲、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
課文重點寫了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后所受的殘酷懲罰。宙斯讓火神把普羅米修斯鎖在懸崖上,讓他日夜遭受風吹雨淋的痛苦,普羅米修斯毫不屈服;宙斯又派兇惡的鷲鷹啄食普羅米修斯的肝臟,讓他的肝臟日食夜長,痛苦沒有盡頭。普羅米修斯被折磨了許多年,依然沒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通過閱讀本文,使學生感受普羅米修斯為了正義與真理而甘愿犧牲一切的偉大精神。
設計理念:
首先激發(fā)學生對神話故事的興趣,然后揭示本篇課文。注意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記敘的順序。抓住關鍵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學。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點撥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指導朗讀,積累語言,拓展知識,學習作者表達的方法等。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幸福而不畏強 暴、勇于獻身,甘愿受罰的偉大精神。
2、會認“治、罰”2個字。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體會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幸福而甘愿受罰的偉大精神。
教學準備:
了解希臘神話。制作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上課之前,我要考考你們,你們知道人類最早的文學作品是什么嗎?
2、在遠古期,我們?nèi)祟惥统錆M了幻想,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神話故事,你讀過哪些神話故事呢?
3、引入:神話故事是美好的,是永恒的,至今我們讀起來都意猶未盡。今天,我們來閱讀一篇希臘的神話故事。
4、板書課題。
5 、有什么想知道的嗎?
(誰從天上偷來火種?他怎樣偷火種?他為什么要偷火種?結果怎樣?等。)
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學習和掌握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并相互交流學習成果。
2、檢測學習成果。
(1)認讀字詞并體會詞語的意思。
(2)說說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3)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課文是按著是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來寫的:生活悲慘,心生憐憫——偷取火星,藏進茴香枝的空管里——遭受折磨,最終獲救。)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自學提示:
默讀課文,思考米羅休斯“為什么盜火?怎樣盜火的?結局怎樣?”畫出感動的語句,體會米羅休斯的精神。
2、交流體會。
(1)交流第1自然段。
、倜琢_休斯為什么要盜火?
、谟谩皼]有……就……”說話。
、凼÷蕴栍惺裁醋饔?再展開想象“人間沒有火還會怎樣?
、苄〗Y:沒有火,人類的生活可用一個詞來形容。
板書 生活悲慘
(2)交流第2—8自然段。
①米羅休斯是怎樣盜火的?他是怎樣的一個神?②火給人類帶來什么?③火還能給人類帶來什么?“用火……用火……用火……還用火……”句式來表達。
(3)學習9—16自然段。
是!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讓人類脫離了茹毛飲血的時代,火給人類帶來了強壯的身體,火啟迪了人類的智慧,火賦予了人類騰飛的翅膀?苫鸾o普羅米修斯帶來了什么呢?
(4)學習17—18自然段。
、儆⑿劭偸橇钊司磁宓模淖罱K結局怎樣?
、谡f一說:為什么直到現(xiàn)在,希臘人普羅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并稱他是“人類的大恩人”?
四、評價人物
閱讀完整個故事,我們深深地敬佩這位人類的英雄,我們用這句句子來描述他好嗎?
五、拓展練習
奧運圣火就是為了紀念普羅米修斯。它象征著人類生生不息。人類的英雄是永遠令人難忘的,我們集體創(chuàng)作一首詩,來歌頌普羅米修斯。
朗讀詩歌
六、布置作業(yè)
閱讀《語文同步讀本》中的《燧人氏取火》和《阿當取火》。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讀懂習作要求,了解書信的格式。
技能:遷移運用《明天,我們畢業(yè)》一文表情達意的方法完成本次的習作。
能力:引導學生借鑒學過的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
情意:激發(fā)學生對老師的眷戀之請。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回顧六年級的小學生活,再現(xiàn)老師誨人不倦的形象,激起學生心中對老師的情感。
對策:用一、兩個具體的例子,表現(xiàn)對老師的感激和眷戀。
教學過程:
一、導入、審題
1、小學六年的學習即將結束,我們舉行了一次“話別老師”的'活動。我們打開了記憶的閘門,重溫了六年來那一幕幕動人的情景。今天,就讓我們拿起筆,給老師寫過一封信吧!
2、明確寫作的內(nèi)容。
寫信的對象——小學階段曾經(jīng)教過自己的老師。
寫信的內(nèi)容——要說真心話,把最難忘、最感動的情景再現(xiàn)出來,要表達對老師的感激和眷戀之情。
二、開拓思路,知道選材
1、看到文題,首先我們要想心里對誰說呢?再認真思考你為什么要把心里話寫給這位老師?這位老師有哪里讓你感動的事呢?
2、小組內(nèi)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指導。
修改:交流指導時可以圍繞以下幾方面:圍繞所選老師的長處、特點寫,不可面面俱到;圍繞這位老師機給予學生的幫助、教誨、關愛進行交流;圍繞師生之間的情誼,表現(xiàn)對分別的不舍之情。
4、教師點撥:寫信要有個明確的中心,要在信中表達出真情實感。
三、指導書面表達
1、撰寫習作草稿。
2、交流、評改習作,評改要點如下;
。1)書信的格式要正確(要有稱呼、正文、祝福語、署名、日期)。
。2)要有具體的情景。
修改:要把內(nèi)心的話說出來,表達真情實感。
3、自由修改習作,教師個別輔導。
板書設計
習作7給老師的一封信
書信格式要正確
要有具體的情景
要表達真情實感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中好的開頭和好的結尾,并在習作中能加以運用,讓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
2.了解古詩詞中借他物來表達志向、情感的寫法——“托物言志”,并加以運用。
3.學習課文中主人公外貌描寫跟文章主題的緊密關系,以及在整個文章中的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學習了本單元的三首古詩和三篇現(xiàn)代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語文園地的內(nèi)容。
2.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本單元的三篇古詩和三篇現(xiàn)代文,想一想:每篇課文的最后都有什么要求?(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查看課后練習,并能用簡潔的語言流暢地回答課后習題。)
二、學習“交流平臺”。
1.現(xiàn)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發(fā)現(xiàn)第四單元的課文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哪些特點?
(學生自由交流,并推選出迅速舉手要回答問題的學生。)
(1)《十六年前的回憶》的開頭是直接點題(“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六年了”),結尾呼應開頭(“媽,昨天是4月28日”)。
(2)《為人民服務》的開頭是直接點題(“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結尾升華主題(“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3)《金色的魚鉤》開頭是交代事情的起因(“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文章是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寫的,結尾起到了呼應和升華標題的作用(“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2.表揚回答正確的同學,讓學生交流如何寫好開頭和結尾。
3.如何寫好文章中的開頭和結尾,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在這方面非常值得大家學習,請女生、男生分別讀出開頭和結尾。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第一題。
1.細細品味詩句,現(xiàn)在我們就先來看看下面的詩句。
課件展示:“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學生齊讀后思考:詩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詩人托“竹”言自己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和品質(zhì)。)
2.品味課本“詞句段運用”中的其他詩句,先讀一讀,再和同桌一起交流詩句的主要意思。
3.檢查反饋,全班交流。
(1)“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詩人借梅自喻,表達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高尚情操。)
(2)“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的菊花花枝還傲霜斗寒。詩人蘇軾借用“傲霜枝”來歌頌劉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
4.在本單元的課文中,還有不少值得細品的語句,找出來與周圍的同學交流、品味,說說這些語句的主要意思。
5.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二)第二題。
聯(lián)系課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寫對刻畫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刪去這些內(nèi)容,是否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
1.教師展示:“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fā)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作用:通過外貌描寫可以看出父親雖受盡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著、慈祥!捌届o”說明李大釗經(jīng)歷殘酷的折磨后依舊堅強;“慈祥”充分體現(xiàn)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如果刪去,則不能很好地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zhì),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
2.教師展示:“扁鼻子軍官的眼光立刻變得兇惡可怕,他向前弓著身子,伸出兩只大手。啊!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著雨來的兩個耳朵,向兩邊拉!
(作用:通過外貌描寫,扁鼻子軍官兇神齷齪的丑陋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讀者由衷開始擔心雨來的命運。刪去,就沒有這個效果了。)
3.他沒有什么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fā)亮;腮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
(這段話是對祥子的外貌描寫,表現(xiàn)了他的健碩和無限的活力。外貌描寫能夠很好地表明人物的特點。如果刪去,就沒這種表達效果了。)
4.學生齊讀這三段話,體會人物的外貌描寫在刻畫人物形象,表現(xiàn)文章主題方面的作用。全班交流。
5.拓展練習。
(1)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出成功的`外貌描寫的段落。
(2)一位學生描述另一個同學的外貌,其他同學猜一猜他說的是誰;ハ嘟涣,教師點撥。
四、學習“日積月累”。
1.學生齊讀“日積月累”的句子,注意讀準“栽”“柳”“逆”等的讀音。
2.學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這些句子都是名言警句。
第一個句子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人們刻意用心去栽培花朵不一定成活,而無意間插在土里的柳樹苗卻在不知不覺中長成了一片綠蔭。告訴我們有時刻意為之不能稱心如意,順其自然反而比較容易成功。
第二個句子出自《孔子家語》。這句話是說良藥多數(shù)是帶苦味的,但卻有利于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shù)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于人們改正缺點。旨在教育人們要勇于接受批評,現(xiàn)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第三個句子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樹欲靜而風不止”是以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為喻說明事與愿違,或客觀情況與主觀愿望相悖!白佑B(yǎng)而親不待”則是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已亡故。
第四個句子出自《名賢集》。意思是在過富有的生活時要想到以后可能會過貧窮的日子,不要到了一無所有的時候再來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資豐富時要考慮到缺乏時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時才后悔。意為應注意節(jié)約,不要浪費。
第五個句子出自《警世賢文》。意思是,所學知識只有到用的時候才后悔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親身去經(jīng)歷就不知道有多難。
(學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時,只要大致說對就好。)
3.你還積累了哪些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結合實際,學生談談對一些名言警句的理解。
教學反思
1.“詞句段運用”中,學生關于外貌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作用體會不夠深刻,應多舉事例,讓學生加以體會。
2.學生對“日積月累”中的名句體會較深刻,能快速組織背誦。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蜘蛛的外形特點、結網(wǎng)特點及捕蟲的特點,體會蜘蛛是最聰明的獨居昆蟲。
2.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基礎知識:
軀 軀體 軀殼 七尺之軀
妨 妨礙 無妨 不妨
礙 妨礙 礙事 礙眼
侵 侵略 侵占 侵權
偽 偽裝 偽劣 偽證
謀 計謀 謀生 出謀劃策
損 破損 損壞 損失
毅 毅力 堅毅 剛毅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這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比較強的昆蟲知識小品文。文章準確而形象地說明了蜘蛛的生態(tài)特征,結網(wǎng)的過程及斗敵的本領,告訴我們蜘蛛是最聰明的獨居昆蟲。本文結構清晰,由蜘蛛的外形寫起,說到它們獨特的身體機構和高超的結網(wǎng)技能,最后說到斗敵的方式。文章頭緒簡單,重點突出,作者抓住了這三個主要問題進行介紹,不求面面俱到,而且在介紹的過程中也是只說主要特點,不求詳細完備。所以,全文讀來清朗自然,曉暢明白。
2.教學重點:
。1)研究學習蜘蛛是怎樣利用它的網(wǎng)抗御敵人和進行捕食的。
(2)學習一些說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學習使用。
3.教學難點:
。1)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蜘蛛是怎樣利用它的網(wǎng)抗御敵人和進行捕食的的。
。2)體會作者對蜘蛛的贊美的思想感情。
4.教學突破點: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作者對蜘蛛的贊美。
。2)通過揣摩重點語句,學會運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
教法設計:
第一課時
一、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學習生字、新詞
1.讀文章,要正確讀準每個字音。
2.邊讀邊找出生字生詞,并借助工具書加以學習。
3.結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二、練習朗讀課文
1.自己練讀,再以小組為單位練習朗讀。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
三、指導表達
1.提出問題:說說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蜘蛛的哪幾方面特點 。同時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來。
2.自己先練習,再和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介紹了蜘蛛的外形特點,蜘蛛是怎樣利用網(wǎng)抗御敵人及進行捕食的。
3.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出示謎語,導入新課
出示謎語:南陽諸葛亮,穩(wěn)坐軍中帳,排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繼續(xù)學習課文《蜘蛛》(師板書課題)
二、通讀全文,找中心句
課文有一句話直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請同學們快速的默讀課文,找出這句話。(在我觀察過的獨居的昆蟲中,蜘蛛最聰明。)
三、抓住中心,深入學習
1.為什么說蜘蛛是最聰明的,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具體寫出了它的聰明。(結網(wǎng)和捕蟲兩個方面)
2.自由讀課文,畫一畫表現(xiàn)蜘蛛聰明的語句,在小組內(nèi)交流。
3.學生匯報蜘蛛捕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說一說蜘蛛捕蟲時遇到了幾種情況,分別是怎么處理的?你能用成語概括出這幾種情況嗎?
一是勢均力敵、反敗為勝,
二是克敵制勝、穩(wěn)操勝劵,
三是無可奈何、主動放棄。
4.從蜘蛛不同的捕蟲方式上看,你認為蜘蛛是種什么樣的昆蟲?
四、總結收獲,質(zhì)疑問難。
朗讀全文,討論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交流感受,拓展閱讀。
1.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也親自去觀察蜘蛛,說說你們看到的蜘蛛給大家講講嗎?(指生匯報,課前學生可以把觀察到的蜘蛛拍下來,給大家展示。)
2.你們還想了解有關蜘蛛的更多知識嗎?
板書設計:
蜘蛛
外形特點
織網(wǎng)
聰明 對付侵略者
對待蒼蠅
對待強敵
資料索引與精華:
【世界上最小的'蜘蛛】巴拿馬的熱帶森林里生活著一種小蜘蛛,體長只有0.8毫米,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蜘蛛。
【獵人蛛】澳大利亞境內(nèi)有一種世界上的蜘蛛。大的有半斤多重,有八條腿,相貌丑陋,但卻是捕捉蚊蟲的好手,凡敢于來犯的蚊子無一生還,具有獵人般的本領。
【與植物合謀吃人的蜘蛛】在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一些森林或沼澤地帶,成群地生活著一種毛蜘蛛。這種蜘蛛喜歡生活在日輪花附近。原來這種花又大又美麗,很能將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吸引到它的身邊。不論人接觸到它的花還是葉,它很快將枝葉卷過來將人纏住,這時它向毛蜘蛛發(fā)出信號,成群的毛蜘蛛就過來吃人了,吃剩的骨頭和肉,腐爛后就成了日輪花的肥料。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2-02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01-05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12-24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6-07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11-28
六年級語文下冊復習教案11-29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06
語文六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12-05
語文六年級復習教案下冊10-12
語文六年級下冊設計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