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AⅤ免费|欧美 女 码 一区二区|国产明星视频愉拍在线|亚洲精品视频三级在线看

    1. 
      

      <cite id="zyqvt"></cite>
      1. <strike id="zyqvt"><table id="zyqvt"></table></strike>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時間:2024-11-30 18:27:5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

          2、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部分電路的電壓。

          3、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理解歐姆定理,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用“變量控制法”來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3、嘗試用圖象法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重視學生對物理規(guī)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科學性的認識,注意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教學重點】

          理解歐姆定律的內(nèi)容及其表達式、變換式的物理意義。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中,用圖像法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和對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準備】

          電源(干電池)、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15Ω)、滑動變阻器(20Ω、1Α)、電壓表、電流表、學生實驗報告單(課前發(fā)給學生)。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教學法、分層啟發(fā)式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和類比教學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及創(chuàng)設情景

          1、播放多媒體課件放一段優(yōu)美的音樂,教師調(diào)節(jié)聲音的強弱。

          2、[教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教師是通過什么方法改變聲音的強弱的?

          [學生]:老師是通過旋動音量開關改變聲音的強弱的。

          [教師]:你知道為什么通過旋動音量開關可以改變聲音的強弱嗎?

          [學生]:可能是旋動音量開關改變電流的大小改變了聲音的.強弱。

          [教師]:今天我們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進行新課

         。ㄒ唬、實驗探究: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

          [教師]:請同學們先回憶電流是怎樣產(chǎn)生的?電源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電源是提供持續(xù)電流的裝置,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教師]:請同學們再回憶電阻的概念。

          [學生]:電阻就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教師]:請同學們對比水流的大小與落差和阻力的關系猜想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板書]猜想1:“電流大小可能與電壓有關,可能是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猜想2:“電流大小也可能與電阻有關,可能是電阻越小,電流越大!

          猜想3:“電流大小可能與電壓和電阻都有關,可能是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教師]: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科學探究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什么?

          [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guī)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架臺、細繩、鉤碼、測力計。

          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桿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談話:你知道旗桿上有個什么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

          (1)講解:

          安裝在旗桿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

          (出示滑輪、講解)

          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

          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繩子拉著,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提問,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滑輪?

          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

          (1)討論:你認為旗桿頂上的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

         、傺菔窘榻B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

         、趯W生分組實驗(繩子兩端各掛鉤碼)

          ③學生裝匯報實驗結果。(繩子兩端各掛1個鉤碼,保持平衡)

         、苡懻摚赫f明什么?(說明不省力,也不費力)

          (3)討論

          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桿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組討論后匯報)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

          (1)討論:動滑輪有什么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

          (2)演示實驗(游戲:拔河)。

          (在墻上固定繩子的一端,組裝動滑輪讓一名弱小同學,利用動滑輪作用與一名有力同學拔河,弱小同學勝。)

          (去掉動滑輪裝置拔河弱小同學敗)

          游戲后教師質疑:這是為什么呢?

          (3)實驗2(動滑輪省力)。

         、俜纸M測量提起一個鉤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

          測量后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诜纸M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

         、蹍R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苡懻摚和ㄟ^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

          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48結論)。

          (2)討論:定滑輪、動滑輪各有什么優(yōu)點?各有什么缺點?

          怎樣使用才能把兩種滑輪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既省力又方便?

          (3)分組實驗:學生獨立組裝滑輪組實驗。

          (用鉤碼實驗時教師要注意動滑

          (4)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喗M就可以發(fā)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yōu)點。

          (學生填寫P49結論)

          (三)鞏固

          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車圖)

          (四)布置作業(yè)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中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并注重多種方式進行科學探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

          結合教學內(nèi)容,將公式P=I2R的呈現(xiàn)做了處理,用閱讀探究的方式出臺,并以“探究卷”為橋,完成本次課教學內(nèi)容。

          【教材分析與處理】

         “電和熱”是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四節(jié)的內(nèi)容。本節(jié)的主體內(nèi)容是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與電阻成正比。編者的實施建議是根據(jù)生活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 題,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結論,最后將結論應用于生活中,體現(xiàn)從生活走得物理──再從物理走進社會這一新課程基本理念。

          尊重編者的建議,結合學生實際,對教材做如下處理:

          第一環(huán)節(jié):打開探究之門。

          教師組織學生觀察電爐子、電餅鐺通電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并說出啟示,提出問題。

          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究與發(fā)現(xiàn)。

          通過實驗探究,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跟導體電阻的定性關系;再通過閱讀探究;電熱功率P與導體的R及通過的電流I之間的關系式。

          第三環(huán)節(jié):應用與創(chuàng)新。

          用結論解答課前實驗現(xiàn)象,繼而再觀察多媒體的兩個演示實驗,根據(jù)結論判斷實驗現(xiàn)象,并加以解釋,最后將結論應用于生活。

          第四環(huán)節(jié):拓展與延伸。

          讓學生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進意見。并對課堂中一直控制的另一個變量電流二,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即對于同一個用電器熱功率P與電流I的關系探究,使課堂得以延伸……

          【教學目標】

          1.知道電流具有熱效應,知道在電流相同的條件下,電能轉化成熱時功率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2.通過實驗,探究電流的熱效應跟電阻大小的關系。

          3.領悟從生活走進物理,將物理應用于生活這一課改基本理念。

          【教學準備】

          電池組、帶蠟油的鉛筆芯、帶蠟油的銅絲、導線、“探究卷”、。

          重點: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難點:P=I2R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做好探究實驗,認識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師語:請同學觀察通電的電爐子和電餅鐺,回答它們工作時能的轉化。

          學生:電能轉化成熱能。

          師語:請仔細觀察,談談你的“發(fā)現(xiàn)”,并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學生:可能性的發(fā)現(xiàn)和提問(摘選)。

          1.電阻絲很快地發(fā)紅,電餅鐺也很快地熱起來,而與之相連的導線卻不太熱。

          2.為什么電阻絲熱得發(fā)紅,而導線幾乎不熱。

         。ㄈ魧W生沒有“發(fā)現(xiàn)”,則提示用手觸摸電餅擋、導線,“發(fā)現(xiàn)”問題。)

          師語:結合2引思:探究課題──在電流相同時,電流通過導體時產(chǎn)生熱效應與電阻有什么關系?

         。ā皩搿敝凶⒅亍皬纳钭呦蛭锢怼保

          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15分鐘)

          1.實驗與發(fā)現(xiàn)。

          目的:探究在電流相同時,電流的熱效應與電阻的關系。

          過程:學生根據(jù)所給器材操作(參考裝置圖如下)。

          學生:根據(jù)銅絲和鉛筆芯上的蠟油熔化的快慢,推斷出電流相同的條件下,電熱功率P與電阻R的定性關系。

          發(fā)現(xiàn)小結:在電流相同時,電阻越大,產(chǎn)生的熱功率越大。

          2.閱讀與探究。

          目的.:了解電熱功率P與電流I及電阻R的關系。

          過程:組織學生閱讀材料,并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熱功率P與電流I及電阻R的關系式。(附閱讀卷)

          小結關系式:P=I2R

          師再引導:由P=UI、U=IR推導P=I2R,根據(jù)關系式,用語言描述熱功率P與電阻R的關系。

          探究結論: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為熱的功率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ù私虒W目的,一是放手讓學生進行知識總結,突破P=I2R這一教學難點;二是學會閱讀探究方法。)

          三、應用與創(chuàng)新(2分鐘)

          目的:用剛剛得到的結論去解釋開課的實驗現(xiàn)象。

          (教師給出提示語,學生填相關知識)

          1.過程:以探究卷形式學生解答實驗現(xiàn)象。

          師:多媒體大屏幕演示實驗。

          師:應用結論指出實驗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并加以解釋。

          2.將結論應用于生活。

          師語:請你回憶一下,生活中和許多產(chǎn)業(yè)中,哪些場合用到了電熱器,請說出兩個場景及包含的物理原理。

          生:聯(lián)想。

          師語:利用電熱器加熱時,我們采用什么辦法降低它的溫度?

          生:交流,解決問題。

          師語:哪些場合用電器通電時發(fā)熱,但我們并不希望它們發(fā)熱?我們采用什么辦法降低它的溫度?

          生:交流,解決問題。

          師語:若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被研究的問題,關于這兩方面,你有那么改進意見。

          生:交流、評估,教師做總結性發(fā)言。

         。ń處熧浾Z:科學靠我們發(fā)現(xiàn)、探究、改進──科學永無止境。)

          (此環(huán)節(jié)教學目的有三,一是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解決問題能力;二是培養(yǎng)學生評估能力;三是培養(yǎng)學生另一種探究思維程序:通過閱讀得出結論→根據(jù)結論解釋某些現(xiàn)象→再將這結論應用于生活中→將問題做創(chuàng)造性改進、發(fā)展。)

          四、小結與延伸(5分鐘)

          1.師生共同構建知識結構。

          2.通過多媒體給出生活中電熱危害的實例,學生課后分析原因,找出防止危害的辦法;課后設計實驗探究電熱功率P與電流I之間的關系,要求說出所需要的物品,并畫出電路圖。

          板書設計: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壓強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壓強是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壓強是力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學生對與壓強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較為熟悉,但壓強的概念學生還比較陌生。本節(jié)教材主要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基礎上,和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和力的關系后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壓強是全章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重要保證。因此,搞好壓強的教學是抓好本章教學的關鍵。

          2. 教學目標: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知識水平,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僦缐毫捌渥饔眯Ч挠绊懸蛩亍

         、诶斫鈮簭姷母拍睢⒐胶蛦挝;能應用壓強公式進行有關計算,解釋簡單現(xiàn)象和解決簡單問題。

         、壑缐簭娫龃蠛蜏p小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樂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壓強的概念。

          壓強的概念統(tǒng)領全章、貫穿全章,因此壓強的概念是本節(jié)的重點。

          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建立。

          初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得出壓強概念是本節(jié)的難點。

          教學關鍵:實驗的成功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探究影響壓力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壓力效果的實驗就顯得特別重要。

          4.教學媒體:圖片及多媒體課件。

          二、學情分析:

          由于八年級學生具備了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具有較強的科學探究意識,學生完全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從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會對獲得的信息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處理。

          三、教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靈活地運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啟發(fā)引導法和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課標倡導的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出結合學生實際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活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學法

          根據(jù)以上教法及學生年齡特點,采用的學法主要有觀察法、合作探究法、討論交流法、自學法等。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體驗,分析歸納,獲得對壓強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設計理念

          本節(jié)設計總體思路是從有關壓強的生活情景引入壓強課題,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感受壓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壓強概念,并用所學壓強知識解釋生活中有關壓強應用。充分體現(xiàn)課程標準“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突出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六、教學準備

          1、教學媒體準備:多媒體硬件和相關課件準備

          采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使教學聲圖并茂視聽并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實驗器材準備:海棉、橡皮泥、肥皂、氣球、磚兩塊、一只削好的鉛筆、廢舊玻璃輸液瓶、水等。(盆盆罐罐當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 、讓土器材成為實驗教學的生力軍)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激趣

          拿出一海綿,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壓,提問: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投影展示圖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對地面的壓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卻陷入不多,兩者產(chǎn)生的效果不同,壓力作用效果為什么差別這么大?壓力作用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回顧:瓶子放在海綿上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力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觀察圖片,并引發(fā)對此現(xiàn)象的思考。

          二、認識壓力

          演示小實驗:

          向下按海綿;將鋼尺一端搭在講桌上,另一端懸空,向下壓懸空部分,讓學生觀察形變,描述力的方向。

          學生觀察現(xiàn)象,初步理解壓力的概念。

          總結:例子中的物體都受到了壓力。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三、認識壓強

          1.探究主題的引入

          教師提出問題:

          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針對教師的設問積極猜想:可能與施加的壓力有關;與接觸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等等。

          抓住學生猜想中含有科學成分的部分,給予引導,逐步逼近主題。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5

          摘 要:從初中物理新課程的實施情況看,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關鍵在于教師,老師的觀念不更新,很難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所以廣大初中物理教師從自我做起,更新觀念,深入推進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

          關鍵詞: 初中物理 教學設計 更新觀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物理教學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新課程的提出和實施極大地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新課程改革的提出伴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思想的進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與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有本質不同,可以說體現(xiàn)在教學的各個方面,比如在傳統(tǒng)觀念下的課堂教學設計中過多強調(diào)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學習結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的結果使學生養(yǎng)成被動的接受性學習習慣,久而久之教學就成為教師自己的事情,忽視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樣的結果與新課程理念中的教學設計理念相悖。新課程教學理念強調(diào)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就要求廣大初中物理教師與時俱進,以學生發(fā)展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即堅持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突出學

          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新課程明確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是新課程對于教學設計提出的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程理念,初中物理教師要不斷學習,擺脫舊的教學理念的束縛,主動更新觀念,用新課程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更好地服務于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傳統(tǒng)教學設計中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因素

          1.教材第一的思想左右著教師的教學。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科書有絕對的權威。教師的教要嚴格根據(jù)教材展開,而且教學的答案不允許更改和變通,考試有著標準答案,這個答案就在教科書上。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絲毫的自主性,嚴格按照教科書的內(nèi)容設計教學和實施教學。然后,教師的教學過程便成了對“教案”的照本宣科,一堂課基本上是按教師的預先設計進行的,當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完成后,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算完成,至于學生掌握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到考試時看學生的分數(shù)才知道。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因素被忽略,有時甚至成為阻礙教師實施教學的不利因素,因為學生有時提出的問題并不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因此,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沒有活力的,一方面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教師教得辛苦,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學習體驗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學生的疑問不能得到解答。在應試教育的價值取向下,他們不得不學習那些不想學、不愿意學的知識內(nèi)容,從這一方面說,學生學得很苦,而且憑記憶學到的一些書本知識不能直接運用于實際,更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

          負擔。最重要的是在教師的教學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忽視的地位,無法實現(xiàn)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

          2.忽視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習過程。

          傳統(tǒng)教學理念關注的是教學的結論,以及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記住這些結論,而不在乎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生有沒有經(jīng)歷應有的學習過程。而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生應該體驗的學習過程恰恰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關注學生的主觀感受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讓學生真正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教師所教知識的內(nèi)涵,否則即使讓學習記住教學的結論,學生也不明白和理解其中的原因。只能似懂非懂,其實是不懂。傳統(tǒng)教學設計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企圖通過讓學生記住教學結論達到提高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目的。很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不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這種教學設計剝奪學生思考的權利,導致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而缺少質疑的'能力、創(chuàng)新的能力,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新課程理念下帶來的變化

          新課程針對教學提出新的觀念,其中明確指出: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開發(fā)者。所以教師要更新觀念迎接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

          1.教學設計應是有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新課程打破舊課程的束縛,把課程看做一個有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系統(tǒng)中教師、學生、教學媒介及環(huán)境四個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共同決定新課程的全新面貌。初中物理教學設計要同時考慮這

          四個因素。教師與學生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并且是相互作用的主體。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要求教師與學生加強溝通。溝通以平等為基礎,以真誠為紐帶。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題因素,學生才是課程的主體。

          2.教學設計出發(fā)點的變化。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都是從教師和課程的設置出發(fā),忽視學生的因素,導致課程本末倒置,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因素。而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學設計應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教師要相應地對教材呈現(xiàn)方式、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進行改革,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因素,學生應成為老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

          3.學生的發(fā)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課程打破傳統(tǒng)教學只注重知識傳授,不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弊端,把學生的發(fā)展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進行強調(diào)。強調(diào)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總之,從初中物理新課程的實施情況看,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關鍵在于教師,老師的觀念不更新,很難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所以廣大初中物理教師從自我做起,更新觀念,深入推進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6

          初中物理安全用電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觸電的原因,掌握安全用電的原則.

          能力目標

          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在實際應用中遵守運用安全用電原則.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樹立安全用電意識,提高生活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用對話的形式講述“安全用電”的有關知識,介紹了觸電事故發(fā)生的原因,以及家庭用電安全的有關事項.

          本節(jié)知識學生不僅應該知道,而且,應該本著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在生活中能自覺地按照安全用電的要求去做.對話形式增強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在家用電器日益普及的情況下,學習和宣傳安全用電的知識,既是物理教學的需要,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必修課.

          教學重點

          對安全用電原則的掌握和并能實際應用.

          教法建議

          本節(jié)的教學易采用理論和實際相對照、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內(nèi)容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教材也編得較為生動活潑,因而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閱讀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例如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讓學生就教材中難于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再由教師歸納后有重點地質疑,最后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家庭和學校用電的實際情況,對照檢查有沒有不符合安全用電要求的地方,并開展分組討論.這樣,就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盡可能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三節(jié) 安全用電

          (一)觸電及觸電的危險.

          人體是導體,當人體上加有電壓時,就會有電流通過人體.當通過人體的電流很小時,人沒有感知;當通過人體的電流稍大,人就會有“麻電”的感覺,當這電流達到8~10mA時,人就很難擺脫電壓,形成了危險的觸電事故,當這電流達到100mA時,在很短時間內(nèi)就會使人窒息、心跳停止.所以當加在人體上的電壓大到一定數(shù)值時,就發(fā)生觸電事故.

          通常情況下,不高于36V的電壓對人是安全的,稱為安全電壓.

          照明用電的火線與零線之間的電壓是220V,絕不能同時接觸火線與零線.零線是接地的,所以火線與大地之間的電壓也是220V,一定不能在與大地連通的情況下接觸火線.

          (二)幾種觸電類型.

          (1)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人接觸了火線與零線或火線與大地.

          ①人誤與火線接觸的原因.

          a.火線的絕緣皮破壞,其裸露處直接接觸了人體,或接觸了其它導體,間接接觸了人體.

          b.潮濕的.空氣導電、不純的水導電——濕手觸開關或浴室觸電.

          c.電器外殼未按要求接地,其內(nèi)部火線外皮破壞接觸了外殼.

          d.零線與前面接地部分斷開以后,與電器連接的原零線部分通過電器與火線連通轉化成了火線.

         、谌俗砸詾榕c大地絕緣卻實際與地連通的原因.

          a.人站在絕緣物體上,卻用手扶墻或其它接地導體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

          b.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卻因潮濕等原因轉化成為導體.

          ③避免家庭電路中觸電的注意事項.

          a.開關接在火線上,避免打開開關時使零線與接地點斷開.

          b.安裝螺口燈的燈口時,火線接中心、零線接外皮.

          c.室內(nèi)電線不要與其它金屬導體接觸,不在電線上晾衣物、掛物品.電線有老化與破損時,要及時修復.

          d.電器該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

          e.不用濕手扳開關、換燈泡,插、拔插頭.

          f.不站在潮濕的桌椅上接觸火線.

          g.接觸電線前,先把總電閘打開,在不得不帶電操作時,要注意與地絕緣,先用測 電筆檢測接觸處是否與火線連通,并盡可能單手操作.

          (2)高壓觸電.

          高壓帶電體不但不能接觸,而且不能靠近.高壓觸電有兩種:

         、匐娀∮|電:人與高壓帶電體距離到一定值時,高壓帶電體與人體之間會發(fā)生放電現(xiàn)象,導致觸電.

         、诳绮诫妷河|電:高壓電線落在地面上時,在距高壓線不同距離的點之間存在電壓.人的兩腳間存在足夠大的電壓時,就會發(fā)生跨步電壓觸電.

          高壓觸電的危險比220伏電壓的觸電更危險,所以看到“高壓危險”的標志時,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線必須遠離高壓線,不能在高壓線附近放風箏、捉蜻蜓、爬電桿等等.

          (三)發(fā)生觸電事故后的措施

          1.如果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了,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確的?

          A.迅速用手拉觸電人,使他離開電線.

          B.用鐵棒把人和電源分開.

          C.用干燥的木棒將人和電源分開.

          D.迅速拉開電閘、切斷電源.

          通過討論要學生明確:處理觸電事故的原則是盡快使觸電人脫離電源,而避免在處理事故時,不使其他人再觸電,所以A.B兩項是絕對錯誤的.

          2.如因電線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滅火?為什么?

          要學生明確:不能,因水可導電,會加重災情.必須迅速切斷電源,用砂土、滅火器撲滅火焰.

          (四)安全用電原則

          電器設備安裝要符合技術要求.

          不接觸高于36V的帶電體.

          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不弄濕用電器.

          不損壞電器設備中的絕緣體.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7

          一、學習目標設計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該根據(jù)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學生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價值等幾個方面進行重點培養(yǎng)。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分清初中物理課程標準的知識體系和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依靠課本的知識進行講授,而是保證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所突破。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積極的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并將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能夠了解到當今物理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重要的應用地位;其次,重點培養(yǎng)好學生對物理知識和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實驗能力,通過練習讓學生能夠自己分析和理解并解決簡單的物理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對教學的主體學生的社會特點進行全面的分析,根據(jù)對不同階段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全面的分析,保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點,并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積極的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態(tài)度,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夠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還要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要對學生進行辯證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通過教育讓學生能夠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后,教學要因材施教,分析好學生的主體區(qū)域特色,用當?shù)卮嬖诘默F(xiàn)實問題對教材中沒有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和教育,并且還要保證設計出來的教學方案具有可行性,能夠全面突出教學的主體。

          二、學習條件設計

          初中階段的教育主要是義務教育,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全面的素質而設立的一種教育形式。在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理想、道德、文化和紀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的突出教學的'主體,需要我們從教學主體發(fā)展資源和處理好教學主體學習環(huán)境兩方面問題上出發(fā)進行教學條件設計。對教學主體發(fā)展資源進行處理,要求在設計過程中具備一定的選擇性。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依賴教師,應該添加與物理現(xiàn)象相關的知識,尤其是要保證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做好實驗教學設計,合理的使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補充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而教學主體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需要我們擺脫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全面體現(xiàn)出教學活動的參與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生活多樣的教學情境。

          三、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針對教學主體活動也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保證學生都能夠有效的參與其中。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采取引導和啟發(fā)的教學模式,從教學主體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以典型的案例代替?zhèn)鹘y(tǒng)的說教。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對知識的掌握應該準確,課堂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化。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學生使用鼓勵教育和賞識教育。同時,還需要針對不同班級的實際情況,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教師要對教學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不足有解決的對策,通過與學生及時的進行溝通獲取學生的信息反饋,從而對設計中存在的錯

          誤和不足的地方進行修正,保證教學設計能夠充分的展現(xiàn)其應有的作用。

          四、學習評價設計

          學習評價設計要求我們不單單只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在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過程中,應該從教學活動的目標和標準出發(fā),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從而有利于教師幫助學生能夠認清自我,并建立良好的學習信心。學習評價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師在對學生評價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發(fā)現(xiàn)性的原則,不間斷的對評價方法進行改變,在評價方式上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都能夠全面提高。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8

          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 作者及工作單位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這一章的重點,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這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后面學習浮力、液體壓強的基礎;二是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既是物理課程的目標,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學情分析 在教學中從學生身邊的例子入手提出問題,這樣的例子讓學生既覺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創(chuàng)設了探究情景,為后面的探究教學奠定了基礎;密度的概念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實驗探究,經(jīng)過計算、分析、比較、交流,最后得出的。這樣既讓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又讓學生學習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還加深了對密度概念的理解,著重讓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密度知識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使學生感受物理有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通過探究實驗,進一步熟悉天平的構造、正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學會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測定液體和固體的體積與質量。 通過探究實驗,歸納出物體的質量、體積和密度三個物理量之間的數(shù)學關系,理解物質的屬性之一——密度。 會查密度表。記住水的密度 能運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方面: 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問題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體驗和感悟密度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實驗探究及能運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 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及能運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學重點】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學難點】

          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教學工具】

          木塊、木板、細繩、彈簧測力計、小車,杠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里所說的“功”含義。

          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

          觀察木塊、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思考并評價這兩個力的作用成效。

          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nèi)容。

          二、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關于“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實例,分析、總結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實例分析(突破難點)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fā)現(xiàn)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接下來看老師這里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1)舉重運動員在把杠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杠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jù)以上事例分析、總結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三、功的計算

          力學里規(guī)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題,啟發(fā)學生分析計算。

          四、功的原理

          1、啟發(fā)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啟發(fā)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提出問題,猜想。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設計實驗方案,并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分析、論證。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jié)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nèi)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五、布置作業(yè)

          估算一下你上樓到教室時,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組進行本節(jié)課的評估與交流。

          【課后小結】

          不論是否考慮機械本身重,使用機械要省力就要多費距離,要省距離就必須費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離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這就是功的原理。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0

          初中物理教學基本理念,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物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偏重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將精力陷于知識點的學習和解題中,對技能、物理過程和方法則關注的較少或落實不夠。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始終體現(xiàn)“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堅持這一觀念,才能切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通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xiàn)象,探究其內(nèi)在的本質的物理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是:

          1、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fā)展的人、有尊嚴的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所有的學生,應該尊重、關心、牽掛他們。要容忍學生的錯誤,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

          2、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物理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物理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讓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

          (1)融洽的課堂氣氛教師要真心對待學生,永遠以和平、愉快、友好、信任和鼓勵的方式對待學生,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身心處于最佳活動狀態(tài),心情舒暢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2)在教學中應盡量增加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的情趣讓教學內(nèi)容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如將教學內(nèi)容故事化、多媒體化。以《磁場》一節(jié)引入新課的教學為例,教師講:“在我國的'古書《史記封禪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漢武帝雖然雄才大略,但是晚年卻很迷信。有一天,宮外有位自稱叫奕大的人求見,說是有寶物要獻給皇帝。漢武帝一聽,馬上召見。只見奕大從懷中取出一對棋子,說這叫斗棋,放在一起爭斗不已。漢武帝命人拿來棋盤,奕大把兩只棋子靠近擺在一起,果然能夠‘相距不休’。一會而,奕大又換了個法子,兩只棋又相互吸引不肯分開。這個玩意而可把皇帝給逗樂了他馬上下令封奕大為‘五利將軍’。同學們,如果你是奕大,你會用什么來做那兩只棋子呢?”教學內(nèi)容如果以多媒體的方式呈現(xiàn),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覺器官,使學習的內(nèi)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養(yǎng)成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格養(yǎng)成的圣殿。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挖掘道德教育素材,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xiàn),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有高尚道德的人。使學生在獲得物理知識同時,也成為人格健全的人。物理教學中的德育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愛國主義教育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在物理學方面對世界所做的杰出貢獻、我國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新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國古代文明燦爛輝煌,很多科學論述都在世界遙遙領先,如《墨經(jīng)》關于杠桿的論述、小孔成像的觀察研究,《春秋》中哈雷彗星的記載,足足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中,我國超導的研究與實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尖端技術方面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的實驗成功,人造衛(wèi)星的發(fā)射與回收,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成等等,在教學中適當?shù)拇┎暹@些內(nèi)容,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能使學生了解祖國燦爛輝煌的文化,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教學中也應讓學生認識今天我國在科學技術的某些方面與國際水平的差距,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立志振興中華。

          (2)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中學物理教學內(nèi)容中充滿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自覺地用辨證主義觀點去分析教學內(nèi)容,闡明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例如,通過分子運動論的初步知識的教學,向學生揭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通過講解“摩擦力的利與弊”向學生闡明“一分為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道德品質教育在物理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科學態(tài)度,刻苦鉆研、勇于進取的精神和愛護公物、遵守紀律、團結協(xié)作的作風。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物理教學方法,在探究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勇于戰(zhàn)勝困難和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良品質。

          4、滲透STS教育,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物理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與物理學的進步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著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了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技術意識、社會意識。

          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

          第一、關注現(xiàn)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如那米技術、超導體、激光、現(xiàn)代航天技術、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

          第二、重視學習內(nèi)容與家庭、社會生活、生產(chǎn)實踐的聯(lián)系,如將電的知識與安全用電、安裝照明電路、修理各種家用電器相聯(lián)系;將能源的利用與生活中如何節(jié)能相聯(lián)系;將物態(tài)變化與電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聯(lián)系,將浮力與潛水艇的浮沉相聯(lián)系;將電磁波與現(xiàn)代通信相聯(lián)系等。

          第三、關注一些重大社會問題,如環(huán)境污染與環(huán)境保護、能源危機、噪聲污染等。此外,教師在設計習題時,應多考慮一些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規(guī)律的題目,如學習慣性后,解釋剎車時人體上半身為什么向前傾的現(xiàn)象。學習杠桿后,解釋騎自行車上坡走“S”形路線省力的道理;學習了長度的測量后,會從地圖上測出長春到北京鐵路線的長度;學習了光的反射,解釋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后鏡是一個凸鏡,汽車頭燈里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學習了光的折射,能解釋海市蜃樓,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學習了熱學,能回答為什么海邊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為什么當今國家推行退耕還林的政策;學習壓強后,解釋刀磨得越鋒利切東西越快等等。通過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形成將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識,激起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領略自然現(xiàn)象中的美妙與和諧,養(yǎng)成對大自然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增強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1

          一、設計思想:

          本小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分為:機械運動的概念、參照物、運動的相對性,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中,機械運動的概念較為簡單學生理解也相對容易,所以將教學重點放在后兩部分,在參照物的教學中通過一個小實驗,鋼筆放在書本上推動書本運動。利用機械運動的概念討論鋼筆是運動還是靜止?從而激發(fā)學生思考,選擇不同的標準獲得不同的運動形式,自然的引出參照物的概念。整體的設計思路利用身邊的現(xiàn)象賴引導學生理解參照物和相對運動的概念,期間可通過穿插一些視頻和音頻資料,讓學生理解更加具體、生動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

          初二時學生初次接觸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節(jié)內(nèi)容,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在自然界一切物體都在運動,學生先從身邊最簡單的運動著手,對于學生物理學科的入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對于本節(jié)不熟悉的參照物,教材通過大量的具體事例,讓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最終理解運用。

          三、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初二的學生,物理思維還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較弱。該年齡段的學生有好奇心,但是對問題缺乏深刻的思考,對知識的提煉和總結缺乏訓練。比如物體的運動選取不同的參照物運動形式不同。學生容易將參照物和研究對象混淆,對于這個問題,一定要先通過明確誰是參照物誰是研究對象,再討論后續(xù)的相對運動。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停運動著的世界中,能舉例說明常見的運動現(xiàn)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學的語言描述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了解參照物的概念及其選取的方法。能舉例說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參與式的體驗學習,使學生能靈活選取參照物來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解釋具體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和科學人生觀教育,通過“STS”教學,激發(fā)學生學好科學技術,報效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懷。

          五、重點難點

          1.參照物概念的形成

          2.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六、教學策略和手段

          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身邊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引導學生學習機械運動的概念,通過不斷設疑啟發(fā)學生思考運動的相對性,通過視頻資料了解我過前沿的航空科技,尤其是飛船對接技術中的相對運動,讓學生明白物理源于生活,但又改變生活。

          七、課前準備

          簡單的實驗器材準備,圖片資料、視頻和音頻資料,學生的課前預習

          八、教學過程

          (一.)一切物體都在運動

          圖片引入:

          1.春天,風箏在空中迎風擺動;

          2.夏天,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3.秋天,落葉紛紛飄落;

          4.冬天,雪花漫天飄灑;

          5.今天,你上學的路上,路旁的樹木不斷被甩在身后

          6.此時,鐘表的秒針在不停地“走動”;學生思考并回答:看了這些圖片有什么樣的啟示?(學生回答)

          師: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運動(如心臟在跳動,血液在流動),我們生活在一個運動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體都在運動著。

          (二).機械運動

          學生活動一: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常見的運動現(xiàn)象,

          [生]從家里到學校或從學;丶叶际沁\動.[生]老師講課時在講臺上或教室里的走動也是運動.[生]假期旅游時乘坐汽車或火車都是運動.

          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運動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能講講你們是怎么來判斷物體是不是運動的呢?

          [生]如果物體從這個“地方”到了另一個“地方”就是運動了,如果一直呆在一個地方不動就沒有運動.

          [師]同學們講得非常通俗.你們說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飛行的飛機、火箭;地面上奔馳的火車、汽車;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艦艇;行走的人、流動的水、游動的魚、飛翔的鳥等等都在運動,為什么能說它們都在運動呢?運動的物體有什么共同點呢?

          [生]說這些物體都在運動是因為它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

          [板書]在物理學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mechanical motion).

         。ㄈ畢⒄瘴

          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xiàn)象.既然運動是普遍的,為什么又常常說房屋、橋梁是

          靜止的,河水、

          船只等是運動的?

          學生活動二:請同學們將書本放在課桌上,把鋼筆放在書本上,用手緩慢地推動書本,使書本載著鋼筆沿桌面向前移動,思考下面問題:

          [投影]

          (1)書本相對于桌面的位置有無變化?

          (2)鋼筆相對于書本的位置有無變化?

          (3)鋼筆相對于桌面的位置有無變化?

          [生]書本相對于桌面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鋼筆相對于書本的位置沒有變化;鋼筆相對于桌面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機械運動的概念來判斷書本和鋼筆的運動情況.

          [生]書本和鋼筆相對于桌面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說明書本和鋼筆是運動的.

          [生]鋼筆相對于書本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說明鋼筆是靜止的.

          [師]一個說鋼筆是運動的,另一個又說鋼筆是靜止的,他們矛盾嗎?請同學們討論.

          [生]如果以桌面作標準,書本和鋼筆就都是運動的.如果以書本作標準,鋼筆就是靜止的.

          [生]選擇作標準的物體不一樣,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就不一樣,因此他們并不矛盾.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同學們還有類似的`例子嗎?

          [生]有.比如老師站在講臺上,如果以教室的墻壁作標準,老師就是靜止的,如果選擇太陽作標準,老師就是運動的,因為老師站在地球上不動,但地球在繞著太陽轉動.

          [生]我們大家都一樣,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標準是靜止的,如果以太陽作標準都是運動的.

          [生]旅游坐車的時候,如果以車廂作標準,坐著的人是靜止的,如果以路邊的樹或大樓作標準,車內(nèi)的人就是運動的.

          ……

          [師]同學們講得都很好.可見,說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是以哪個物體作

          標準.

          [板書]

          在研究機械運動時,所選的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reference object).

          [師]學生活動三:情景模擬地球同步衛(wèi)星與地球,太陽之間的運動關系。

          [師]是不是只要說到物體的運動情況,都是相對于某一參照物而言的?參照物應該怎樣選擇呢?同學們可以互相討論,看能不能有滿意的答案.

          [生]第一個問題是肯定的.因為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所以,說一個物體運動情況是什么,肯定是相對于某一個作為標準的參照物來說的.

          [生]選擇參照物時,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本身作參照物,因為這樣選的話.這個物體永遠處于靜止狀態(tài).

          [生]剛才大家說到參照物中有人、有車、有樹木、有房屋、還有人的影子等,什么都有.所以,我認為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

          [生]因為我們詞論的物體大部分是在地面上運動的,所以—般應選樣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作參照物,這樣研究問題方便.

          [生]我認為如果選樣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作參照物時,參照物可以不提.比如說“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不用說”以地面為參照物,汽車在運動”.

          [生]我覺得選擇參照物時,應該看怎樣選擇研究問題更方便.比如研究客車是不是運動,最好選擇地面或路旁的樹木、房屋作參照物;如果要研究人在車廂里是

          否運動,就該選擇車上的坐椅或固定在車上不動的物體作參照物.……

          [師]同學們表現(xiàn)得太棒了!老師還要補充一點,研究問題的時候,選擇好參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參照物是不動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運動情況.歸納選擇參照物的注意事項(課件展示)

          參照物比如課本P22圖11.1-4中丙圖,“乘坐電梯向外觀看,有什么感覺?”

          [生]乘這樣的電梯向上運動時,以電梯為參照物,假設電梯不動,樓房就在向下運動;如果乘電梯向下時,樓房就向上運動.

          [生]如果老師從講桌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以老師為參照物的話,假定老師不動,可以認為是講桌沿老師的反方向運動.

          [師]大家說得非常正確,以后的學習中同學們一定還會碰到很多的例子.現(xiàn)在請同學們觀察教材圖11.1-3及圖11.1-4甲、乙,大家互相交流討論,說一說對于不同的參照物,各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

          四.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師]從上面同學們的分析可以看出,選擇不同的物體作參照物,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的情況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九、板書設計

          運動的描述

          1.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

          2. 參照物:判斷物體運動狀態(tài)時被選擇來作為標準的物體

          3. 物體運動和靜止時相對的。

          十、作業(yè)設計

          1. 完成隨堂練習,完成《同步》。

          2. 進行小結。

          3. 按照要求預習,。

          十一、教學評價

          本堂教學用了較多的時間對參照物的選擇,運動的相對性進行試驗和討論,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對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我收集了大量的視頻資料,以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其中有在機械運動,通過老師的移動,引導學生得出機械運動的定義,并通過鋼筆放在書上推動書移動,討論鋼筆相對書和桌面的運動,這個小實驗簡單直觀,學生可以一邊實驗一邊思考,很快就理解了參照物不同,運動的描述不同的結論,這里學生的參與度高,效果很好。但是在后面的對于相對運動和參照物的理解和運用上,如果能引入一些中國古詩,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的效果就更加明顯。例如可以舉例:“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等。

          十二、教學反思

          本堂課由于內(nèi)容較為豐富,也比較貼近生活,所以可選取的多媒體資料很多,而且從質量和數(shù)量兩方面都較高,因此在選擇上必須注意如何取舍,原本選取了將近15段視頻資料,但在授課時反而出現(xiàn)了時間不夠用,每個片段只能一掃而過,根本無法起到作用,在經(jīng)過仔細的篩選后,只留下5個片段,將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用來給學生活動和思考,這樣一來效果反而好了。教師的語言必須有效而精煉,指向性強,否則后引起學生聽覺疲勞,教學效果反而不好。

          十三、學生學習過程和成果

          通過本堂的學習,學生普遍感覺物體還是很貼近生活,很有趣味,而且很有用。在參照物的學習上一開始感覺吃力抽象,但經(jīng)過大量的事例和視頻資源,抽象便具體,模糊變清晰,紛紛表示物理學習充滿信心,表示要認真學習物理。希望老師多做實驗,多準備有趣新穎的視頻資料。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簡單電路在生活中的運用實例、

          2、會根據(jù)串聯(lián)、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分析簡單電路的結構、

          3、通過簡單電路的設計和線路連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

          二、重點和難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簡單電路設計的思路和具體方法,設計電路是難點,實驗中的難點是如何正確地連接電路。

          三、教學方法

          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討論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簡單電路的實例、

          四、教學儀器

          天鵝城堡電路模型學生實驗電路元件(包括兩節(jié)電池、兩個單刀開關、一個燈泡和燈座、一個蜂鳴器、六根導線)

          五、教學程序設計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聽說過吧?!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新天鵝城堡,這是新天鵝城堡的模型。這么龐大的建筑,要看管起來相當困難,為此,我們今天就來為新天鵝城堡設計一個報警系統(tǒng)。

          2、主要內(nèi)容:報警電路設計和學生連接實驗電路圖

          例題:設計報警電路

          閉合報警系統(tǒng)的開關S時,指示燈亮,報警鈴不響;當不速之客進入大門時,報警鈴響。

          以天鵝城堡報警電路為例,介紹簡單電路設計的.步驟分為五步:

          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電路元件;

          第二步是分析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

          第三步是判斷開關和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

          第四步是畫出電路圖,再連接電路圖;

          第五步是對照檢查。

          在學生畫出電路圖后,對電路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對稱性和對應性為原則,對學生電路圖進行優(yōu)選和評價。還應對例題的設計思路重新梳理,彌補學生設計電路時思維和認識上的不足。

          在學生實驗前,應先強調(diào)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龠@是一個蜂鳴器,紅色導線這端是正極;

         、谶B線的過程中開關要一直處于斷開狀態(tài);

         、劢泳時,先擺位,再順次連接;若遇到并聯(lián)時,先連接其中一條支路;要試觸。

          在學生實驗中應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指導,可以讓已完成實驗的同學去幫助實驗未完成的同學完成實驗,使學生課堂上的時間能夠充分利用。

          3、課堂練習: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

          45秒的公益廣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講述了安全帶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

          交通安全法規(guī)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員必須使用安全帶,安全帶未系提醒功能電路的原理是:

          ①司機坐在座位上,相當于閉合開關S;

         、谙岛冒踩珟В喈斢陂]合開關S1;

         、郛斔緳C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帶,指示燈亮;若系好安全帶,指示燈熄滅。請根據(jù)以上要求畫出電路圖。

          六、小結

          對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結。

          七、思考題:

          車門未關提醒電路

          汽車儀表盤上都有一指示燈,用它提醒司機車門是否關好.四個車門中只要一個車門沒有關好,該指示燈就會發(fā)光,請設計電路圖。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了解內(nèi)能的實際利用,知道內(nèi)能的利用與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

          能力目標

          通過內(nèi)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的學習,提高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情感目標

          聯(lián)系能量轉化和守恒的關系,感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思想,建立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建議

          本節(jié)的教學要注重科技和社會的聯(lián)系,避免孤立的學習,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和社會實踐.

          在內(nèi)能的利用的發(fā)展上,可以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根據(jù)提出的問題,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師提供的一些資料學習.

          環(huán)境保護的學習,可以教師提出課題,學生查閱資料,從信息中學習,提高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內(nèi)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

          【課題】內(nèi)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

          【重難點分析】利用內(nèi)能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護環(huán)境的措施及其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

          內(nèi)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

          方法1、學生閱讀教材,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內(nèi)能利用及環(huán)保有關的材料,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學生閱讀時思考,可以有: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什么;大氣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決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國利用內(nèi)能的發(fā)展歷程是什么;各種內(nèi)能的利用方式對環(huán)境保護的作用是什么.

          方法2、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采用實驗探究和信息學習的方法.實例如下

          實驗探究:調(diào)查附近的工廠在利用內(nèi)能進行生產(chǎn)上是如何進行的,對于環(huán)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減小對環(huán)境的`影響.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實地考察,寫出調(diào)查報告,分析的結論等.

          實驗探究(另一例):調(diào)查社區(qū)中是如何利用內(nèi)能的,調(diào)查本地區(qū)近三十年中利用內(nèi)能來取暖的發(fā)展情況,咨詢和分析現(xiàn)在的取暖和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同樣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實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調(diào)查報告和結論.

          信息學習:網(wǎng)上查閱有關內(nèi)能的利用,環(huán)境保護,及內(nèi)能利用對環(huán)保的影響等方面的資料,并得出自己的結論,小組討論.這種學習是為了形成學生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

          【板書設計】

          第六節(jié) 內(nèi)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

          1.內(nèi)能的利用

          2.環(huán)境保護的問題

          探究活動

          利用信息學習: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

          【課題】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流程】制訂子課題;制訂查閱和查找方式;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評估;交流與合作,物理教案-內(nèi)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內(nèi)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

          【參考方案】嘗試對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要注意在收集足夠材料的基礎上分析。

          【備注】1、網(wǎng)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發(fā)現(xiàn)共性和差異。

          3、發(fā)現(xiàn)新問題。

          物理教案-內(nèi)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魯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四節(jié)《密度社會生活》。學生通過學習前三節(jié)質量和密度的知識后,對物體的質量這一屬性和物質密度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經(jīng)學會了使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物理的質量和體積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方法積累。而這一節(jié)課恰是講解密度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且應用于生活的實踐性課。為此,我采用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實驗性課型。實驗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課題,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識。此外,這節(jié)課也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養(yǎng)功能。

          二、學情分析:

          從初三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yǎng),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tǒng)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于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xiàn)象間較為復雜的因果關系,在學習密度的知識后也期望繼續(xù)研究并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注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通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后通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從學生掌握知識水平上來看,雖然學習了質量和密度的知識,了解了一些常見的測量工具名稱,但在對知識原理的理解程度還不夠深刻,有些測量工具僅是通過多媒體見過其形,沒有真正的去實踐過,有些沒有見過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這一節(jié)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適應的加以引導教給學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測量數(shù)據(jù)分析問題的思路,并對實驗操作及結果進行適時分析。

          三、設計理念

          做到注重全體學生的發(fā)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教師在這節(jié)課打破教材結構,合理重組內(nèi)容,使整個課堂既充實、嚴謹,又增強了科學性。教師善于運用各種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呈現(xiàn)出情理相濟、動靜相成和諧美。在教師的組織下,全體學生和教師一道積極的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時地對學生進行點評。給獲取成功的同學以祝賀,給遇到困難的同學以指引,給失去信心的同學以支援。

          教師深挖本節(jié)課所能體現(xiàn)的各個知識點、能力點、德育點。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這節(jié)實驗活動課的內(nèi)容就是依靠實驗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常規(guī)方法所不能解決的“難題”,教師利用這些“難題”來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其自發(fā)學習、自主探究、自行獲解,實驗中發(fā)揮一個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養(yǎng)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戰(zhàn)勝自我信心,與此同時,學會與同學共同交流獲取知識。

          四、設計思路:

          1、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密度知識的應用;能運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計算物體的質量與體積。

          過程與方法:學會系統(tǒng)地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量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探究活動中,受到科學態(tài)度、科學觀念的熏陶,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新的精神、實踐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2、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都是利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突出與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組間合作與匯報交流來實現(xiàn)。

          3、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按照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評價、評估,完成本節(jié)內(nèi)容從現(xiàn)象到理論的過程,得出每一個問題的初步結論,并總結出每個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學習:學生組內(nèi)合作與集體合作是這一節(jié)課呈現(xiàn)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與智慧,積思廣儀、眾志成城。合作學習貫穿了教學的始終,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進行影響與滲透。

          4、學法指導

          在進行課程探究前,針對學習未知的方法、沒有

          接觸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給予適量的方法提示;在進行課題研究時,鼓勵實驗方法的多樣化,對于明顯的思路和操作錯誤及時指導;在課題探究結束后,和學生一起對實驗中的知識與方法進行總結歸納。

          五、實驗前的準備

          教師根據(jù)實驗可能用的器材進行相應的實驗器材準備,并與實驗管理員協(xié)調(diào)好,上課時一同協(xié)助提供學生所需器材。對實驗室中沒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準備,如大塑料可樂瓶、鉛球、保鮮膜、油漆、木鋸、廢舊的課桌、臺秤等。由于本節(jié)內(nèi)容較多,所以可以進行適當?shù)恼{(diào)課連著下午第四節(jié)的活動課進行兩節(jié)課較好。

          六、教學過程

         。ㄒ唬⿲

          師:同學們,我們這段時間學習了三個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質量、體積,請問哪位同學能

          告訴大家三者的關系呢?

          生:三者的關系可用一表達式來說明:ρ=m/v

          對于同種物質,它的密度不受m和V的影響。

         。ń處煂W生的表述給予表揚,同時指出他們所述之處的不足,物質的密度受到狀態(tài)的影響。)

          師:我們還學習了測量質量和體積的儀器:天平和量筒。請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器材使用

          時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guī)孜煌瑢W補充,使表達更完整。)

          師:課下我有幾個問題,請大家?guī)椭襾斫鉀Q,每個實驗小組都選擇了一個探究課題,采用

          各種方法進行了探究,然后向同學們進行陳述報告。

          (二)課題選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師依據(jù)學情對全班同學進行小組劃分,每組大約十二三個人,全班共劃分為四個小組,然

          后采用抽簽的形式進行探究課題的選擇。然后小組內(nèi)進行課題的研討并制定實驗方案,老師巡回觀察,并

          適當?shù)倪M行指導。

          探究課題:

          1、鉛球是鉛做的嗎?

          2、測磚的密度

          3、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4、測量方糖的'密度

         。ㄈ⿲嶒炋骄亢蛥R報

          各組制定完畢探究方案之后,根據(jù)方案進行相應的器材選擇,完畢之后,按順序各小組進行

          實驗方案的匯報并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

          第一組:鉛球是鉛做的嗎?

          學生甲:我們從器材桌上選擇了一個鉛球,上面標的是6斤的鉛球,為了得到精確的數(shù)據(jù),

          我們在課下用臺秤測量了一下,其質量為2.9kg。

          學生乙:(板書)m=2.9kg。

          學生甲:在測量鉛球的體積時,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沒有合適的量筒,于是我們使用了水

          槽,把鉛球放入水槽中,用燒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沒過鉛球,用粘貼紙在此處作一標記。

          學生乙:在學生甲的描述下進行操作。

          學生甲:將鉛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達到標記,記下注入的水的體積,即鉛球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V水=V鉛球=0.38L

          學生甲:根據(jù)可計算出鉛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鉛=11.3g/cm3。

          學生乙:(板書)ρ球<ρ鉛

          學生甲:通過測量和計算,我們澄清了一個事實,鉛球的基本成分是鐵,而不是鉛做的!請同學們對我們的實驗提出改進意見。

          學生丙:有一種更直接的方法:測量鉛球的體積,利用墻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測出鉛球的直徑d,根據(jù)球體的積公式進行計算。

          學生。簽闇y量球的體積,我對實驗器材進行了改進。自制量筒,利用直徑足夠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頂端較細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貼一張紙條,用標準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內(nèi),在紙條上畫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標記500cm3,將二者之間進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測出鉛球的體積。

          師:大家太棒了!每個同學的想法都非常有創(chuàng)意,讓老師受益匪淺,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組同學再為大家作一次匯報?

          第二組:測磚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探究的課題是:測磚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測量磚的質量m。

          學生乙:(板書)m=60.5g。

          學生甲:用量筒測量磚的體積時,我們發(fā)現(xiàn)磚放入水中時,磚具有吸水性,這樣測出來的磚

          的體積偏大。我們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

          V水,讓磚頭吸飽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測出體積V,由此計算磚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演算)V水=20cm3 V=60cm3

          V磚=V-V水=60cm3-20cm3=40cm3

          學生甲:也許我們的辦法不是最好的,讓大家提出更巧妙的辦法。

         。▽W生進行一番激烈的討論,由學生代表發(fā)言,對改進的方法進行表述)

          學生丙:磚吸水后會膨脹,同樣體積會變大,為了克服磚的吸水性,我們采取在磚的表面涂

          層油漆或包一層保鮮膜的方法。

          學生。何以谙,我們?yōu)槭裁床粶y量整塊磚的密度呢?這樣,我們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磚的

          長、寬、高。計算出整塊磚的體積。

          第三組:測量方糖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測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測出幾塊方糖的質量m,然后除

          以方糖的個數(shù)n,求出一塊方糖的質量。

          (板書)

          學生甲:在測量體積時,我們想到一些方法來克服糖溶于水的問題,如包上保鮮膜等。后來我想起媽媽在沏糖水時,糖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們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來測方糖的體積,實驗中由于一塊方糖體積較小,測量時誤差較大,所以我們測量出幾塊方糖體積,再除以方糖的個數(shù),求出一塊方糖的體積。

          學生乙:(進行操作,板書)V糖水=20mlV=25ml

          學生丙:我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測方糖的體積,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們用油來測體積,就避免了糖溶于水這一問題。

          師: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測方糖的體積,更讓我們有新的思路。

          第四組: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課桌的體積有多大。我們利用密度是物質的特性這一點,采用測樣本的方法,取和課桌一樣的木料來測密度。我們先用臺秤測一張課桌的質量m1,用天平測小木塊的質量m2

          學生乙:(板書)m1=15kgm2=28g

          學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將木塊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2,計算木料的體積V樣本。

          學生乙:(操作并計算)V1=40cm3V2=80cm3

          V樣本=V2-V1=40cm3

          學生丙:在測木塊體積時,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個更便于操作的方法:

          1.用細線將一石塊系在木塊下。2.將量筒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3.將石塊先浸沒在水中,讀量筒中的

          示數(shù)V2。4.將石塊和木塊一起浸沒在水中,讀出量筒中的示數(shù)V3。5.木塊的體積V=V3-V2。

         。ㄋ模┙處煂W生的實驗進行評價

          今天我很受感動,從同學們的身上我深刻體會到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和不斷探索勇于克服困難的態(tài)度,同時,大家也教會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收獲。當然大家在實驗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夠規(guī)范,例如:膠頭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經(jīng)過大家的不斷努力,會做得更好。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知道磁鐵有磁性。

          2、方法與過程目標:能夠對具體事物和現(xiàn)象進行自主與合作探究活動,從而認識磁鐵的磁性的特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探究活動中體會合作與交流的快樂,樂于探究和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的奧秘。

          教學重難點: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

          教學準備:

          觀察演示用: 各種形狀的磁鐵、磁針等。

          分組實驗用:各種形狀的磁鐵、銅線、回形針、大頭針、小鐵釘、牙簽、橡皮、玻璃珠、螺絲、硬幣、鐵絲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看魔術嗎?今天老師在這里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怎么樣?(出示筆和錢)。我能用筆穿過這張錢以后,再修復它,您信嗎?

          2.現(xiàn)在老師就來給大家露一手。(老師演示)很神奇吧!同學們大膽地猜想一下,我是怎么做到的。

          3.對了,其實魔術并不神奇,它都是在巧妙的利用一些科學知識來完成的。今天,就是磁鐵幫了老師的大忙。這節(jié)課,咱們就來研究磁鐵的秘密。(課件出示課題并板書:研究磁鐵)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通過魔術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不由自主就被老師設計的情境帶入課堂。不同的方法引入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這支筆是我預先準備好的一支魔術筆。 】

          二、認識磁鐵的形狀及用途

          1、同學們都玩過磁鐵嗎?誰能說說你玩過的磁鐵是什么形狀的?

          2、學生匯報。

          3、剛才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種形狀的磁鐵,我們把它歸納起來,可以分為這么幾類。(課件出示各種形狀的磁鐵讓學生辨認)

          【學生在平日生活中所見到磁鐵大多數(shù)是條形或環(huán)形,借助課件讓學生多認識其他形狀的磁鐵,讓學生體會到磁鐵的形狀多種多樣,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磁鐵的興趣!

          4、上面所出示的磁鐵雖然形狀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相同之處,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說說看。

          【經(jīng)過仔細觀察,可發(fā)現(xiàn)圖片上的磁鐵上面都標有字母“N”和“S”,這里教師可不用先講“N”和“S”的意義,為下面學習南北極作鋪墊!

          4、這么多的磁鐵,你知道它們在哪些地方有用到?用來干嘛?(讓學生多說)如指南針、磁性玩具、磁盤等。

          【知道磁鐵與生活息息相關,了解科學就在身邊,它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

          三、探究活動

          探究磁鐵的基本性質

         。ㄒ唬┐判 實驗活動一、指導學生用磁鐵去吸各種不同的物體。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各種不同的`物品,動手前,教師要先說說活動規(guī)則及注意事項(幻燈片展示注意事項)組內(nèi)同學先討論討論怎么來研究呢?實驗時,大家要注意觀察,并且及時做好實驗記錄,完成實驗記錄表。由組長上來領取實驗材料。

          通過實驗可發(fā)現(xiàn)磁鐵能吸引鐵的物體,我們把磁鐵的這一性質叫做磁性。(課件出示)

          實驗活動二、讓吸起來的鐵釘排成隊。可發(fā)現(xiàn)----磁性能夠傳遞,磁性越傳越小。

          【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懂磁鐵會吸引鐵的物體,所以在本節(jié)課準備時,多準備一些不同種類的東西,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共同探究 “磁鐵到底吸引哪些物體”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去吸不同的物體,看看到底哪些物體能被吸引。再用玩游戲的方法,讓吸起來的鐵釘排成隊。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而且也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到了知識。】

         。ǘ┐艠O

          先讓學生討論,磁鐵各部分磁性強弱一樣嗎?該如何驗證?

          實驗活動三:讓學生用磁鐵的各個部位去吸引小鐵釘,觀察哪個部位磁性最強?

          用磁鐵的不同部位去吸鐵。可發(fā)現(xiàn)---------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極。

          磁鐵的磁極除了磁力大,還能指示南北極。教師演示分別把3塊不同形狀磁鐵用細繩懸吊空中,等待靜止。再和指南針進行比較,磁鐵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極,用“N”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極,用“S”表示。磁鐵的S極總是指向地球南端、N極總是指向地球北端。因此,我們也把磁鐵的S極稱為南極,把磁鐵的N極稱為北極。(板書:指示南北)

          [在這里要揭示前面提到的“S”和“N”,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并且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進行實驗,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磁性最強的是兩極。]

          (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實驗活動四:剛才我們研究時,只用到了一塊磁鐵,如果把兩塊條形磁鐵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大家動手實驗,并且要把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組長領取一塊條形磁鐵。你試著讓磁鐵的相同磁極和不同磁極靠近,看看會有什么現(xiàn)象?

          【教師在以上環(huán)節(jié)中,主要給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機會,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發(fā)現(xiàn)了磁鐵間、磁鐵與物體間奇妙而有趣的現(xiàn)象,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強了孩子們的探究能力!

          四、介紹司南和指南針

         。1)師出示:指南針。(介紹指南針其實就是一塊小磁鐵,它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成為南極,用“S”表示,指

          北的一端成為北極,用“N”表示。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戰(zhàn)國時被稱為司南。磁鐵和指南針都有一樣的性質。)

          指南針也是利用了磁鐵能指示南北極的性質。在軍事或野外旅游、考察時用得較多。

          五、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幻燈片展示)

          磁鐵在我們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如門吸、磁盤、帶磁性的冰箱門。

          師:1、課前我不小心將一根鐵釘?shù)羧胙b滿水的水槽中,如果要求手不沾水,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幫老師把鐵釘取出來?生說辦法并操作。

          2、小華在玩耍時,不小心將鐵釘?shù)乖诹舜竺桌,請你想辦法將鐵釘和米分離開來?

          【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在探究得出磁鐵的磁性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孩子們會立即就會想到用磁鐵。這樣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正是我們學習科學的最終目的!

          六、拓展延伸

          1、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發(fā)現(xiàn)了磁鐵的許多性質,關于磁鐵,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2、延伸:利用磁鐵的磁性我們可以設計很多玩具,要求每個同學回家制作一個磁性玩具,自己實在不會設計的可以仿造各種磁性玩具進行制作,下節(jié)課我們要比一比誰的設計最有創(chuàng)意,誰發(fā)現(xiàn)的問題最多。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6-17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10-07

        (精)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7-02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優(yōu)秀01-04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必備】07-15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7-09

        新課標下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9-05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15篇06-24

        【通用】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5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