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魚我所欲也》第一課時教學案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2、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
3、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資料助讀
孟子“性善論”的要點:
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變壞,是由于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xiàn)。
4、本性也需要“養(yǎng)”。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茍得辟一簞食一豆羹蹴爾不屑鄉(xiāng)為身死
一、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ńY合文下注釋疏通文意,標出疑難,師生釋疑。)
解釋以下加點詞語和句子
故患有所不辟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故不為茍得也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此之謂失其本心。
二、概括本文主旨
人在進行選擇時,應以義為重;人應保持自己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