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精選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僬J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谀苷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弁ㄟ^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俨殚営嘘P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情況。
、谡n文插圖。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侔鍟n題。
、谧杂勺x題,說說題意。
“鄉(xiāng)村四月”是指江南農(nóng)村初夏的時節(jié)。
、鄢鍪静鍒D,觀察感受。
、芎喗樵娙思氨尘。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反復誦讀,弄懂詩意
、俳處煼蹲x,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jié)奏和詩的畫面。
、趯W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jié)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壑该首x,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④組內(nèi)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⑤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僮杂烧b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②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巯胂螽嬅妫懈星榈乩首x。
●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侔凑諏W習《鄉(xiāng)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谛〗M內(nèi)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③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鼙痴b。
第二課時 《漁歌子》
●激情導趣,理解課題
、俳處熡懈星榈匾髡b《漁歌子》,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谀阒朗裁词窃~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勰懔私饣虮痴b過詞嗎?試著背一背。
●反復吟誦,理解詞義
、僮杂勺x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谡l愿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么?
③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茉僮x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萑嘟涣鳎
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么不想回家?
詞中出現(xiàn)了哪些顏色?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俳處煂дZ: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诮處煼蹲x,體會詩情畫意。
、蹖W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苤该首x,教師指導。
、萃阑プx,相互欣賞。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儆懈星榈乇痴b《漁歌子》。
、诒骋槐衬阆矚g的詞。
、勰瑢憙墒坠旁姟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7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2、進一步了解宋詞的有關知識。
3、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詩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教學難點
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也真實地再現(xiàn)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是《牧童》和《舟過安仁》。看看這幾個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們的影子。
。ǘ┏踝x古詩,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詩,正字音。尤其注意“鋪、蓑”的讀音。
3、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通過查字典,結(jié)合課文注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4、指名交流,適時點撥。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可以與人合作。
2、匯報: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jié)出各詩句的意思。
4、全班齊讀此詩。
。ㄋ模┫胂笤娋,悟其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發(fā)言,把所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ㄔ娙藚螏r借寫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發(fā)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鄉(xiāng)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讀詩,要求帶著和詩人一樣的感情朗讀。
6、練習背誦。
(五)總結(jié)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jié)學習方法:剛才我們通過初讀詩句──了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2、自讀古詩,了解大意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明學生讀,正音。(注意讀準“篙、棹”)
。3)多種形式讀詩,要求正確、流利。
。4)自學,看看能否弄清詩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別提示:看圖理解是好方法。
。5)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再讀感悟,體會詩境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要求:內(nèi)容具體,人物形象生動。
。3)師生共同評析。
4、品評詩句,悟其感情
詩人通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猜猜詩人當時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在觀察兩個孩童?(喜愛)
5、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六)拓展活動
1、課外讀讀寫兒童的詩。
2、推薦背誦楊萬里的其它詩。
第二課時
。ㄒ唬氛{(diào)情
1、用學生熟悉的曲子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2、學生交流有關宋詞的知識,教師適時小結(jié)。
3、板書題目,讀題。(強調(diào)“樂”的讀法)
4、介紹辛棄疾生平。
。ǘ┳x入情
1、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shù)名學生讀,正音。(讀準:醉、相、媚、鋤、媼、亡賴、剝)
3、采用各種形式讀這首詩,要求:正確、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讀詞,理解詞語意思,準備質(zhì)疑。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合作,結(jié)合插圖和注釋,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5、教師范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6、請學生自由談所想象的畫面。(特別提示: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
。ㄗ髡卟捎冒酌枋址ǎ苯用鑼懭齻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7、學生自由讀,邊看圖邊讀邊悟情。
。ㄈ┳h深情
1、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總結(jié):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敘事,創(chuàng)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閑的鄉(xiāng)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向往、羨慕。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詞吧。
。ㄋ模┎贾米鳂I(yè)
1、同學們,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瑰寶,而宋詞則是這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希望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讀讀宋詞,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從本課中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歡的曲子唱《清平樂·村居》給父母聽。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背誦、正確地默寫古詩詞
2、理解其內(nèi)容,體會詩人情感。
3、掌握基本的鑒賞古詩詞的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進而陶冶其情操,培養(yǎng)其審美情趣,鼓舞其奮發(fā)有為。
二、教學重點
1、掌握基本的鑒賞古詩詞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
三、教學難點
《西江月》的課外練習上,當堂檢測學生對所學方法是否能靈活運用。
四、教法和學法
1、講析法
2、朗讀指導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4、討論法、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
五、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素材,制作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見到大家我非常激動。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在大家燦爛的笑臉上,看到了明媚的春光,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咱們每一位同學都是這大好春光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希望在這節(jié)課上,大家能占盡春光,展現(xiàn)自我。好不好?
(二)背一背
今天我們來復習第二單元的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出示幻燈片2)。明確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來一個男女生背詩對抗賽,采取單挑的形式。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來檢測學生的背誦情況。
。ㄈ┵p一賞
同學們,我們的詩人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并用生花的妙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春的畫卷。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出示幻燈片3——17)
同學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在欣賞畫面的時候,你聯(lián)想到哪些有關的古詩句?欣賞完之后,你能不能寫出來?
。ㄋ模⿲懸粚
出示幻燈片18
要求學生寫出欣賞畫面時聯(lián)想到的古詩句。找五位學生到黑板前依次寫出要求的古詩句。其余的學生在下邊寫。寫完后找學生糾正錯誤。
此環(huán)節(jié)檢測學生的默寫情況。
(五)梳一梳
在學生熟練背誦、正確默寫的基礎上,梳理鑒賞古詩詞的方法:一讀二悟三賞。出示幻燈片19--20,并打印出來發(fā)給學生保存。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础⒏惺芙仙剿淖匀幻,受到每的熏陶。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
唐朝是我國古詩創(chuàng)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詩圣、詩仙)
。病⒔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讀題:
看注釋,結(jié)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并根據(jù)注釋,結(jié)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老師點撥:
“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diào)整。即“一片白云悠閑地飄去”,“厭”的注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shù)淖兺ā?/p>
。场W生質(zhì)疑:
師生共同解答。
。础⒃诶斫庠娨獾幕A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xiàn)。
六、指導朗讀
。、《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diào)輕緩,節(jié)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病⒍喾N形式讀詩:
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自由吟讀。
。病⒂懻摚
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注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fā)問。
。病⒏鶕(jù)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薄Ⅻc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看圖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3、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致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场⒈痴b《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課外繼續(xù)收集山水詩。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致,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作畫,并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憶江南
一、復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搜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稇浗稀肥且皇自~,又描寫了怎樣的景致,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2、指名讀,讀準生字,結(jié)合注釋理解意思。
。、指名看圖說出意思。
。、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nèi)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jīng)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jīng)。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根據(jù)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后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jié)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那么,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jīng),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病⒔巷L景好在哪里?可先讓學生來回答。老師最后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于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于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八{”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里,所以詞的結(jié)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薄⒗首x的感情基調(diào):
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病⒄Z調(diào)處理:
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zhuǎn)入緩慢回憶,“日出”句聲調(diào)高昂,“春來”句聲調(diào)柔合平緩,最后一句聲調(diào)稍抬高,仿佛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是按照運用插圖和老師的導語進入詩境—理解詞句、想象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來進行。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風光的美。在學習《憶江南》這首詞時,拓展了另兩首,學生對這首詞的了解更深入。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分角色,在對話中鞏固詞義。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自由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抽生讀等多種形式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通過結(jié)合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看插圖等方法教師點拔,大體把握詩意,體會作者的惜春。
3.通過搜集詩人資料,教師相機補充介紹背景,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結(jié)合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看插圖等方法教師點拔,大體把握詩意,體會作者的惜春。
難點:結(jié)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法學法
講授法朗讀法、欣賞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使用教材的構(gòu)想
古詩的學習孩子們已有一定的基礎,開課前,我準備讓學生先交流一下作者及詩題,并對學習方法簡單做了一復習。接下來通過品析語言文字,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開展多種語文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的惜春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古詩中有很多描寫春天的古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庭堅的《清平樂》。
二、知詩人和背景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蘇門四學士”之一。他在詩歌和書法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其詩講究修辭造句,追求新奇,與蘇軾合稱“蘇黃”。書法上獨樹一幟,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篇》三卷。
三、初讀詩詞,掃清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2.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4.明詩意。
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后,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
小結(jié)過渡。師:這首詩的意思已經(jīng)初步理解了。作者在尋找春天的足跡時經(jīng)歷了怎樣的情感變化呢?下面我們來品讀這首詩。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追問:“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边\用怎樣的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追問:作者想要抓住春的行蹤,就想到問黃鸝。其實人何嘗能夠向鳥提問,鳥兒知道“春歸何處”嗎?從詩人的想法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從“百囀”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從“因風飛過薔薇”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五、小組討論
思考:詞人的思想感情變化經(jīng)歷了哪幾個變化?
春歸無行路(寂寞傷春)→若有人知(假設希望)→春無蹤跡(更加失望)→問取黃鸝(最后希望)→無人能解(徹底絕望)。
覓春思春傷春之情層層深化。
六、總結(jié)
《清平樂》為惜春之作。詞人以清新細膩的語言,感嘆時光去而不返,抒寫了對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表現(xiàn)了對美好春光的珍惜和熱愛。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本詩。
2、理解詩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3、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復習背誦宋朝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歌曲欣賞:(課件播放)
春天是美好的,讓我們共同來欣賞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好不好?同學們,聽了這樣動聽的歌曲,欣賞著春天生機勃勃、五彩斑斕的景色,你們的心中是否有一種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尋訪春天的蹤跡?當然,春天不僅是春游的好時節(jié),也是走親訪友的好季節(jié)。看,南宋詩人葉紹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誘惑,合上了詩書,去拜訪他的老朋友了,他如愿了嗎?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為此寫下的詩吧。(出示課件)(師板書題目——游園不值)
二、初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1、初讀詩歌,解讀詩題。
從詩題上你知道些什么?讀懂了什么?(解釋“園”“不值”;詩人前去游園,園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子里。)
2、介紹作者。(出示課件)
葉紹翁,字嗣(sì)宗,號靖逸,南宋詩人。其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寫景抒情,用語新警,長于白描。有的寫江南水鄉(xiāng)景色,頗有風味;有的寫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詞淡意遠,耐人尋味。詩作以《游園不值》《夜書所見》最為著名。
3、指導朗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師讀,生仿讀:自讀,指讀,齊讀。
。☉獞z/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4、生自由讀詩,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句意思。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思考:葉紹翁在春暖花開的時候去游園訪友,可是卻“不值”,哪句詩讓我們知道不值呢?(小扣柴扉久不開。)
2、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這首詩主要描述了詩人春日游園的所見所感。)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學習前兩句。
。1)重點理解“扣”的意思。(敲)
把“敲”代進去讀,做動作演示,體會“敲”與“扣”的不同之處。(“扣”的力量比較輕,顯得禮貌。)
。2)詩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長時間?(久)久久不開,詩人認為是什么原因呢?用詩句回答。(應憐屐齒印蒼苔。)
(3)詩人的哪個動作證明了他愛惜蒼苔?(憐)為什么用“印”不用“踩”?(進一步理解詩人對蒼苔的愛惜。)
。4)體會詩人此時心情:懷抱著無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園中觀賞春色,主人卻沒有在家,不能得償心愿,詩人內(nèi)心充滿了怎樣的情感呢?(失落、失望)
2、學習后兩句。
專程來拜訪好友,然而卻“小扣柴扉久不開”,詩人心情難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卻讓他眼前一亮。
。1)(生讀后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是啊,一枝鮮艷的紅杏已經(jīng)伸出墻外,與“出”相對的是哪個字?(關)
想想詩人為什么用“關”?(討論,交流)(“關”說明關得緊,紅杏能出來更顯其生命力之旺盛。)
滿園春色關在里面,但一枝紅杏卻偏偏出來了,這一“出”需要什么?(力量,生命)
。2)指導朗讀“一枝紅杏出墻來”。(讀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紅杏,肯定長得非常(美麗)。
你喜歡這枝紅杏嗎?(喜歡)訓練朗讀。(讀出喜歡之情)
五、誦讀和背誦詩歌。
六、拓展延伸。
師:作者看花雖然進不了門,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過學習和體會詩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春景。課下請同學們積累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
板書設計
游園不值
掃興→喜悅
想 滿園春色
看 一枝紅杏
教學反思
要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一點在本課教學中做的還不到位。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7
設計理念:
這篇精讀課包括兩首古詩《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和一首詞《漁歌子》 。本次教學教師執(zhí)教的是《鄉(xiāng)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 。三首詩詞都是描寫田園風光的,內(nèi)容淺顯,生字不多。本設計體現(xiàn)了單元主題與本細讀二者之間的關系,根據(jù)古詩的體裁特點,采用自然、活潑、形象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美的情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誦讀、想象吟誦、拓展閱讀等過程,感悟詩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從而實現(xiàn)學生心靈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蠶、桑、晝、耘”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體會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樂
課時分配: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憶江南的畫面,播放音樂。教師朗誦《憶江南》。江南的風景令無數(shù)詩人折服,寫下了許多千古名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08頁,我們一起學習古詩詞三首。(板書古詩詞三首)
2、想象一下,漫步在江南,你聽到、看到、聞到些什么?(課件播放圖片)
3、南宋時期,浙江有一位詩人翁卷把江南的田園風光描繪的淋漓盡致,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先欣賞他的——鄉(xiāng)村四月
4、了解詩人出示詩人簡介: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省溫州)人。南宋詩人,為“永嘉四靈”之一。他喜歡田園生活,擅長寫田園詩。(設計意圖上課伊始,教師配樂朗誦白居易的《憶江南》,并讓學生配樂欣賞江南風景圖,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創(chuàng)設出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后帶領學生走進本。)
二、通讀全詩,感受詩的節(jié)奏美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教師范讀。
3、再讀詩句,讀準節(jié)奏。
4、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讀古詩,解決所有的障礙。)
三、合作探究,理解詩意,感悟詩的意境美
師:請同學們小組內(nèi)讀一讀古詩,借助注釋和插圖,互相交流,理解一下詩的意思。思考:鄉(xiāng)村四月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景美人勤)
師生、生生交流對詩句的理解。進而,逐句吟誦古詩。(設計意圖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而我認為古詩教學更應多讀。所以,在此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采用齊讀、個別讀、自由讀、小組交流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多種方法。力爭做到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出感覺,讀出魅力!)
四、回歸整體,感悟詩情之美
1、教師總結(jié),學生背誦古詩。
2、師生共唱本詩。(設計意圖當讀詩到一定程度時,就無法用語言表達了,通過唱抒發(fā)了。學生學詩的情趣更濃)
五、自學古詩《四時田園雜興》
1、生借助學古詩的方法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
2、全班交流,說一說農(nóng)人在忙些什么?并用“才了又”的句式造句。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讀一讀,背一背,吟一吟,用你熟悉的曲子唱一唱)。(設計意圖在學習了《鄉(xiāng)村四月》的基礎上,教師以問題“鄉(xiāng)村忙碌的只有四月嗎?”引出《四時田園雜興》,讓學生總結(jié)學習古詩的方法后,自主閱讀,思考,感悟古詩,進而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撥,讓學生再次體味鄉(xiāng)村人們的勤勞忙碌。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有機結(jié)合在了一起。)
六、拓展延伸,詩心畫意滿心間
1、在忙忙碌碌中,轉(zhuǎn)眼又到豐收的季節(jié)了?矗质且环鯓拥木跋?(課件出示: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2、的確,鄉(xiāng)親們的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所以,許多詩人心向田園,情系田園,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那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生自由回答)(設計意圖借助主題詩詞,拓展學習內(nèi)容,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串起位于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之內(nèi)的認知材料,用詩詞中的語言和情感熏陶學生,這樣將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拓展延伸,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七、推薦作業(yè)
老師向大家推薦《山居秋暝》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清平樂·村居》,課下請同學們找一找,讀一讀,背一背。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8
設計理念: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皶x百遍,其義自見!弊x是古詩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古詩文學習的重點,應不斷追求古詩學習的人文性、個性化。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課標語) 這三首詩詞的教學設計,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抓重點詞句,反復咀嚼,反復品味,反復朗讀。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引領學生自主習得古詩詞,淡化詩意解讀,而重賞析誦讀,把握詩詞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體驗,感同身受地與文本進行對話。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過程與方法: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味詩句,背誦,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了解王安石、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2.搜集相關思鄉(xiāng)的古詩。
3.課文插圖及相應CAI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边h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ā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2.是呀,故鄉(xiāng)的月亮總是那么令人懷念,今天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一首與“月”有關的詩。
3.揭示課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字典中“泊”字的兩個音節(jié)(bó pō)及其不同的意義,選擇正確的讀音。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背誦和月亮有關的古詩,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激發(fā)他們誦讀古詩文的興趣。然后再用富有感染力的導語,撥動學生的思鄉(xiāng)之琴弦,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查找資料,了解詩人
1.課前,你們通過收集資料,都知道些什么呢?
。╝.“瓜洲”現(xiàn)在揚州的一小鎮(zhèn),位于長江北岸。
b.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2.解題:“泊船瓜洲”(“泊”是“停泊” 的意思。)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對詩人及寫作背景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解詩題,為學習詩句打下基礎!
三、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全班齊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根據(jù)注釋,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自由朗讀,并從詩中找出能集中表達詩人想回家的一個字。(“還”字)
【設計意圖:讀通是讀懂的前提,讓學生借助課后注釋,以學生自己的領悟來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深學生的感性體驗,初讀入情入境!
四、緊扣“還”字,披文入情
1.自由匯報:你學懂了什么?
2.根據(jù)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學習。
a.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問:從這兩句詩句中你還體會到什么?
。ǹ商崾荆簭摹耙凰g”、“只”、“數(shù)重山”等詞去體會)
生:我能體會到作者離家非常近!
(板書:靠家近──很想還)
b.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讀讀詩句,想象畫面。
推敲詩句用詞的準確。
將“綠”字與詩人曾想過的“到、過、入、滿”作對比,想一想詩人為什么最后選“綠”?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將“綠”字換詞、朗讀體會作者用詞之妙,揣摩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鄉(xiāng)之情。】
啟發(fā)想象:假如你來到江邊,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對岸,而對岸的不遠處就是你離開很久、思念很久的家鄉(xiāng),此時你有何感想?
(引讀“明月何時照我還” )
引導學生概括詩人此時這種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板書:思家切)
過渡:詩人思家切,可他能還嗎?(學生板書:不能還)
3.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體會詩人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
【設計意圖:品味語言,就要從詩句本身入手。抓住詩眼“綠”反復咀嚼、感悟,從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感知整首詩的大意。在讀中想象,讀中追問,讀中感悟,以此來理解并體會作者的強烈的思鄉(xiāng)情懷。】
五、自主探究,感受詩境
1.課文學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
。ㄉ赡芴岢鲆韵聠栴}:詩人為什么不能還?……)
2.討論、升華詩情:既然詩人已經(jīng)離家很近了,而且他又這么渴望回到家鄉(xiāng)去,那他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3.學生先猜測有幾種可能,師再順勢簡介當時的時代背景。
。ㄔ娙藶榱烁母锎笥、為了國家大事,雖到家門卻不能還,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從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強烈的思鄉(xiāng)情深深地震撼了我們。)
4.同桌互說詩意。
5.分男女生讀古詩。
【設計意圖: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學生學完這首古詩后,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但又不能言時,教師適當?shù)亟榻B背景,幫學生體會文字背后蘊涵的意思。在反復吟誦中,入情入境地讀,體會詩的意境!
六、總結(jié)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jié)學習方法:剛剛我們通過初讀詩句──緊扣題眼──朗讀感悟的方法學習了《泊船瓜洲》這首詩,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秋思》。
2.初讀詩句,了解詩人情況。
3.合作學習,了解詩句大意。
a.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ǹ途勇尻,又見秋風。心中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
b.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诺娜藢⒁霭l(fā)的時候,我卻又打開了封好的信。)
4.指導朗讀,感悟情感。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總結(jié)學習古詩的方法后,由扶到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首古詩《秋思》,入境悟情,使得古詩教學的容量大,效率高。】
七、咬文嚼字,體會“推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兩首詩中都因某個字用得特別妙而成為千古絕句,有誰知道是哪兩句詩、哪兩個字嗎?(綠、見)
2.過渡:我們已經(jīng)體會了“綠”字的妙用,那么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你的理解。
3.師講解: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lián)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lián)想。
4.總結(jié):秋風無形,但處處可“見”;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F(xiàn)在讓我們也來當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該用什么字好。
5.填字練習。
a.選擇最恰當?shù)淖痔钊肜ㄌ杻?nèi),并說說理由。
旺、濃、鬧
紅杏枝頭春意( )。
起、動、翻、皺、拂
風乍起,吹( )一池春水。
b.自由填字:
春風吹( )了樹梢,吹( )了小草,
吹( )了河水,吹( )了花苞。
6.有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7.指導背誦。
【設計意圖:凸顯“整合”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抓住這兩首詩的詩眼,引導學生學會推敲,學會品詞析句,品味語言精妙。多種形式的朗讀為背誦及默寫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最終做到熟讀成誦!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課《課外古詩詞誦讀》位于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最后一課,屬于課外自讀古詩詞。
二、學情
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初步具備了讀古詩詞的一些經(jīng)驗,可以自己簡單的讀一讀古詩詞,但是可能還在沒有掌握一些閱讀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1、能夠熟練誦讀古詩詞。
2、能自己對古詩做簡單賞析,并積累閱讀古詩詞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能自己對古詩做簡單賞析,并積累閱讀古詩詞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昨天晚上我備課的時候,感覺這節(jié)課要讀的這四首古詩,內(nèi)容豐富、情感真摯、寫作的方法多樣,可讀的角度較多,我就有點糾結(jié),要從哪些角度帶領你們讀呢?不好選擇,只好來尋求你們的幫助,你們來和我說說,你們平日里是從哪些角度來讀古詩詞的?
。ǘ┳杂膳
師:我們上學期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涉及到了批注閱讀的方法,本單元在名著閱讀中也提出了批注的方法,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結(jié)合以往閱讀古詩詞的經(jīng)驗,從四首古詩中自選一首,自選角度做一個批注。
生:批注
。ㄈ┌l(fā)言交流
1、學生交流自己所做的批注。
2、教師歸納總結(jié)并板書;交流過程中指導朗讀。
。ㄋ模┏尸F(xiàn)老師批注
1、怎樣理解“詩中有畫”?
2、第二首詩中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怎么傳達出來的?
3、“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
。ㄎ澹┈F(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讀古詩
(六)我們一起來有情感的朗讀四首古詩詞
。ㄆ撸⿲W生任選一首詩一個角度,動筆寫一寫賞析
1、學生交流自己寫的賞析;
2、教師進行相關語言表述的指導。
。ò耍┳鳂I(yè):積累背誦四首古詩詞,并繼續(xù)完成其它三首詩的賞析。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03-31
五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精選10篇)10-11
五年級上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07-23
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教學設計03-30
五年級上冊語文《彩票》教學設計08-13
五年級語文上冊《鯨》教學設計03-20
五年級上冊語文《鯨》教學設計02-24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4-11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挑山工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