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竊讀記》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點
這篇文章收錄在新教材六年級上學期讀書單元中,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作者善于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書店里開心地讀下去,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譫。在“竊讀”這種氛圍中,一方面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周圍的環(huán)境,非常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歷其境。
此外,作者還善于用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喲,把短發(fā)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了”等等。
選擇這篇課文作為七年級的課外讀物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三是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2、說學情
我所教的這個班級經過去年一年多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朗讀的方法和閱讀形式。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讀,他們有一定的情感積累,但由于他們大多數(shù)家庭的文化素養(yǎng)不高,家中沒有較多的藏書,所以沒有多少課外閱讀量,語言積累和語言感受力相對就比較缺乏。通過這節(jié)課的共同學習,他們能夠感受到漢語言的魅力,對讀書或者某一本書產生閱讀興趣就可以了。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圈劃描寫心理活動、動作的語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變化。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圈劃和討論等方法,體味竊讀的滋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主人公熱愛讀書、渴求知識的精神。
重點:圈劃并有感情的朗讀竊讀時心理、動作描寫的語句,體味竊讀的滋味。
難點:揣摩人物情感變化。
三、說教法(提問情境探究)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散讀、默讀,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jié)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說學法(朗讀自主比較合作)
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xiàn)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fā)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心到、手到”,積極讀書,抓住文中描寫的細節(jié)重點。
2、朗讀法:指導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緊扣題眼,以“竊”質疑
1、導入同學們,書籍能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讀書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讀一本好書就好比吃上一頓美味佳肴。那么,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與感受呢?
(學生暢談讀書的經歷與體會,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適當?shù)募钆c點評。)
剛才,同學們談得非常好,老師也感受到了你們讀書的樂趣。是!讀書能使人奮進,使人進步,讀書也是一個人生命的需要。有這樣的一個小女孩,非常喜歡讀書,竟然去“竊讀”。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竊讀記》。
2、看看題目,竊字的原意是指什么?竊讀又是什么意思?竊讀記可以解釋為……快速默讀全文說說“我”是用怎樣的方法來“竊讀”的,(試著用一兩句話分別概括出來。)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二)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讀文,標劃生字新詞。
2、課文寫了什么事?
3、介紹主人公————林海音(1918——2001年)歸納積累所要掌握的生字新詞
睿智汲取竊讀腋下貪婪懼怕知趣屋檐
傾盆大雨饑腸轆轆依依不舍
(三)精講課文
思路一:進書店讀書前————進到書店讀書—————走出書店
思路二:出示句子讀一讀
1、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2、我低著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松。這時,我總會想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A 再讀第一句,作者寫道她竊讀的感受是什么?(快樂的懼怕的)
B 從文中找找作者的竊讀之樂。
生讀1—4小節(jié),體會交流讀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了作者讀書的快樂,讀語句,說理由。
出示句子: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谶@里,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作者竊讀的快樂,還感受到了什么?(尋書的急切和找到的`快樂)
出示句段: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著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喲,把短發(fā)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來了。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谶@里,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標劃動詞,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好處)
作者的好讀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生讀8—9小節(jié),談談體會。
C 因為是竊讀,所以作者也心生很多害怕,她怎么做的呢?讀5———7小節(jié)
引出句段:我害怕被書店老板發(fā)現(xiàn),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huán)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
當時的環(huán)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你認為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呢?(想象說話)
補充原文描述
D、當然,作者在長期的竊讀中也遇到過好人,補充原文中相關描述
因此作者在結尾中說:我低著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松。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補充:我低著頭走出去,黑色多皺的布裙被風吹開來,像一把支不開的破傘,可是我渾身都松快了。忽然想起有一次國文先生鼓勵我們用功的話:“記住,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但是今天我發(fā)現(xiàn)這句話不夠用,它應當這么說:“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里長大的!
怎樣理解這個句子?
(四)學習寫法,小試身手
這兩個句子都很有特點,仔細體會,結合下面的情景我還能寫兩句呢!
1、我邊走邊想:“昨天讀到什么地方了?那本書放在哪里?”左邊第三排,不錯……”
拿著售貨員阿姨多找的一元錢,林林猶豫了,
2、我合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
來到奶奶家的果園,強強高興地跳起來,他準備摘些果子回去。
(五)總結全文,朗讀全文。
(六)拓展訓練:學生寫寫自己的竊讀記
《竊讀記》是臺灣作家林海音小時候讀書的經歷。故事中所講的那個年代距離現(xiàn)在有七八十年。那時候,書店不歡迎只讀不買的人。作者買不起書所以只能在書店竊讀,辛酸中包含著樂趣。
讓我們來看看學生筆下的真實的竊讀故事
每次我把小說書拿在手里,她就問:“你看過語文書了嗎?”我每次都誠實地回答:“沒有!泵看,都忘了說謊。結果呢?自然是小說書被沒收啦!然后我就要展開漫長的搜尋過程。媽媽藏書的地點經常在變換,但每一次都能被我找到!獙W生甲
我聽見一個人的腳步聲正向我的房間逼近,是老媽檢查來了吧!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出熟睡的樣子,果然,燈亮了,看來媽媽并沒有看出任何破綻,放心地走了,我呢?又擰開開關,繼續(xù)讀書。翻開書頁,我喜歡撫摸書的紙張,那里有知識的香味和營養(yǎng)。媽媽呀,您為什么看不到我內心的渴望呢?——學生乙
你有類似的經歷嗎?請你也寫寫看。
(七)板書設計 竊讀記
快樂 懼怕
(八)、補充材料,倡導個性閱讀
分發(fā)材料:《竊讀記》節(jié)選。
1.用心讀文章,品味文章。 動筆去劃一劃,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讀書的收獲與感受。(引導學生能夠簡單用上學習課文時的方法。談出自己的體會,自己的滋味。)
(九)、拓展延伸
1.閱讀林海音《童話》、讀或觀看影片《城南舊事》
2、談讀書經歷。
把自己的讀書經歷與作者的讀書經歷進行比較,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3.搜集名人讀書故事,并做好記錄。(2或3小題任選其一)
【五年級上冊語文《竊讀記》說課設計】相關文章:
《竊讀記 》教案和說課設計04-05
《竊讀記》說課教案設計04-05
五年級語文上冊《竊讀記》教學設計11-05
五年級上冊語文《竊讀記》教學設計12-14
五年級語文上冊《竊讀記》教案設計11-06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竊讀記》教學設計08-18
《竊讀記》語文教學設計02-01
小學語文《竊讀記》教學設計03-31
語文教學設計竊讀記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