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AⅤ免费|欧美 女 码 一区二区|国产明星视频愉拍在线|亚洲精品视频三级在线看

    1. 
      

      <cite id="zyqvt"></cite>
      1. <strike id="zyqvt"><table id="zyqvt"></table></strike>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夢李白·其二古詩賞析和注釋

        時間:2023-04-22 10:19:01 路燕 古詩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夢李白·其二古詩賞析和注釋

          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夢李白·其二古詩賞析和注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夢李白·其二古詩賞析和注釋

          夢李白·其二古詩賞析和注釋 1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①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fù)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②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釋】

         、匍捍瑵{、船。

         、谒谷耍褐咐畎。

          【簡析】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 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積思成夢而作。

          詩以夢前,夢中,夢后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老友吉兇生死的關(guān)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边@些佳句,體現(xiàn)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fā)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夢李白·其二古詩賞析和注釋 2

          《夢李白·其二》 作者: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fù)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漿、船。 2、斯人:指李白。

          【韻譯】: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 遠(yuǎn)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

          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 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

          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 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

          你說江湖風(fēng)波多么險惡, 擔(dān)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 好象是辜負(fù)了平生壯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 唯你不能顯達(dá)形容憔悴。

          誰說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

          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 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賞析

          此詩緊接前詩,前四句寫三夜頻夢李白。開篇以比興領(lǐng)起: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說浮云可見,而游子 (李白) 卻不可見。古詩十九首》 中有: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由此引出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說明詩人對李白思念之深切。與前詩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一樣,這里是從詩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兩人的友情深摯。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yīng),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 以下六句,寫夢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 每當(dāng)辭別之時,李白總是局促不安,不愿離去,并且再三苦苦訴說: “來一趟多么不易啊! 江湖上風(fēng)見險惡,我真怕沉船墜水呢!”他出門離去,總是搔著頭上的白發(fā),仿佛是為辜負(fù)平生壯志而悵恨! 六句中第一二句寫不愿“告歸”,依依不舍的神態(tài);第三四句是李白 “恐失墜” 的內(nèi)心獨白,寫他憂路險、傷坎坷的苦情; 第五六句寫他“出門”時的動作,展現(xiàn)他壯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見,聲可聞,情可觸,李白枯槁慘淡之狀,歷歷在目,令人潸然淚下!

          “冠蓋” 以下六句,是寫夢醒后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長安城里,到處是高冠華蓋的達(dá)官權(quán)貴,惟有李白這樣一個大詩人“獨憔悴”,困頓不堪,無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歲的 “將老” 之年,被放逐夜郎,連自由也失掉了! 這哪里有“天網(wǎng)恢恢”之事?鮮明的對比,深情的斥責(zé),表現(xiàn)了詩人對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對惡勢力的強(qiáng)烈憤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詩才盡管能享千古盛名,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慘,“身后” 寂寞無知,又有何用呢!詩人在這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飽含著自己坎坷零落的無限心事。

          此詩與前詩相呼應(yīng)。前詩以 “死別” 發(fā)端,此詩以 “身后” 作結(jié),渾然一體。前詩寫初夢,此詩寫頻夢; 前詩寫疑幻疑真,此詩寫形象清晰; 前詩重在對李白當(dāng)時處境的關(guān)注,此詩則表對他生平遭遇的同情; 前詩憂懼之情獨為李白而發(fā),此詩不平之意兼含詩人的感慨。同為夢李白,題材相同而表現(xiàn)不一,足見詩人高超的詩藝,同時又表達(dá)了人間之至真至誠之至情。

          夢李白·其二古詩賞析和注釋 3

          夢李白其二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fù)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品讀經(jīng)典《夢李白》兩首

          注釋:

          楫:船槳、船

          斯人:指李白

          局促:勿促不安

          【評點】

          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想念李白而作,表達(dá)了他對李白深切的思念之情。這兩首詩是分別按照夢前、夢中、夢后的順序來寫的。上篇寫第一次夢到李白時的心理,表明詩人對李白前途吉兇的關(guān)切;下篇寫夢里見到的李白形象,抒發(fā)了詩人對李白不幸遭遇的無限同情。

          上篇開頭的“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兩句,好似突然刮起的陰風(fēng),使全詩頓時籠罩在一片悲涼的氣氛之中。詩人要記夢,先寫離別;未寫離別,先寫到死,用死別來襯托生離,寫盡李白被流放到遙遠(yuǎn)的異域、久無音信給詩人帶來的巨大苦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兩句,不寫詩人夢到李白,而寫李白來到詩人夢中;而李白之所以能入夢,又是因為知道詩人對他一直很想念。這兩句寫了李白幻影在詩人夢里出現(xiàn)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詩人突然見到李白的欣喜與快慰。然而這欣喜卻轉(zhuǎn)瞬即逝!熬裨诹_網(wǎng),何以有羽翼”兩句,是詩人聯(lián)想到當(dāng)時關(guān)于李白下落的各種不祥傳聞而產(chǎn)生的疑問。難道他果真死了?眼前的他到底是生魂,還是死魄?道路遙遠(yuǎn),生死難測啊!從突見的欣喜,到轉(zhuǎn)念后的疑惑,再到生出擔(dān)憂和畏懼,詩人對自己夢中的心理,刻畫得非常細(xì)膩和到位。“魂來楓林青,魂返關(guān)塞黑”兩句,寫夢醒后詩人的思緒仍無法平靜下來。想到李白魂魄深夜由江南而來,又從秦州返回,來時需越過南方蔥郁的楓林,去時需穿過秦隴漆黑的關(guān)塞,路途遙遠(yuǎn)艱難,李白又是孤身一人,詩人怎能不為之掛念?“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兩句,寫在滿室月光之下,詩人忽然覺得李白那憔悴的樣子仿佛就在眼前。定神一看,方知是自己的錯覺。想到李白魂魄深夜離去,山高路遠(yuǎn),江湖兇險,詩人不禁暗中禱告道:“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边@恐怖的景象,恰是李白兇險處境的象征;這惶恐不安的禱告,表明了詩人對李白前途命運的憂慮。詩中用了兩個與屈原有關(guān)的典故:“魂來楓林青”一句中的“楓”意象,出自《楚辭招魂》;“蛟龍”一詞見于梁吳均的《續(xù)齊諧記》。詩人通過用典把李白和屈原聯(lián)系到一起,不僅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性,而且體現(xiàn)了詩人對李白的贊許、推崇和敬仰。

          詩人第一次夢到李白后,接連幾個夜晚都出現(xiàn)相似的夢境,因此便有了下篇的吟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兩句,由浮云而及游子,為詩家常用的比興手法!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同上篇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相呼應(yīng),體現(xiàn)了二人形離神合、真誠相對的情誼。不論是詩人“見君意”,還是李白“明我憶”,皆為詩人推己及人,抒發(fā)了他對李白的一片深情!案鏆w”之后六句,截取詩人夢中李白歸去前的片刻,描寫李白的幻影。“告歸”兩句描寫神態(tài);“江湖”兩句為獨白;“出門”兩句則通過動作、外貌揭示了李白愁苦的心理。僅僅三十字,就從神態(tài)、聲音、動作、外貌等多個側(cè)面生動地刻畫出了李白的形象!敖眱删洌c上篇的“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意思相同,雙關(guān)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辛及其現(xiàn)實處境的險惡!俺鲩T”兩句則表達(dá)了詩人與李白惺惺相惜的感慨。

          夢里李白的幻影,對詩人造成了很深的觸動,以至于詩人每次醒后,總是越想越憤慨,越不平,最后便發(fā)出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的慨嘆。達(dá)官貴人們遍布長安,唯獨李白這個杰出的人才卻報國無門,困窘不堪,臨近晚年又被流放絕域,喪失了自由,還說什么“天網(wǎng)恢恢”之類的話呢!生前有這樣的遭遇,即使死后流芳千古,自己已無法知曉,又有什么用呢?“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兩句,是詩人發(fā)出的沉重嘆息,既寄托了詩人對李白的至高評價與無限同情,也蘊(yùn)含著詩人自己的萬千心事。

          夢李白·其二古詩賞析和注釋 4

          《夢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fù)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譯文

          天上浮云日日飄來飄去,遠(yuǎn)游的故人卻久去不歸。

          夜晚我屢屢夢中見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

          分別是你總是神色匆匆,總說能來相見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險風(fēng)惡浪,擔(dān)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

          出門時搔著滿頭的白發(fā),悔恨辜負(fù)自己平生之志。

          高車麗服顯貴塞滿京城,才華蓋世你卻容顏憔悴。

          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bǔ)償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釋

          1.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2.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shè)想的寫法。

          3.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4.這兩句是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

          5.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tài)。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xí)慣舉動。

          6.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dá)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7.孰云:誰說。網(wǎng)恢恢:《老子》有“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wǎng)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wǎng)寬疏,對你卻過于嚴(yán)酷了。

          8.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賞析

          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guān)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夢李白·其二古詩賞析和注釋 5

          【作品介紹】

          《夢李白二首·其二》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8卷第10首。

          【原文】

          夢李白二首·其二

          作者:唐·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fù)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釋】

          楫:船槳、船

          斯人:指李白

          局促:勿促不安

          【翻譯】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遠(yuǎn)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你說江湖風(fēng)波多么險惡,擔(dān)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好象是辜負(fù)了平生壯志。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唯你不能顯達(dá)形容憔悴。誰說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賞析】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遠(yuǎn)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憂思拳拳,久而成夢,因夢而得《夢立白》詩二首。

          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guān)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此后數(shù)夜,又連續(xù)出現(xiàn)類似的夢境,于是詩人又有下篇的詠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yīng),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dāng)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風(fēng)波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案鏆w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fù)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cè)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敖倍洌馔掀八畈ɡ碎,無使蛟龍得”,雙關(guān)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qiáng)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quán)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xiàn)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wǎng)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fù)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痹谶@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龍說:“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聲一哭!”(《讀杜心解》)

          《夢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別”發(fā)端,下篇以“身后”作結(jié),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jié)構(gòu);兩篇之間,又處處關(guān)聯(lián)呼應(yīng),“逐客無消息”與“游子久不至”,“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wǎng)”與“孰云網(wǎng)恢恢”,“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與“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等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nèi)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dāng)前處境的關(guān)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fā),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總之,兩首記夢詩是分工而又合作,相關(guān)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yuǎn),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因為在杜甫所作的詩多詩風(fēng)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fēng)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zhǔn)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fēng)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dāng)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巨變,表達(dá)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qiáng)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yù)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guān)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fā)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fù),標(biāo)志著我國詩歌藝術(shù)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xiàn)出顯著的創(chuàng)造性,積累了關(guān)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shù)經(jīng)驗,使這一體裁達(dá)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岳》等等。

        【夢李白·其二古詩賞析和注釋】相關(guān)文章:

        夢李白其二古詩的解析03-30

        夢李白古詩賞析03-30

        夢李白二首·其二古詩原文及賞析04-30

        《夢李白二首其二》古詩原文及賞析04-30

        杜甫:《夢李白·其二》原文及其賞析08-11

        夢李白二首其二古詩鑒賞題目和答案03-30

        李白《行路難三首》(其二)古詩賞析03-30

        夢李白二首其二古詩鑒賞03-30

        李白古詩賞析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