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
一天,通往京城的'路上,有個(gè)僧人,騎在驢上低頭沉思默想。他伸著左手,食指和中指張開,右手食指一會兒點(diǎn)向左手食指,一會兒點(diǎn)向中指,嘴里叨咕著:“是‘推’好呢還是‘敲’好呢?”過了一陣,又兩手掌立做“推”狀,然后彎起一只手食指做“敲”狀。瞧他側(cè)頭蹙眉,眨眼凝神,看來是思慮的極苦。
他正想得出神,一下子撞上迎面而來的一路人馬。他似乎不覺,繼續(xù)前行,被人大聲喝。骸盁o禮和尚,往哪里沖?”他一下子猛醒,抬頭看去,原來,是裝上了京兆尹韓愈的人馬。自己不知避讓,罪過不小。韓愈手下人正要拿他問罪,沒想到這個(gè)大官韓愈竟不擺老爺架子,讓手下人把他帶到馬前,仔細(xì)詢問:
“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賈島,剛才只因做詩尋句不得,苦思苦想之際,冒犯了大人,還請大人見諒!
“咦,你在做詩么?是什么句子想不出來啊?”
“小人在驢背上吟得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瘏s不知這‘敲’字是不是換做‘推’字更好!
韓愈立在馬上,沉思良久,對賈島說:“作‘敲’字佳!
賈島知道韓愈是有名的文學(xué)家,聽了韓愈的話,自己思量一番,果然覺得“敲”更有韻味,于是采用了韓愈的意見。這才有了千古名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推敲】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