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高考話題作文錦集七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根據(jù)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話題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和希望;它是一種最美的心態(tài),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題記
漫步在金黃的稻穗中,仿佛一切都染上了這種顏色。秋風輕撫著,蕩起陣陣微波。艷陽在大海的印襯下,也顯得黯然失色。飽滿的穗頭,輕搖的稻桿,彌漫的稻香,充斥著整個大地。
我莫名的感動了,這何嘗不是稻穗對農(nóng)夫們的感恩呢?
花兒凋零了,但是她留下了香氣,飄入十里街巷,散入了空氣中,。春蠶死去了,但它門留下了自己的蛹,圈圈蠶絲,表達了它們對人類的感恩。
其實,這世上不是沒有感恩,只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
黃河流淌,生生不息。千古歷史,道盡風流人物。
天下亂世,兵戈擾攘。劉備為求奇才,放下重任,駕騎戰(zhàn)馬,三顧茅廬,只求一見諸葛。
諸葛出山輔助。奇招妙計,打敗敵人,為劉備打下堅實的江山。諸葛出山,不也是對劉備三顧茅廬的感恩嗎?
感恩,是要用行動去回報的。
早出晚歸,采集蜂蜜。蜜蜂千里迢迢,只為吸汁筑巢。一座座堡壘般的蜂巢,流溢著蜜香。一只
只勤勞的蜜蜂,醞釀著甜蜜的禮物。甜美的蜂蜜,歡欣的笑容,是蜜蜂對人類給予花蜜的感恩。
連動物都能做到的事,我們?nèi)苏労尾荒苣?
屋內(nèi)帶入了門外的寒氣,父母下班回來了。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個溫暖的擁抱,一件厚實的大衣,總能使父母感到溫馨。我們不需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我們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做一頓飯,洗幾件衣服,也是對父母養(yǎng)育的感恩。
感恩,要用心和行動去表現(xiàn)。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哪怕只是滴水之恩,也要以涌泉相報。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中,必定有挫折,有失敗。總會有人在這個時候站在你身旁,向你伸向援助的雙手,攜你走向未來。
世人皆有情,別讓自己變成一個冷漠的人。學會感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有人說善良的本質就是感恩,一個人學會了感恩,他就是一個幸福的人。對別人的幫助,哪怕是一點一滴,我們都應當懷感恩之心。
輕輕灑下感恩的種子,只需點點春雨,即可生根發(fā)芽,飄出撲鼻香。讓感恩的種子灑滿遍地,讓感恩的花漫山遍野,讓感恩的香氣彌漫世界,讓感恩的情意裝點人們的心房。
感恩父母,感謝他們把我們帶到人間,讓我們品嘗到世間的苦辣酸甜;
感恩朋友,感謝他們?yōu)槲覀兎謸纯,讓我們不再孤?
感恩老師,感謝他們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我們,讓我們能判斷是非……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生命才會充滿溫馨;長存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心靈才會更加純潔!懂得感恩的人,終會幸福。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有許多事令我至今難以忘懷。他們像天上的星星,一顆又一顆;他們像海中的浪花,一朵又一朵。然而,在八歲的時候,我做的一件“傻”事,令我如今想起,仍然忍俊不禁。
那還是我八歲的一天,天很熱,我看見教科書上介紹制造泡泡水的方法,就立刻產(chǎn)生了一種做做試試的強烈欲望。我放開水龍頭,接了杯水,在里面放上洗衣粉肥皂洗滌劑等,用匙子慢慢攪拌,一杯泡泡水于是誕生。我用紙卷了一根空心的管子,沾點水,用力一吹,果然出現(xiàn)了一串串五顏六色的泡泡。我高興的又蹦又跳。吹了一會兒,我累了,就坐在沙發(fā)上休息。這時候,腦子里突然閃過了一個念頭,泡泡水既然能吹出五顏六色的泡泡,那么這水和味一定很美。想到這里,我迫不及待的端起水杯,咕嘟咕嘟連喝了兩口,可了不得了,嘴巴頓時又苦又辣,嗓子又干又癢,接著肚子開始作庝。我迫不急待竄向廁所。不一會,爸爸回了家,看見泡泡水,以為是礦泉水,抓過水杯,“咕咚咕咚”喝了個飽。這下出事了。我老爹反應比我還“富有激情”。他“呀呀”叫著沖向廁所,一沖開廁所門,發(fā)現(xiàn)我正霸占著那塊地盤,他讓我起來,我偏不起。最后我倆只好用比“剪子包袱錘”來做決定。恰巧那天我手氣好,三比兩勝。爸爸無奈跑出去竄向公共廁所,回來時,嘴里還咕咕噥噥:“你這個小屁孩,想謀害親爹呀!”
后來,媽媽回來了,聽完我們的敘述,故作嚴肅,一本正經(jīng)地說:“兩個笨蛋!”我老爸張開大嘴哈哈大笑,說:“孟資程原來是個笨蛋。”我一聽,氣上心頭,大嚷:“喂,我媽說的是倆個…倆個……”媽媽被我和爸爸逗笑了。笑聲從我家飛出…飛出……
這就是我成長中的一件趣事。它留給我的印象很深很深。朋友,你說,這件事是不是很有趣呢?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中國人骨子里是浸透了中國游戲文化的,而這文化,往深了說,便是博弈的起源。
博弈者是不可確認的人。
或許他們是高潔志士、市井小民,抑或是虛偽小人,他們都深陷在博弈中越攪越混亂,越抽離越無法脫身。
更有趣的是,在這無底的棋盤中,有人本無心棋局,恣意行走,卻總是絕處逢生,成就非凡;而有人步步為營,精心部署,可愣是將一盤穩(wěn)贏的妙局拱手相送。
而實際上,博弈不僅需要瀟灑的游戲風度,更需要公正、真誠、莊嚴、崇高的游戲人格。
且不說那放達豪邁、對酒當歌的古代名士,只放眼望望那如今的詩壇,仍有不少佼佼者像一團團風馳電掣的火焰,直鍥人心。
正如海子、食指,他們沒有將詩歌作為博弈的籌碼,又或者他們從來未曾想卷入到這場血雨腥風中,可他們還是被這社會上無法禁錮的風尚所綁架了。但他們注定不會在這場博弈中失敗,他們就像是上帝的寵兒,所走的每一步都完美地與龍卷風的中心契合,安全又極富侵略性。
但他們不知自己的吶喊有如此令人歆羨、可望不可及的力量,因此,他們在博弈中往往扮演著表面無害、內(nèi)心住著創(chuàng)造夢想的巨獸的神祗,他們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總是全力用心體會著這場博弈的意義和價值。
于是,他們的詩燃燒著火色酒液,抵達靈魂最黑暗的部位,又像是鋒利的斧子,屠戮腐壞和一切不公正的陰險。
可他們畢竟是少數(shù)。正如朱大可所言,天才的完整靈魂像隕石一樣下降人間,在荒涼無言的大陸上跌碎了,破裂成一些次等的心靈。他們都是_褪盡鉛華的圣人,負手傲立,睥睨天下。也許他們誤入博弈的迷津,可他們終究掌握了逾越它的線索,并進而抵達輝煌的圣朝。
處在迷津里的人和處在圣朝里的人是全然不同的。這是博弈的兩個極端,也僅存在這兩個極端。實際上,命運向你伸出一只手,圣者和愚者的區(qū)別在于你是不留痕跡地被向前推了一把,還是愚不可及地被牽絆住。于是便產(chǎn)生了博弈的兩個境界,即圣朝與迷津。
但真實情況是圣朝距離人們太遙遠了,那些精神平庸的螻蟻、賭徒和好勝者,在所有的時代都是迷津的囚徒,對他們而言,蒼白失血的精神之唇只需涂抹粉色的口紅便可恢復紅潤的文化面顏。他們淺薄的心靈,豈會流露出輕盈的哲思小語?又怎會不永遠盤桓在博弈的迷津中,混雜著謙卑的敬意和虛妄的野心,目露貪婪地仰視著圣朝?
他們的博弈不再是博弈,只是一種賭博,他們喪失了參加博弈的資格。歷史上作為個體的他們,企圖以可憐的肉身、僵硬的舌頭換取各種未來的名聲,殊不知,一旦標語大全他們衰老得不能說話就會遭到上帝之手的拋棄,落入博弈黑暗的迷津中永遠迷失。
而圣者在欲望的潮汐中執(zhí)拗地向生命情感的深度大步推進,他們不愿持著一個抗爭的臉龐,反復喊出憤世嫉俗和尖銳刺耳的聲音,他們只會在無比痛楚的月光下發(fā)出搖撼人心的呼嘯。他們遵從心的召喚,向世人展現(xiàn)一種博弈的精神,同時守住自己的本真。
無論是圣朝還是迷津,博弈猶如一條烏洛波洛斯蛇,頭部銜住尾部,形成自我纏繞的圈環(huán),生生不息,周而復始。
唯有時光,注視并裁決著這一切。
高考話題作文 篇4
一部新電影上映了,你去不去看?
先別去,拖著。通常,拖幾天,就會有無數(shù)人告訴你:千萬別去,不值得浪費那兩個小時和幾十塊錢。當然,也有的時候,拖了幾天,有無數(shù)人告訴你:這電影你得去看看,還是不錯的。這時候應該怎么辦?應該繼續(xù)拖。拖幾個月,再問他們,還覺得值得看嗎?或者干脆拖幾年,再回頭看,還覺得那電影不看不行嗎?
到那時候就根本不用問他們了。問問自己就夠了:幾年都過去了,我沒看那電影,覺得有什么損失嗎?有什么遺憾嗎?真遺憾也沒事兒,再找來看也沒那么難。但基本上,沒幾部電影配得上這樣的待遇。
拖延癥不是一種病態(tài),而是一種非常智慧的生存策略。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只要拖一拖,都會自行化解。如果沒有,那是你拖得還不夠久。
很多人認為拖延癥耽誤事,其實真的不是那樣。
一般只有兩種事兒你會拖著:你不喜歡做的和你覺得拖拖也沒問題的。喜歡的事兒你不會拖著,不能拖的事兒你也不會拖著。所以說,拖延癥其實是一種辨別、篩選機制,這是一種本能。因為你本能地覺得人生應該用在自己喜歡的事兒上,應該用在更緊急更重要的事兒上。生命只有一次,那些無關緊要的、使人不愉快的爛事,讓我們拖著,拖沒了就好。拖不沒,也至少把我們跟它們相處的時間壓縮到最少。
拖延是拖延者的通行證,著急是著急者的墓志銘。會拖延走遍天下,愛著急寸步難行。為什么?因為越愛著急,越一步一個坎兒。很多坎兒是急出來的!白詳_”是庸人最顯著的特征之一。不拖延是把問題留給自己,拖延是把問題留給時間。時間很厲害,至少比你英明、強大多了。都說“時間能治愈一切傷痛”“時間能解決一切問題”。那怎么讓時間解決?還不就是拖著嗎?
怎樣獲得成功的人生?從拖延癥開始。拖延癥是成功人生的必需品。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美。怎么才能笑到最后呢?答案就是最后再開始笑。真的,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最后再開始笑,笑到最后的概率會大很多。
我覺得拖延癥應該有一個“癥歌”,可以照著《夕陽紅》的旋律唱:“最美不過拖延癥,溫馨,又從容。拖延出晚開的花啊,拖延出陳年的酒。”
你想啊,晚開的花、陳年的酒,不拖延,怎么“晚開”?怎么“陳年”?
【素材運用】
拖延,未必就是“消極”的同義詞,因為拖延需要時間。而在拖延的這段時間里,人們可以盡情思考事情的價值,回望做事的初衷,為自己的行動厘定方向。紀伯倫說:“我們已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fā)!毙谐踢^快時,請拖延一下自己,等等我們的靈魂。
【速用名言】
1.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會及時來到!▏骷野蜖栐
2.人類的歷史是很忍耐地等待著被侮辱者的勝利!《仍娙颂└隊
【適用話題】等待的價值;思考需要時間;沉淀人生
高考話題作文 篇5
曾在高考中風靡一時的話題作文,如今正在漸漸讓出高考作文的舞臺。剛剛結束的全國高考,包括北京在內(nèi)的全國20套試卷中有19套為命題作文或材料作文,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為話題,依舊保留著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
一道《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作文題開啟了高考話題作文的時代。這種命題形式甫一出現(xiàn),便受到社會各界的紛紛贊賞,并從此被反復使用話題作文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的寬松規(guī)定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發(fā)揮空間,讓考生有話可說。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題形式,被人認為標準單一、發(fā)揮空間小,容易束縛考生的思維。
然而,隨著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現(xiàn),其弊端也漸漸開始顯露。話題作文在題面上一般沒有觀點、主題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體裁不限,這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間,但另一方面,也為模式性、投機性的寫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屢試不爽
高三一年老師讓我們寫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么題目,我每次都用三個人物: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后高考時也是如此。浙江大學的研究生(論壇)蘇岳告訴記者,不管是什么樣的話題,他都采用同樣的模式:先寫一個題記,開頭用一串排比句進行總述,然后分列三個小標題,分別寫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后一段引用名人名言進行結尾。
這三個人無論是性格還是經(jīng)歷都具有極其豐富的特點,不管話題怎么變,總是能沾得上邊。蘇岳稱自己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反復打磨這套作文模板,并且屢試不爽,從來沒有失靈的時候。
隨著高考臨近,作文訓練由原先的一周一寫改為兩天一寫,蘇岳的模板也隨著反復練習而愈發(fā)穩(wěn)定,不僅是文章結構和人物,就連具體內(nèi)容也幾乎不用做改動,只需根據(jù)話題的不同,稍微調整若干關鍵詞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場上,幾乎就是在默寫。
與蘇岳的自主研發(fā)相比,湖南大學的趙宇則是在語文老師的刻意訓練下進行模板化寫作的。我老師的方法總結起來有三點最為核心:開門見山,巧用排比,旁征博引。趙宇具體解釋道,開門見山,是為了給閱卷老師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為了顯出文采和氣勢,旁征博引,則是展現(xiàn)豐富的積累和開闊的視野。
基于這三個要點,趙宇的老師為班上同學總結了一份近一百頁的作文寫作須知,內(nèi)容可謂極其詳細具體,不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寫作素材,就連文章應分幾段,每段寫多少字,用多少個句子,每句話起什么作用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
筆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趙宇所提到的旁征博引,幾乎是所有受訪者的共識。積累背誦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軼事,是許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課。趙宇說,康德、尼采、維特根斯坦等哲學家的著作,他至今沒有讀過,今后也不大可能去讀,但在準備高考時,這些人卻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練地提起。
一位高考滿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筆者坦言,他對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論毫無了解,都是來自于高考前的突擊準備。而這篇作文獲得的評語,則是知識面極廣,材料信手拈來,令人耳目一新。
專家學者
閱卷方式加劇模式化
盡管依靠自己總結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頭,但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時,蘇岳卻顯現(xiàn)出幾分失落。從小喜歡閱讀和寫作的他,在高考過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下筆時不再像從前那樣輕松自如,總是不由自主地寫成高考體,而對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覺大不如前。上大學后一年多,他才慢慢從這種狀態(tài)中走出來。
在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話題作文的盛行在某種意義上已經(jīng)違背了它的初衷。不限體裁,本意是鼓勵考生們嘗試各種文體,但在實際當中,考生卻常常會抱定一種文體進行反復訓練而不及其余,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體偏廢的狀況,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熊丙奇認為,高考作文閱卷過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筆者談到,一位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曾在《南方周末》撰文表示,全國絕大多數(shù)省份作文評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鐘時間。正因如此,老師在指點學生寫高考作文時不得不迎合這種快速評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詞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讓學生說謊。
對熊丙奇的觀點,北京某大學的學生程欣感觸頗深。他毫不諱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說謊,不是不愿意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是高考畢竟太重要,實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險。
與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里引經(jīng)據(jù)典,但與不少考生下工夫突擊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數(shù)則顯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創(chuàng)。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實,要著名,但他說的話和做的事則可以靈活處理。
所謂靈活處理,就是寫作者自己編制出符合話題需要的觀點和事例,安排在一個真實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對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閱卷老師在那樣的快節(jié)奏下不可能花時間進行核實,他反而還會覺得考生的知識面很寬。
后話題時代
應試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話題作文問世之初一片叫好,隨后質疑聲頻頻的情況下,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式又在悄然發(fā)生新的變化。
隨著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連續(xù)出現(xiàn),考生漸漸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寫作越來越多,而這種情況也引起了命題者、評卷者的注意。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jīng)的創(chuàng)新一步步地成為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閱卷者的青睞。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經(jīng)進入了后話題時代。北京精華學校高中語文教師、北京大學中文系在讀博士生馬昕告訴筆者,20xx年高考是話題作文的鼎盛時期,全國15套試卷中,共有14套試卷采用了話題作文。而在此之后,話題作文所占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國18套試卷中,僅有2套試卷依然采用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到今年,更是只剩下了一套試卷。
與多數(shù)省份紛紛采用話題作文,又逐步回歸到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卻一直對話題作文說不。北京市高考開始自主命題,除當年高考為話題作文外,從《轉折》、《包容》直到《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近8年來,北京高考一直采用命題作文。
相比于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由于命題和材料選取的不可預測性,能夠較為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現(xiàn)象。然而,人們對其產(chǎn)生的質疑也一直從未停止。由于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寫作必須建立在透徹理解題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礎上,如果考生與閱卷者對題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在很大程度上,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話題作文有話題作文的問題,命題作文有命題作文的弊端。馬昕說。
熊丙奇認為,這種兩難處境在目前情況下難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注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學生在平時用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到了考場上,卻必須用另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按照出題人、閱卷人的思路寫作文,難以做到我筆寫我心。在熊丙奇看來,目前情況下,考生不應將作文訓練作為提高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而應該加強日常的寫作與積累。
高考話題作文 篇6
孩子們轉動地球儀,紛紛說出自己的答案。兩三通發(fā)言之后,一個穿灰夾克的孩子舉手說了一段有些含混的話:“我覺得每一個地方都是先迎來黎明的。(地球)每轉到一邊的時候,另外一邊就不是(向著)太陽了,而另外一邊轉過來它又變成向著太陽了。它又成了第一個。又轉一回后,反方向那邊又迎來了。最開始它是第一次,這回也是第一次。每一個都最先迎來黎明。”
這孩子說得很快,跟繞口令似的。他的“繞口令”沒有得到老師的任何回應。他剛說完老師就叫了另一個學生回答。當然,多數(shù)學生的答案一致而正確:北京先迎來黎明。
使我感動的事發(fā)生在教師們的評課活動中。在同事們稱贊和提建議后,上課的老師自評說,學生基本上都懂了,但也還是有個別糊涂的學生,比如說“每一個都最先迎來黎明”的那個。
校長就是在這時接話的。
“這個孩子已經(jīng)超越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可以說他的發(fā)言是這節(jié)課最精彩的發(fā)言。他的發(fā)言正好可以解釋這節(jié)課以后的內(nèi)容——北京和紐約哪個先迎來黎明?他在討論一開始就預感到了。他已經(jīng)認識到了循環(huán),認識到了周而復始,這邊是白天那邊是晚上,那邊是白天這邊是晚上,這邊再到了白天,那邊又是晚上,那憑什么說誰先誰后呢?他已經(jīng)站在空間(太空)看問題了。”
我要是那位女教師,也要苦苦修煉出一對校長這樣的耳朵,并且要在無論哪節(jié)課上都記得用心篩選那些有價值的“雜音”,不糟蹋學生超越了本節(jié)課目標的“真懂”信號。我仿佛又看到我的導師組長戴維,一位瘦瘦的、戴著眼鏡的猶太裔教授,美國科學教育的重量級人物,正舉起一根手指,笑瞇瞇地、第一萬零一次地重復他最心愛的名言——“教學的目標是理解學生想法的本質!”
高考話題作文 篇7
我是個山里娃。
山里娃和城里娃不一樣。城里娃只管埋頭讀書,吃喝有家長伺候。山里娃沒那福氣,除了讀書還得幫家長干農(nóng)活。
山里娃和城里娃也有一樣的地方,那就是不管是山里娃還是城里娃,大家總有一種期待。
城里娃的期待很單純——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山里娃的期待也很單純——走出大山,變成個城里娃。
為了實現(xiàn)自己美好的期待,城里娃在孜孜不倦地努力——讀書,讀書,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較之城里娃,為了實現(xiàn)自己美好的期待,山里娃要付出兩倍的努力,因為要走出大山,要變成個城里娃,先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很小的時候,這個期待就開始在我心里醞釀、發(fā)酵。
往事越“十”年,“牧童”揮鞭。那時一放學,我總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揮著鞭兒,牽著繩兒,吆著牛兒,上山去了。
放牛的時候,牛和我都很繁忙。牛忙著吃草,我忙著讀書。牛吃草,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子;我讀書,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勢。牛吃著草,不時東張西望,哞哞地叫幾聲,像在告訴它的小主人:別管我,你只管安心讀書,我不會走遠,我就在你身邊。善解人意的牛,解除了我的后顧之憂。我忘情地讀書,讀語文,讀英語,讀那些拗口的定義、定理……瑯瑯的讀書聲,和著滿耳的天籟之音——風聲、流泉、鳥鳴,在綠意盎然的山坡上回蕩。
就在這平淡的牧童生活中,我幼小的心靈一天天地騷動起來:這樣的生活,我是多么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就這樣在大山里放一輩子牛,更不甘心重走父輩的路。我要走出大山,到山外的世界闖蕩,使自己變成個城里娃!
可是,山外的世界,是說去就去的嗎?當年,白居易初到長安,詩壇泰斗顧況訓導他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钡,白居易憑著出類拔萃的才情,很快在繁華的長安站穩(wěn)了腳跟,名噪京城。是啊,走出大山,得有真本事才行。
于是,懷著這種期待,面對堆積如山的學習資料,我不再犯愁了,書海沖浪,不是一種富有情趣的生活嗎?聽到老師嚴厲的批評,我不再抱怨了,逆耳忠言,不是校正航向的羅盤嗎?面對考試的失利,我不再沮喪了,一次挫折,不是通往成功的一塊基石嗎?
就這樣,我腳踏實地往前走,我心中的期待不僅越來越清晰,而且離我越來越近了。
城里娃,你們等著吧,總有一天,我會和你們一樣,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城里娃。
山外的世界,你等著吧,總有一天,我會向你走來,走進你的懷抱,融入你的血脈。
因為,總有一種期待,會賦予你無限的生活激情;總有一種期待,會讓你在坎坷遍地的路上義無反顧;總有一種期待,會讓你穿越重重迷霧,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坐標。
【實用的高考話題作文錦集七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