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初三語文作文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jù)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三語文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語文作文 篇1
《九年義務(wù)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nèi)容具體,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guī)范、工整。初步養(yǎng)成修改文章的習慣!
一、轉(zhuǎn)變認識,積極作文
很多學生認為,作文時老師讓我寫的,我不喜歡,作文沒意思。這導致學生作文積極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徹底扭轉(zhuǎn)這一現(xiàn)狀,教師必須使學生在心理上認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歡作文。
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是表達,它是人的一種內(nèi)心要求,一種心理需要。用寫日記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而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這就是一種寫作。寫作還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活動的過程。情有所感,才會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動還會貫穿作文過程的始終。情感始終是寫作的動力。讓學生有自信可以寫出好文章,從而轉(zhuǎn)變態(tài)度,愛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經(jīng)歷一個心理過程,那么,我們就應該對學生的作文心理盡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學才能有的放矢,從而真正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其寫作水平。
1、有強烈的寫作欲望,表現(xiàn)出對作文積極取向的態(tài)度
這樣的學生盼望上作文課,在課堂上情緒振奮,看到作文題目后,迅速進入思考的過程和寫作過程;且認識活動、情感活動十分活躍。作文成功率較高,但是這樣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沒有寫作欲望,但有來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對作文表現(xiàn)為消極被動的態(tài)度
這類學生雖談不上有寫作的欲望,但是為了一定的需要,如爭取優(yōu)異成績、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希望在考試中拿個高分等,他還是會認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題目合意會迅速的進入寫作過程,若不合意,仍會搜腸刮肚,努力完成。這類的學生在實際中所占比例最大。
3、完全不想寫作文,對作文為回避對抗的態(tài)度
這類學生不想寫作文,更怕寫作文。往往碰上能寫的題目,應付了事,碰上不會寫的題目就亂寫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這樣的學生所不多,但比第一類學生絕對數(shù)要多,最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針對于以上幾方面,可以找出其基本存在的問題為:
1、對生活缺乏觀察、感受和體驗、
2、閱讀量少,知識和思想貧乏
3、語文基礎(chǔ)差,寫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難
4、作文的屢屢失敗,挫傷了寫作積極性
三、改善教學,激發(fā)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動力源泉,表現(xiàn)自我、展示自我是每個孩子都愿意并積極去做的事!傲粜挠^察事物,養(yǎng)成勤于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下來!边@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對于作文指導要從興趣入手。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強烈的樂于動筆的愿望。在這種愿望驅(qū)使下,他們樂意主動地、由地寫出自己的見聞和想象,不把作文當成一種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美好的傾訴。有了興趣做基石,然后指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文章,漸漸地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針對于中學生的作文心理,我們可以對癥下藥,試著從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寫作教學。
1、感悟生活,獲取素材
就目前來看,學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話、套話、假話,文章缺少個性,語言缺少少年的生動、活潑,學生脫離實際,生編硬套,湊成一篇應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象呢?
葉圣陶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同時寫作是一種技術(shù):有所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所積蓄的,是它恰到好處,讓自己有如量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這樣說來,從有所積蓄而打算發(fā)表,從打算發(fā)表而研求技術(shù),都不妨待學生自己去理會好了!雹僭鯓硬拍馨l(fā)表自己的看法?這離不開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從而讓自己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
感悟生活是使寫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時時在意,處處留心,逐漸磨礪出能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問為什么。倘若多問幾個“為什么”,就往往能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蘊含的思想和哲理漸漸顯露。例如下列問題:這是什么事情?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事情?這事情能表現(xiàn)人物什么思想感情?這事情的性質(zhì)是什么?這事情將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還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義。社會現(xiàn)象、自然生態(tài),大都蘊含著一種哲理,一種思想?吹搅魉,想到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吹斤h落的花瓣,想到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吹轿浵佭\食,想到“人多力量大”?吹胶⑼音[,就想到“天真”“可愛”……;要及時定格對生活的感悟。寫日記、周記,作札記可以逐漸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將自己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內(nèi)容就越豐富,作文和生活的關(guān)系是密不可分的。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diào)作文教學要重視生活,從生活出發(fā),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動有趣的事來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寫真實的事情,力求寫實,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2、模仿求新,培養(yǎng)文風
模仿是學生寫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斷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對于不愛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培養(yǎng)自己的文風。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
歷史上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②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來的。再如左丘明的《左傳》善于用對話敘事寫人,注重刻畫人物形象,把人物置于矛盾之中,通過描寫其語言行動和一些細節(jié)來顯示人物個性特征。司馬遷的《史記》善用語言、動作表現(xiàn)人物性格。
同是亡秦戰(zhàn)爭中的風云人物,司馬遷寫他們在起兵前,陳涉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說:“嗟夫!大丈夫當如此也!比说莫毎,突出了他們不同的出身與性格:陳涉出身傭耕,他的話表現(xiàn)了他改變自己和社會的強烈愿望;項羽出身貴族,加以才氣過人,對秦始皇就敢蔑視;劉邦是個無賴,貪圖享受,看到秦始皇的豪華生活便不自覺垂涎欲滴。這些手法都為后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
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一步。我們必須強調(diào)模仿時還要加以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自己的文風。不單純地模仿,以求變通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自己的文風。
3、先說后寫,動筆成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難以成文。“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比~圣陶先生的這段經(jīng)典論述,生動地揭示了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辨證關(guān)系,也就是書和寫的關(guān)系。,我們通過寫話、作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說話詞不達意,條理不清,不合語法等毛病,增強詞匯的豐富性、表達的`準確性和思維的嚴密性。因此,作文教學在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必定會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使“說”更為規(guī)范,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更強。
在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diào)學生先說后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構(gòu)思后,把要寫的內(nèi)容先說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然后再寫下來。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進行演講,培養(yǎng)口頭作文能力,引導學生將“說”和“寫”聯(lián)系起來,這樣說說寫寫,寫寫說說,不僅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說話還可以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寫起作文來,中心明確,條理清晰,得心應手,學生的作文興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4、展現(xiàn)個性,鼓勵想象
個性,是人的一種重要因素,即一個人,帶有傾向性的、本質(zhì)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實施“個性化”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趨勢。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以一致的標準和答案強求學生,應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潛能,依據(jù)學生的個別差異作靈活的要求。鼓勵學生自我選擇感興趣的學習主題,在其獨特的潛能領(lǐng)域進行深入的指導!币虼,我們的作文要求也要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心靈去體驗生活,體驗人生,并用各自獨特的視角及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所感所想。
新大綱在關(guān)于作文方面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睈垡蛩固拐f:“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备郀柣舱f過:“想象是創(chuàng)造形象的文學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苯處熅蛻敵浞职l(fā)揮習作中蘊含的想象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鼓勵想象中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學生樂于動筆。如一個學生構(gòu)思了一篇關(guān)于“環(huán)!钡脑掝}作文。借用豬八戒的形象,好吃懶做,貪心物欲,西天取經(jīng)后,開了一建材廠,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生態(tài)環(huán)境,大量砍伐樹木,破壞環(huán)境,終釀成苦果,自己嘗盡,最后意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彩翼,文章寫得生動活潑,富有創(chuàng)新性,也體現(xiàn)了一個學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這也是我們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個性是文章的靈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個性,鼓勵想象是學生作文的動力,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拓寬思路,自由想象發(fā)揮,寫出屬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5、積累材料,遷移運用
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引導學生要“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要“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就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閱讀是寫作的先導。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yǎng)料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yǎng)料……寫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達。把腦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nèi),一個是出,從內(nèi)到外。這兩件事,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是經(jīng)常需要的。他還指出“實際上寫作基于閱讀。老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寫得好。”閱讀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學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以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他們的閱讀經(jīng)驗。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通過閱讀積累詞匯,掌握表達方法之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課外讀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優(yōu)秀小說等。讓學生愛讀書,善思考,樂于寫作。
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文中寫道“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運用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機勃勃,一片欣欣向榮之態(tài)。像這種優(yōu)美的語句,可以讓學生注意摘抄積累,模仿它的寫法,創(chuàng)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強調(diào)學生對所讀之書要融合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學生閱讀的熱情高漲,作文興趣得以激發(fā),教師的引導,平時的材料積累以及合理的運用,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文思泉涌,動筆成篇,作文水平普遍提高了。
初三語文作文 篇2
難道只有從語文書中才能學到語文嗎?答案是否定的。影視中、游戲中、廣告詞中都能學到語文。學到語文的地方比比皆是,我也能在課外書中學到語文。
在我的藏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和歷史有關(guān)的書籍。愛屋及烏我也很喜歡古文。雖然媽媽有時會說我不務(wù)正業(yè)但是我總是必以為然。每當我拿起一些白話帶古文的書籍媽媽看我看的入迷的勁兒,也只有搖頭嘆息的份兒。有時令我著迷的不僅僅是文章的內(nèi)容,還有中間夾雜的古文。我經(jīng)常是看一遍古文再看白話文,以至于我的古文能力提高的很快,媽媽也不得不嘆服了。我從課外書中學到了語文。
我很喜歡讀名人傳記。比如《主席傳》《斯大林傳》等等都是我所喜歡的。我能從中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道理,同時也使我的的業(yè)余生活更加豐富。在名人傳記中學到的精神、道理也會使我受益終生。我從課外書中學到了語文。
我喜歡詩文,沒事的時候看一看、吟一吟、背一背,會從中體會到樂趣,感受到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镀呗砷L征》《將進酒》《念奴嬌赤壁懷古》《沁園春雪》等等都是我喜歡的古詩。從而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看到自己喜歡、感興趣的詩就會記下來并且抽空背過。因此我積累了很多名言、詩句,我也贏得了“詩庫”的雅稱。我從課外書中學到了語文。
從小說中、散文中、雜志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語文。由此看來,語文不僅僅在語文中。只要你有一雙明亮、求知、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那么生活中便處處是語文。
語文無處不在:在影視中、游戲中、報刊中、課外書中只要你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有著求知的精神,相信你一定會從更多的地方發(fā)現(xiàn)語文,因為語文無處不在。
初三語文作文 篇3
同學你在哪?我們還是朋友嗎?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認識的情景嗎?你可能會說記得啊。雖然我們相處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年,我們相處的日子是快樂的。
記得的我是怎樣認識你的嗎?初一學校運動會的時候我?guī)Я藥妆韭,你輕輕拍我的背一下道:“能借我漫畫看嗎?”我笑著說“可以啊,沒關(guān)系你借吧。”你揚了揚手中的書“我看完啦就還給你!蔽尹c了點頭。莫約一小時你一臉感慨的樣子“這漫畫我愛死它啦,還有沒有?借我看!”你感慨的樣子讓我有些哭笑不得我戲謔道“今天帶的都被你“吃啦”沒有啦!”我本來只是想吊下你胃口沒想到你接下來說的話哦差點沒讓我笑死!澳慵矣袥]有漫畫啦,嘿嘿……”看著你陰笑的樣子我好像“誤入虎口”的“小羊羔”但是你的下一句話我有些汗顏“你家有沒有了,明天在帶幾本漫畫書給我“啃”,“明天肚子等你的書啊”嘿嘿”……
第一次你給我留下你幽默的印象,我難過的時候你逗我笑,有哭有笑的真不好笑,有你和柳子的地日子我真的很快樂。雖然你初三不和我們在一起但是我們的心在一起,有你的日子有哭有笑那種日子一去不返很懷念。但我知道天下無不散宴席我們?nèi)耸冀K要各奔東西,在心中留下記憶,有可能我們還在一起讀高中……
不管你在哪我們是好朋友、好同學對吧!?有時間電話聯(lián)系。希望你學業(yè)有成考上好的高中,我們一起讀高中奮斗吧!
初三語文作文 篇4
“剛翻過了幾座山,又跨過了幾條河,崎嶇坎坷怎么它就怎么多!”
滿耳盡是熟悉的旋律,又是暑假的一天,央視的《西游記》電視劇如約而至。還是那個不可一世的猴王,還是那個無人不曉的故事,轉(zhuǎn)眼已經(jīng)多少個春秋,卻像一顆種子根長在我孩提時代的心中。
小時候,我總是很膽小,常常被那些妖魔鬼怪的故事嚇得心驚膽顫,那時候的我很怯懦。媽媽一天講的故事激起了我的好奇:“大圣能打敗所有的妖魔鬼怪嗎?”媽媽說:“是啊,他能打敗一切妖怪,你看!”電視中的大圣雙目炯炯,身披金甲,騰云駕霧,所向無敵。一次無端的談話,卻將這個念想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里。
從前我總是不敢一個人睡覺,生怕當我閉上眼睛,黑暗中的妖怪會慢慢出動將我?guī)ё叱缘簟_@種念頭困擾了我很久,以致于我晚上一關(guān)燈,黑暗就吞噬一切,窗邊鬼影幢幢,一些細小的聲音像妖怪的腳步,詭異又那么慎人,我像受驚的小鳥,緊抓被子不放,捂出一身汗也絕不撒手。我忽然想起媽媽的話“大圣能打敗一切妖怪”,我堅信著這一個信念,像駱駝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我深信不疑,有大圣在,妖怪都不敢造次。
在睡夢中,大圣腳踏船形金繡鞋,身披金鱗鎧甲,手舞如意金箍棒,降妖除魔,妖魔鬼怪,無處遁形。我也能像他一樣,所向無敵。
就這樣,夢幻情結(jié)的“英雄夢”就這么沖破土壤,有了這個信念的支撐,我度過無數(shù)的漫漫長夜。我敬佩于大圣的天生神力,但更多的是他的勇氣與毅力。在西天取經(jīng)途中是多么艱難多么坎坷,豬八戒總是說著放棄,可他總是凜然正氣,毅然向前,多么艱險他也上,多么危難他依然嬉笑著接招,頑皮卻又那么頑強,苦中作樂,赤忠于師父,這樣的一個人怎么能不是英雄。
慢慢長大,發(fā)現(xiàn)世上沒有妖怪,更沒有齊天大圣孫悟空。但他是我童年時代幫我戰(zhàn)勝漫漫黑暗的一束光。世上并無大圣,但大圣永遠留在我心里,他送給我一顆勇敢、堅強面對邪惡與黑暗的心。
“去你個山更險來水更惡,難也遇過,苦也吃過,走出條通天大道寬又闊!”
初三語文作文 篇5
語文學習不只是在課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廣闊的。我堅信這句話沒有錯!
媽媽說:不要看和學習無關(guān)的書了,快點復習功課準備考試吧!我偏不!什么書算“和學習有關(guān)”?難道只是那些練習冊?我的枕頭下經(jīng)常藏著一本我喜歡的課外書,每天不管作業(yè)寫到幾點,哪怕腦袋累得像灌了鉛,臨睡前我都要翻上兩三頁,這是我的必修課。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乏味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我可以少說話,但我可不想變得太丑。我覺得這樣隨性所致的閱讀能讓我更好地放松身心,更快地進入甜美的睡夢中。尤其讓人欣慰的是:我的作文水平不斷得到提高,老師?湮业奈恼滤悸烽_闊、選材廣泛,我知道這得益于“我讀什么書我做主”。
爸爸說:別看電視了,快做作業(yè)去吧。我偏不!我愛看《人與自然》,它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我愛看《百家講壇》,它讓我領(lǐng)略到了高山仰止的大家風范;我愛看《科學探秘》,它讓我體會到了科技進步的力量。當然,我還愛看《賽場風云》《新聞聯(lián)播》《軍事天地》,等等。去年夏天,我還報名參加了江蘇衛(wèi)視的《一站到底》,居然戰(zhàn)勝了三個成年對手,贏得了一部金立智能手機!父親節(jié)時我把它當做禮物送給了爸爸。爸爸高興地咧開大嘴笑,我知道這也是得益于“我看什么我做主”。
同學們說:考場作文可不能說真話!說真話的作文太平淡,不轟轟烈烈,不會得高分。我偏不!為什么要說假話?編故事?作文不就是要展現(xiàn)自己真實的獨特的心靈嗎?說言不由衷的話有什么意思?難道千人一面的文章反而成了好文章?左丘失明乃著《春秋》,孫子受臏刑,兵法傳世。古代能夠流傳下來的好文章,哪篇不是作者發(fā)自肺腑的創(chuàng)作。
語文學習不只是在課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廣闊的。我仍然堅信這句話沒有錯!課外閱讀、廣泛涉獵、寫真情文,都是我的主張。我的語文我做主!
初三語文作文 篇6
窗前的薔薇花依附在銹蝕的欄桿上,沁著醉人的芳香,勾勒出的,同桌的你。水靈的像一朵帶著露水的睡。
課堂上,你像我的戰(zhàn)友,一絲不茍地聆聽老師的傳教,埋頭做筆記,抬頭回答問題,當我們收獲知識的碩果,會相視而笑,那開的最妖嬈的花朵,在我們嘴角那抹欣悅的微笑下,也顯的暗淡無光;當多才多藝的你站在舞臺上時,會用火紅的綢緞和優(yōu)美的舞姿演繹我們絢麗的年華;當我犯錯誤時,你嚴厲的目光灑下來,我便垂下眼簾,委屈的滿眼含淚,F(xiàn)在我知道這是朋友真情的流露,朋友,請原諒我當時的任性與乖戾。
同桌的你,豁達的像一片掛著燦星的天際,
你是男生的理性與感性完美的結(jié)合,并融匯到你衷愛的數(shù)學中,面對難題屢戰(zhàn)屢勝,在我們班的數(shù)學領(lǐng)域撐起了一片天。你靈動的五官花樣層出不窮,隨便地一挑眉,惟妙惟肖地模仿幾個經(jīng)典動作,就為自己的個人秀拉開了帷幕,為同學們帶來陣陣歡笑,驅(qū)散初三緊張壓抑的氣氛。
同桌的你,可愛的像墜入凡間的天使。
六月的天氣格外的沉悶,熱空氣在風扇的抽動下慵懶的游弋在教室中,是你貼心的話語鼓勵我繼續(xù)學習;老師劈頭蓋臉的批評讓我無地自容,眼淚不聽話地直往下掉,是你明亮的眼眸安慰我不要在意;面對初中激烈的競爭與考試的壓力,是你手心的溫度伴我前行,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應對壓力……
耳畔回蕩起風鈴清脆的聲音,閉上眼睛,同學間的往事還歷歷在目:體育訓練時早晨5點爬起來跑步時汗流浹背的樣子;晚自習吃飯時為了爭分奪秒學習啃方便面的樣子;同學們一起外出踏青游玩的樣子;老師提問時,由于緊張手足無措的樣子……那一切,宛如發(fā)生在昨天一樣,帶著時間的溫度,流逝了。
畢業(yè)了,我們帶著初一的懵懂,初二的歡笑,初三的勤奮畢業(yè)了。六月是離別的季節(jié),是花兒的海洋,我們無須傷感,因為人生的下一個顛峰還在等待我們?nèi)フ鞣,我們要用張揚的青春去譜寫生命的傳奇,我們要用奮斗闖出屬于自己的天空,我們在期待多年后那個同學重逢的約定。
同桌的你,是同學友誼的剪影,是一筆珍貴的記憶財富,是一個值得感謝、陪伴你走過初中的人。讓我們,靜靜的珍藏這份感動吧……
你從前總是很小心/問我借半塊橡皮/你也曾無意中說起/喜歡跟我在一起/那時候天總是很藍/日子總過得太慢/你總說畢業(yè)遙遙無期/轉(zhuǎn)眼就各奔東西……
初三語文作文 篇7
生活離不開語文,高雅的心靈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語文的熏染。
然而,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其實,語文是容易的:母語習得,自然天成;語文又是艱難的:微言大義,弦外有音。語文是有趣的:唐詩宋詞,英雄美人:語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語如山。
語文是快樂的:風花雪月,刀槍劍戟:語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煙海。 苦海無邊,何處是岸?勤奮是舟,規(guī)律做槳;老師導航,順利抵港! 首興趣:知而好,好而樂。 首先,我們要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個培養(yǎng)過程,古人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先說“知之”:走進語文,不抵觸,不反感,不因?qū)σ郧暗睦蠋、教材和考試的印象而遷怒語文;能如此,方可初嘗語文的甘霖。再說“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shù)而離開語文;能如此,方可欣賞語文的漫天紅霞。后說“樂之”:處處留心,養(yǎng)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能如此,方可進入語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觀千劍,操千曲。
古人云:“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強調(diào)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shù)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guī)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guī)律。
必多寫:思欲麗,筆磨禿。 同學們學語文所為何事?我以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這就是要鍛煉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簡化為“思欲麗”: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現(xiàn)實中,我們許多同學只會作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煉,其情思通常表現(xiàn)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guān)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八加悺保囟鄬! 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至少要堅持每周練習寫作兩次: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yǎng)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獲。
三年里,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謂:“筆磨禿”。 定多讀:破三春,匯九流。 在你學習的這三年中,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這就叫“勘破三春”。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首重哲學,這就叫“融匯九流”。 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jié)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請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只讀中國作家。 強積累:有詩書,有成竹。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模板)應該是什么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通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范式”,形成“興奮灶”,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 運用這些“范式”,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個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tài)可以稱為“胸有成竹”。 重感悟:思千載,想萬物。 古詩云:“心有靈犀一點通”。
怎樣才能作到對語文學習“心有靈犀”呢?首先,要廣見博聞(多讀)、反復嘗試、積累范式,因為靈感總是出現(xiàn)在辛苦勞動之后的彩虹;其次,要養(yǎng)成聯(lián)想和想象的良好習慣,力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決不壓抑、束縛自己靈感的飛翔;再次,要努力營造平和清明而又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tài),沉浸其中,體驗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通過積累、模仿而形成的靈感思維的有效性。 經(jīng)過多次成功的靈感閃現(xiàn),就要總結(jié)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條件,把它變成自己進一步學好語文的利器。 細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記》也強調(diào):慎思、審問、明辨,就是要謹慎的思考,審慎的發(fā)問,明確的分辨。
在語文學習中,欲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不論哪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何種學習任務(wù)中,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jīng)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次求深思:決不淺嘗輒止,而要多方追問,務(wù)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畢露;后求善思:不鉆牛角尖,而是隨時以元認知策略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擾,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方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zhì),建立起融通、靈慧、深刻、嚴密的思維個性。 求精熟:啟而發(fā),點而悟。 語文學習欲求“精熟”,貴在得名師“點撥”,因此學生必須懂得一點教師“點撥”的道理。 點撥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態(tài)、不同的性格,教師會以相應的方法點撥他,或要言不繁,或鋪路架橋,或舉例引導,或反向激將,或重申基礎(chǔ),不一而足;點撥之妙,次在得“時”:學生要積極思考,主動暴露自己,以便老師點撥在關(guān)鍵之時,教師則要善于觀察,了解學生思維狀態(tài)的外在表現(xiàn),決不放過點撥良機;點撥之妙,還在得“度”:引而不發(fā),導而不灌,開而不塞,撥而不代,只要學生有所感悟,明確了方向,就不再浪費其時間,不再代替你思考,讓學生真正去自主學習。有個性:思結(jié)果,成一家。 語文是發(fā)展學生心靈的學科,語文學習的最終指歸是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養(yǎng)、鮮明的個性。當然,這里的“個性”,從狹義講,是指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系統(tǒng)化、個人化,也即形成有每個學生自身特色的語文學習理論,即所謂自成一家。
這就必須:首先建立元認知策略,形成監(jiān)控自己思維、感悟流程的習慣。在長期的語文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升華,強化有效的正確的習慣,糾正無效的錯誤的做法。其次是學會總結(jié)反思,通過計劃總結(jié)的方式,課堂筆記的方式、作文后記的方式、試卷分析的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理性思維的層次。其次是學會交流共享,通過課堂發(fā)言、同學交流師生討論的方式,吸收對自己學習經(jīng)驗的有益的指點;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luò)論壇發(fā)表,接收同好者的反饋,不斷完善自己經(jīng)驗的表述方式及實質(zhì)內(nèi)容。
最后學會實踐檢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恭行。通過實踐檢驗,我們可以收獲成功的喜悅,我們更應該善待失敗的苦澀,這是不可替代的人生經(jīng)驗,也是形成個性化語文學習經(jīng)驗的必然歷程。 要跳出:課內(nèi)法,課外路。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學習語文最重遷移。因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的最終的成功,還在于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語文求生存、謀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良好的正向的遷移,我們在學習中必須:①跳出語文課程學語文。從政治科學觀察思考問題的哲學方法,從歷史科學成功人物的人生經(jīng)驗,從地理科學各國各洲的風土人情,從數(shù)學科學嚴密的推理邏輯,從理化科學細致的觀察功夫,從美術(shù)音樂科學藝術(shù)鑒賞的規(guī)律和經(jīng)驗。②跳出語文課本學語文。從《讀者》學人文關(guān)懷,從《南方周末》學政治敏感,從《奧秘》學科學幻想。③跳出時空環(huán)境學語文。這就是所謂的遠程學習、網(wǎng)絡(luò)學習。舉凡“科教頻道”的《希望英語雜志》、《百家講壇》等欄目,還有大量的學習網(wǎng)站,給我們開辟了豐富多采、真正互動的全新的學習形式。
【有關(guān)初三語文作文7篇】相關(guān)文章:
8.初三語文敘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