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和鐵化合物》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鐵和鐵化合物》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鐵和鐵化合物》說課稿1
一、說理念
高中生,其心理特點是處于發(fā)展成熟期,思維特點是處于形象到抽象的過渡期,而這節(jié)課剛好是高二化學必修教材中的第三章鐵和鐵的化合物中的專題課,因此,設計這節(jié)課意在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席位能力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及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思考的習慣,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來觀察和理解生活中的問題。在設計這節(jié)課是,通過大量的實際例子來引導學生思考,并設計不同難度的練習,讓學生人人參與,正確分析各種現象,并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
二、說教材
鐵,是已經發(fā)現的金屬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鐵的化合物也是我們生產生活中最普遍的物質,這一節(jié)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教學大綱的重點,還是每年高考的重點,在這節(jié)課中,其難點在于對鐵及其鐵的化合物化學性質的應用,因此掌握這節(jié)課就是要掌握這些重點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掌握鐵及其鐵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了解他們在實際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充分利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和經驗,如鈉、鎂、鋁等金屬的認識和應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學生人人參與,主動學習和思考,使他們將獲得的知識在問題中得到應用。
3、情感與創(chuàng)新,通過問題的討論、交流和探索,進一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對知識的遷移轉化能力,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
四、說教法
本節(jié)課采用“實例引導”的教學反復市,以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來導入新課,層層深入,不斷地讓學生的思想活躍起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鐵和鐵的化合物的物性和化性完整地被體現出來。同時,我采用“反饋教學”的方式,設計大量的練習,不斷反饋學生掌握所授知識情況,讓學生主動思考和理解,發(fā)揮其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樣也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在這種教學過程中,結合互動,調動氣氛,發(fā)揮學生主題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真正做到“兩個主體”的效果,體現現代教學的思想。
五、說學法
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注重的是指導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又表及里,又淺入深,使他們能更形象深刻地接受新的知識并得到應用,使他們聽得明白,思考透徹,說得清楚,寫得明確。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考題,測試其獲得知識的速率和效果,學生可以首先跟著我的腳步走,接受我的灌輸,然后在練習中體現出來。
六、說教學過程
1、引入課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系統(tǒng)得聯系前后知識,順著學生想知道新課題的內容的心理來引入。
2、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和難點劃分清楚,讓學生有個心理準備,將難點變簡單,掌握重點。
。1)鐵的化學性質,同不同的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產物都不同。
。2)鐵的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同鐵單質的比較,不同的化合物,化學性質也不同,且抓住鐵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變,采用課堂實驗的形式。
。3)不同家臺的鐵離子的檢驗
這些情況應該明確地提出概念,分析性質變化的過程,在里的同時,要不斷提出新的要求,通過討論可以更好地鞏固和應用。
3、設計課堂練習及課后練習,增加課堂互動性,反饋教學信息,真正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使學生能在課堂上掌握重點,理解難點,各種能力也得到發(fā)展。
總之,這節(jié)課我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思維特點,運用實例引入和反饋教學及其他互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本著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創(chuàng)新性思維,綜合應用能力的宗旨,設計該教學方案,我想,通過本節(jié)課,100%的學生都能充分掌握所授知識。
《鐵和鐵化合物》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鐵和鐵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jié)第三部分的內容。鐵的重要化合物包括鐵的氧化物、鐵的氫氧化物以及鐵鹽、亞鐵鹽等內容。它們的主干知識是亞鐵離子的還原性和鐵離子的氧化性。但我結合我們平行班的特點,本堂課設計只包含了前兩個內容,鐵的氧化物和鐵的氫氧化物。教科書對于這些主干知識采用實驗進行構建、用圖表進行加深、用化學方程式進行強化鞏固,而對其他一些基本知識則采用學與問、資料卡片、實踐活動等形式展現。
通過本節(jié)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一方面既可以為前面所學的實驗和理論知識補充一些感性的認知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以為化學必修二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等理論知識的學習打下重要的基礎,從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一些學習化學的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認識到化學在促進社會發(fā)展、改善人類生活條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鐵的氧化物和鐵的氫氧化物的物理性質。
(2) 初步掌握鐵的氧化物和鐵的氫氧化物的化學性質,通過對灰綠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氫氧化亞鐵易被氧化的性質。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鐵的化合物實驗演示與探究活動,初步學會通過實驗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思路和方法。
。2)通過對“氫氧化亞鐵”制備實驗條件的'思考與交流,初步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品質。
。2) 體驗學習過程中新舊知識的銜接和運用,逐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運用知識、遷移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鐵的氧化物和鐵的氫氧化物的制備
。2)教學難點: Fe(OH)2的制備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對鐵的化合物有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已經具備了學好鐵的重要化合物知識的基礎,并且在前面學習了氧化還原、離子反應、物質的量等基本概念,又在鈉和鋁的重要化合物的學習中初步掌握了學習元素化合物的基本學習方法,并且為后面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學習打下一定基礎。而且平行班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思維也比較活躍,尤其對化學實驗充滿期待和向往,因此設計實驗,讓學生上講臺動手演示實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教法選取與學法指導
1、教學方法:采用實驗探究、分析對比、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
2、學習方法: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和現象觀察能更加形象深刻地接受新的知識并得到應用,實現知識的總結與提升,體驗化合物的研究方法。
六、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jié)課主要分為五個板塊。
第一個板塊為了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我現場用榨汁機榨蘋果汁,讓學生觀察整個變化過程,創(chuàng)設這個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展示一些有關鐵的化合物實物及圖片,貼近生活,讓學生感知化學來源于生活。
第二個板塊為鐵的氧化物的性質和用途,這一塊知識比較簡單,學生通過閱讀就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了解,所以先組織學生閱讀教材關于鐵的氧化物的介紹,填寫學案上的相應內容,然后通過展示學生的學案進一步總結鞏固鐵的氧化物的知識,利用分類法歸納FeO、Fe2O3、Fe3O4的性質。
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為氫氧化亞鐵的制備,因此在這個事情上花費的時間最多。為了突破這個難點,首先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制備氫氧化鐵與氫氧化亞鐵,對學生提出來的猜想進行點評后,抽取兩位同學一人動手實驗,一人觀察并闡述現象,分工明確,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動手操作和觀察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關于儀器問題第一次上課我就是用的試管進行實驗,不方便投影,也不方便觀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我就改在培養(yǎng)皿里邊投影實驗,便于觀察。在制備氫氧化亞鐵時會發(fā)現實驗現象與事先的猜想有所不同,抓住這個看似沒有成功的現象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得出氫氧化亞鐵不穩(wěn)定的性質及變化過程的現象,進一步進行思維擴展,要求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提出合理的實驗方案來制得較純凈的氫氧化亞鐵,培養(yǎng)學生更深層次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適時給學生灌輸科學探究需要實事就是的精神。最后由氫氧化亞鐵常溫下不穩(wěn)定引出氫氧化鐵受熱不穩(wěn)定的性質,以及與酸反應的化學性質。
第四板塊是對本節(jié)知識的歸納與總結,在ppt上例舉出鐵的氧化物、氫氧化物、以及某些可溶性的鹽,通過加入某些物質可以相互轉化,并且特別強調氫氧化亞鐵到氫氧化鐵之間的轉化,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最后設計一些課堂練習及課后作業(yè),增加課堂互動性,反饋教學信息,真正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使學生能在課堂上掌握重點,理解難點,各種能力也得到發(fā)展。
七、板書設計
雖然有了多媒體ppt和展示臺,但印象不夠深刻,為了體現教學重點和關鍵,在板書設計上采用提綱式板書,概括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便于記錄和復習。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