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 推薦度:
-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 推薦度:
-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匯編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課后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
一年級的教學工作轉(zhuǎn)眼就結(jié)束了,作為一年級的數(shù)學、語文教師,我覺得很忙碌,很辛苦,但也收獲了很多,下面我就一學年來語文教學的工作做以簡要的介紹。
一年級的語文教材內(nèi)容多、知識面廣,但又是打基礎(chǔ)和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關(guān)鍵時候,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大量枯燥的練習不感興趣,容易產(chǎn)生厭倦心理,教學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顯得很零碎,不扎實。所以我總是想方設(shè)法帶領(lǐng)學生輕松學習,讓學生感覺學習是一種快樂。
一、我嚴格按照教學計劃上課,精心設(shè)計教學程序、課內(nèi)外作業(yè)。
課前我必須要精心準備,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學中總是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做游戲、講故事、猜謎語、開展活動等,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知識。還不怕麻煩,制作各種教具,課件等輔助教學,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為了能更好地立足課堂搞好教學,平時注重自己業(yè)務(wù)能力的提高,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聽課評課活動,平時利用空余時間隨時隨地進行教研,開展探討性的交流和反思。
二、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
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也可以體現(xiàn)其文化素養(yǎng)。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
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臨寫.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zhì)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wèi)生和骨胳發(fā)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讓一年級學生學會讀書,喜歡讀書,將為他們今后的學語文奠定牢固基礎(chǔ)。
我認為調(diào)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設(shè)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范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另外,我還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發(fā)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并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diào)、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除了讀書本上的內(nèi)容,我還在班里開展了“親子閱讀”,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選一本好書來讀,通過讀書把家長和孩子的心拉得更近了。
通過一學期來的努力,我班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感到由衷地快樂,我會繼續(xù)以積極健康向上的態(tài)度在教育崗位上前行。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2
《少年閏土》是一篇老課文,在組織教學設(shè)計時,我大膽地將《故鄉(xiāng)》中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引進課堂,讓學生通過對比閏土少年時的純凈與天真,中年時的蒼老與悲苦,對幫助學生感悟魯迅寫人物的特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wù)勎易约旱捏w會:
。、在課堂上,我從轉(zhuǎn)變自身角色做起,對學生采用“導”而不是“給”: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不給學生講閏土的身世和名字的來歷,也不講閏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讓學生動筆學著寫,來實現(xiàn)以讀學寫、學以致用的目的。
。、我一改往日由老師津津樂道地講解如何“捕鳥”,如何“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等故事情節(jié)的傳統(tǒng)教法,而是尊重學生的意愿和選擇,盡量讓精采的語言出自學生之口,并且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口吻說:“我知道,有些同學喜歡捕鳥,有些同學對“看瓜刺餷”感興趣……那么,你喜歡什么內(nèi)容,就仔細閱讀這一部分,然后把怎樣捕鳥,怎樣看瓜刺餷的樂趣和揀貝殼,看跳魚兒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也可以采用“我”和閏土對話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好嗎?”這樣一引導,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閏土個性化的語言分角色朗讀起來,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關(guān)“跳魚兒”的'畫片,資料與大家分享,有的津津樂道捕鳥的方法和保護鳥類的意義……誰能沒有自己的喜愛?誰能沒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節(jié),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節(jié)也是如此。學生的這種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發(fā)笑的,但它卻是最真實的,是學生自己的。實踐又一次告訴我,這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比老師唱“獨角戲”,“孤芳自賞”要好的多。
。、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為學生發(fā)展而服務(wù):
在課堂上學生出現(xiàn)自讀不領(lǐng)悟,討論無結(jié)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fā)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積極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睍r,我引導學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著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理解,學生再理解“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轉(zhuǎn)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guān)系。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3
《秋游》這篇課文敘寫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去郊外秋游的活動,描繪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現(xiàn)了孩子們沉浸在大自然動人秋色中的愉悅感受和歡樂心情。
本課的課文教學,通過引導學生邊誦讀邊想象畫面,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走進文本,再讓文本走進學生。
有兩個自感覺較好的片段:
讓學生在把握各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時,讓他們學著用學過的詞語概括,如:第一自然段:金風送爽;藍天,除了用“一望無邊”,還可以用“無邊無際”;云朵:千姿百態(tài)、變幻無窮;農(nóng)田里,碩果累累;同學們盡情玩耍的.場景,歡天喜地、興高采烈、欣喜若狂。讓學生學著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詞語,真正理解所學的詞語。
第三自然段把三個顏色的詞“黃、紅、白”用作動詞描寫了農(nóng)田里莊稼成熟的一派豐收的景象,我讓學生結(jié)合《秋天到》這首兒歌里描寫果園的句子自創(chuàng)一個小節(jié):果園里,葡萄紫,梨子黃,棗兒紅,柿子高高掛,像一個個紅燈籠。學生讀著自己寫的內(nèi)容就別提有多興奮與自豪了!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4
《一面》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nèi)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xiàn)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guān)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fā)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上課之前我認真讀了教師用書。教師用書中這樣幫我們解讀課文“課文對魯迅的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緊緊扣住一個字──“瘦”。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從情節(jié)發(fā)展上,每到一個轉(zhuǎn)折處,便出現(xiàn)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激活想象,感悟魯迅置健康于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yè)的崇高品質(zhì)和頑強意志!
上課前,我讓孩子們討論:這篇課文學些什么?孩子們認為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是學習課文的重點。教學中,我決定尊重孩子們。就從這兩個方面去展開教學,并不從外貌描寫的句子去展開教學。
魯迅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是課文的教學重點,孩子們交流的時候并不踴躍,我想主要原因是孩子們對當時的.社會背景了解得太少,對魯迅先生也了解得太少。雖然在前兩課學習了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但是并沒有對孩子們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和深刻的認識。學習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學生實在是無法領(lǐng)悟文字里所蘊涵的那種凝重的感情。
因為是閱讀課文,我在教學中也沒有過多的追究孩子們,也沒有給他們提出更多的要求,更沒有把教師用書上的內(nèi)容灌輸給孩子們。文字的理解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能領(lǐng)悟的東西,不能強求孩子們也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理解的。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5
《青蛙看海》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事。告訴我們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從指導預習到第一課時的教學,孩子們對故事已經(jīng)熟讀成誦了。第二課時讀完課題,一個孩子敘述了故事大意后,我問孩子們“青蛙看到大海難嗎?”“不難!薄半y!薄安浑y!薄啊半y! 有的孩子把目光聚焦到“這有什么難的?”這句話。拋出的`問題太唐突了吧,讓我們來聽聽蒼鷹和青蛙的對話吧。一個說只要登上前面的那座山,就看到大海了。一個說山太高,沒有翅膀和長腿上不去。在這難與不難的碰撞中,孩子的思維之花悄悄綻放了。一個認為不難,輕而易舉,充滿鼓惑,一個卻高山仰止,望塵莫及。加上圖畫和語言的渲染,分角色朗讀一下子入情入境了。就這樣讓夢想破滅了嗎?就這樣想見卻不得見嗎?就這樣陷入失望的境地,垂頭喪氣,無可奈何了嗎?
小松鼠來了,她的鼓勵成了一盞不滅的燈,照亮了青蛙被失望和無奈浸透的心靈。她的陪伴給了青蛙無窮的力量,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終于到達了山頂,看到了波瀾壯闊,無邊無際的大海!拔医K于夢想成真了!焙靡粋夢想成真,這一切容易嗎?不容易!反反復復地讀“就這樣,青蛙跟著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jīng)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笨此破D難,筋疲力盡了,可一個“不知不覺”分明流淌著幸福和欣喜,融化了疲憊,只有大海,只有夢,只有那片蔚藍。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海,美麗而寬廣,神秘而充滿誘惑。怎樣才能看到她呢?如果你是小青蛙,那蒼鷹是誰呢?是老師和媽媽。小松鼠是誰呢?是朋友,是老師,是伙伴,是伴侶。是啊,有了指引,有了陪伴,有了鼓勵,我們就離那片還越來越近了。
美妙的課堂,幸福的享受,情感的洗禮,精神的共振,如此美麗,如此難忘。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6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與學生情意溝通,如何引導學生體悟課文語言文字的藝術(shù),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這些都是語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F(xiàn)以我教蘇教版第三冊《鄉(xiāng)下孩子》片段為例反思如下:
[教例]
過渡:是的,鄉(xiāng)下孩子的生活可真豐富多彩呀,書上是怎么寫的呢?想讀嗎?請小朋友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自由讀
互動評讀:誰讀得最好,好在哪里?你從他的讀書中聽出鄉(xiāng)下孩子的生活快樂在哪兒呀?
引導體驗:
1、“捉一只蝴蝶,能編織美麗的故事。
含一片草葉,能吹出動聽的歌曲!
。1)想象體驗:鄉(xiāng)下孩子捉一只蝴蝶就能編織美麗的故事。小朋友,如果你就是這位鄉(xiāng)下孩子,在草地上跑著、玩著,捉住一只蝴蝶,你會編織什么故事啊?
(2)嘗試體驗:鄉(xiāng)下孩子含一片草葉,還能吹出動聽的歌曲。你們想試一試嗎?(動手表演)
。3)欣賞體驗:你們想聽一聽那動聽的歌曲嗎?(放音樂)
。4)誦讀體驗:誰能像鄉(xiāng)下孩子一樣把這一自然段也讀得非常動聽,讓大家都感受到鄉(xiāng)下孩子的生活真快樂、幸福。▊別讀、賽讀、齊讀)
2、“割一籃野菜,撐圓了小豬的肚皮。
逮一串小魚,樂壞了攙嘴的貓咪!
看圖理解:撐圓
表演朗讀:讀出小豬的快樂
換詞理解:逮(捉)
樂壞了(快樂極了、高興極了)
演示理解:一串小魚
。4)感情朗讀:指導讀出小魚的多、,貓咪的快樂,體現(xiàn)鄉(xiāng)下生活的豐富多彩。▊別讀、同桌互讀、男女賽讀、齊讀)
過渡:如果你是鄉(xiāng)下孩子,在生活中你還會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大家來當小詩人:誰能照著書上的樣子來說一說:
拾一把稻穗,。割一籃青草,。采一束鮮花,!
感情朗讀或表演背誦第二、三自然段
[反思]
一、以人為本
本教學中,我關(guān)注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尊重學生的人格,相信學生的能力,開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從激發(fā)學生閱讀動機,到點撥引導學生體驗情感,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運用,一直到最后鼓勵學生朗讀背誦,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突出“以人為本”,學生個個要讀、愿讀、搶說、樂背。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讓學生獨自走進文中,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對話中各自構(gòu)建自己獨特的閱讀表象,產(chǎn)生了富有個性的閱讀體驗。學生是閱讀的主人,閱讀是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應該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體驗與理解。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開放學生,學生才會有自讀自悟的機會,課上才會產(chǎn)生多姿多彩的獨特感受與體驗。
二、以讀為主
以讀生趣,以讀生情,是本課教學特色。這首詩語言洗練而有童趣,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清新活潑,讀來令人如沐陽光,如嗅青草野花氣息,如聞童聲笑語,悅目賞心。《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在低年級的詩歌教學中,特別要注重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情境中體驗。在教學中,我不但在誦讀中“放飛”學生的心靈,而且在濃烈的朗讀氛圍(自由選讀、品讀、評議讀、表演讀、男女賽讀)和多種方式的情感體驗(如編故事、吹草葉、聽音樂、表演等)中讓學生充分去思、去想、去創(chuàng)造,讓他們真切的體會到了鄉(xiāng)下孩子生活的樂趣,領(lǐng)略到了詩文獨有的意境美。
三、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
過去的課堂,學生的思維是教師牽著走,現(xiàn)在我們提倡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感悟和見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掘?qū)W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痹诮虒W中,我在學生領(lǐng)悟詩文的基礎(chǔ)上,積極地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換位體驗,創(chuàng)造想象,也來當小詩人。此時,“情動而辭發(fā)”,學生個個處于一種躍躍欲試、呼之欲出的狀態(tài)。于是,智慧的火花不斷在課堂上迸發(fā),“捉幾只螞蚱,樂壞了可愛的公雞。挖一籃蘿卜,撐圓了小兔的肚皮。采一束鮮花,喜壞了年邁的奶奶!贝藭r,學生固有的靈性得以顯現(xiàn),原始的詩情得以生長,潛在的悟性得以喚醒,一個個稚嫩而富有靈氣的小詩人誕生了。他們擁有了歡樂、興趣,也擁有了自信、動力和成功。課堂真正充滿了活潑的生機!】傊,以讀書為主線,以感悟的培養(yǎng)為重點,給孩子留下機會,真正賞識孩子,就能看到孩子洞開的心靈之窗,就能聽到孩子發(fā)自心靈深處的聲音。孩子,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7
一、運用古代小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xiàn)代社會飛速發(fā)展,小學生們都生活在科技社會中,接觸到的都是動漫、電腦等等,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體會詩歌蘊藏的情感更難。因此,創(chuàng)設(shè)情景,奠定情感基調(diào)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通過網(wǎng)絡(luò)去查閱了有關(guān)這首詩的資料,在課前給學生介紹。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知道李白嗎?學生都知道他是唐朝人,寫了《靜夜思》這首古詩。然后我又問孩子們知道汪倫和他是什么關(guān)系嗎?他們都不知道。接下來,我馬上告訴他們,老師從網(wǎng)上查閱了李白和汪倫成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們想聽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都認真地聽老師講故事。(師講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游歷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jié)為朋友。于是就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游覽嗎?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崩畎滓豢,呀!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萬家酒店!崩畎谆腥淮笪颍坏珱]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后的.幾天里,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帶他游遍了當?shù)氐拿絼倬,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幾天就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通過資源共享,使學生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指導朗讀。
有人認為“詩歌是情感的藝術(shù),多媒體的介入,由于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梁,就能讓多媒體成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飽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怎樣用朗讀的加以體現(xiàn)?帶著這樣的思考,我播放古樂,創(chuàng)設(shè)情境,飽含深情地朗讀了詩句,學生讀出了李白為意想不到的相送而“驚喜”,從而體驗到了這份“比桃花潭水還深”的友情。
三、課外延伸,拓展學習。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教師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jié)合古詩詞誦讀的活動,穿插表示離情別緒的詩句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提供了古詩學習方法和六首送別詩,學生任選一首自學:《送元二使安西》、《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當學生遇到難點時,讓學生質(zhì)疑,教師適度地加以指導,對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拓寬。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8
1、這節(jié)課把握住了課文的兩個重點來教,一是科學性,一是文學性,并且能巧妙地借助吟頌法和聯(lián)想想象法來落實,有效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能自覺參與,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善于表達,激發(fā)了愛科學和愛文學的熱情,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2、在品味詩歌語言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學生對關(guān)鍵詞句的理解還不夠深刻,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比較少,說明對詩歌語言的揣摩理解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引導、研讀和訓練。
3、推測猛犸死因的時候,有些學生的想象過于離奇,與上古時期的氣候、地理條件等都相差太遠。說明學生的課前準備不足,對有關(guān)古代生物的知識了解太少,知識不夠廣闊。以后應指道他們開闊視野,廣泛吸收各類知識的營養(yǎng),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9
通過一堂課的教學,我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堂中讀詩、背詩積極性非常高,效果良好。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兩點做得尤為好:1、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朗讀訓練。由于詩歌語言簡潔且凝練,反復朗讀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加上學生年齡較小,愛玩好動。我在朗讀訓練中,多次采用音樂、錄音、錄像等多種輔助手段,刺激學生感官,激發(fā)他們興趣。運用畫面,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運用媒體,展現(xiàn)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壯麗景象、雄偉氣勢,幫助學生讀出語氣;運用音樂,烘托、渲染氣氛,使學生的配樂朗讀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表達詩意。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輕松,孩子們讀詩熱情高漲。2、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我也十分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詩歌教學難度大,常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雖說通過反復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詩歌抽象表達的特點會給學生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因此,我在指導朗讀過程中,多次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了雄偉的萬里長城和壯觀的京杭大運河。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所以,學完了課文,學生就完全能做到帶著自豪感,有感情地誦讀詩歌了。
通過教學,我感到這堂課既有收獲,也有不足。在重視詩歌朗讀的同時,對字詞教學有些忽視,尤其是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不夠重視。詩歌中字詞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又不能采用以詞解詞這種簡單的方法。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將深奧的詞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讓教學更完美。這是我想在以后的詩歌教學重點研究的問題。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0
【教學要求】
。、發(fā)現(xiàn)漢字具有偏旁表義的特點。
。、引導學生積累詞語,鞏固學過的字詞。
。场⒂幸庾R的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
4、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教學重點】
識字及口語交際。
【教學難點】
如何創(chuàng)設(shè)情景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課時】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考考你們的記憶,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哪些識字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加一加,減一減等識字方法)
今天,我們來看一看誰能從“我的發(fā)現(xiàn)”中發(fā)現(xiàn)什么新的內(nèi)容。
2、展示課前板書:鋼 銅 鐵 釘
、 誰來當小老師教小朋友們讀一讀這幾個字?
提醒學生把其中的兩個生字多讀幾遍。
、 問:你們發(fā)現(xiàn)這幾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對,都有一個金字旁(用紅粉筆板書出來)
那么這說明了這幾個字都和什么有關(guān)呢?(與金屬有關(guān))
對了,同樣衣字旁表示這些字都與服裝、被子等有關(guān),而病字頭表示這些字都與病痛有關(guān)。
邊說邊板書:金字旁 與金屬有關(guān)
衣字旁 與服裝、被子等有關(guān)
病字頭 與病痛有關(guān)
⑶ 出示生字卡片,讓生一起來把這些字讀一讀:
開火車讀。
對于生字的讀音要特別注意讀正確。
后鼻音:釘、疼、痛、瘋
“裙”是二聲,“襖”讀三聲。
。、師小結(jié)歸納:
漢字的偏旁有表義的構(gòu)字特點。
。、給生字組詞,能組幾個就組幾個。沒組對的師要及時糾正。
二、日積月累
。、完成“我會填”:
⑴ 抽生把所學過的`數(shù)量詞復習一遍。
可參考教室內(nèi)的實物說一說。如:一把椅子、一張桌子、一臺電視、一扇門等。
⑵ 填詞練習:
、 讓生先自己獨立在書上填寫。
② 小黑板出示:一只( ) 一個( ) 一把( )
一塊( ) 一條( ) 一盤( )
抽生回答。老師板書。
、 鞏固練習:你問我答:
同桌互相合作練習,一個問,一個答,把自己想到的數(shù)量詞說出來,填上恰當?shù)脑~語搭配。
2、完成“我會讀”:
摘蘋果,認詞語:
、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撕枚嘤执笥旨t的蘋果,想要嗎?要想得到這些蘋果,必須準確讀出蘋果后邊的詞語,能行嗎?
、 師在黑板上貼出“蘋果”,每個“蘋果”后面都有一個詞語。
抽生上臺摘蘋果,摘一個蘋果,就大聲地將蘋果后邊的詞語讀出來,讀正確了,全班跟著讀三遍,然后就把蘋果拿下去,否則蘋果就得重新上樹。
、 全班看著書齊讀詞語,可采用豎著讀、橫著讀的方式,也可邊拍手邊讀詞語。
、 讀詞語比賽:
全班分成4個大組,比賽讀詞語,老師打分。讀得正確、流利、聲音響亮、吐字清晰、無錯字的一組為優(yōu)勝。
。场⒆x讀背背:
、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兒歌《走山路》,這首兒歌是以繞口令的形式出現(xiàn)的,學完以后,我們大家來比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背下來,而且背得又快又好。
⑵ 讓生自由讀兒歌?赡x,大聲讀,想象讀。
、 邊讀邊看邊思考:圖上畫了哪幾種小動物,它們在干什么?(有小豬、小兔和小鹿;它們一起手拉手地走山路)
抽生回答。
、 全班齊讀兒歌。不要求很快的語速。
⑸ 誰愿意來試著背一背這首兒歌?
抽生背誦?啥喑閹讉。背完評價。
、 全班一起背誦,不會背的可看著書讀。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1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寫楚王只好認輸。
在教學這節(jié)課之后,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由于本篇課文故事性強,讀來使人很受感染,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
為了使本節(jié)課發(fā)揮最大效益,課前我鼓勵學生練習排課本劇,把枯燥的說教與乏味的朗讀轉(zhuǎn)化為生活場景,這樣我想更易于被學生所理解、所接納。加之表演又是孩子喜歡的節(jié)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shè)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在今天的課堂上,我選取有利時機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同學們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過程中,同學們能開動腦筋,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這是我始料未及的。當時我真感覺自己是課堂上最幸福的人,同時我又有一個念頭從腦海中閃過:讓課本劇成為了語文教學的延伸。
同時,課本劇的展示,會很自然地幫助學生接受課文中所蘊含的教育意義。從而達到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目的。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痹僬,這對于表演的學生來說,既是對文本深度理解和接受的過程,又是他們思維發(fā)展、交際能力提升的過程,更是他們感受語言魅力的過程。而對于觀看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不敢直接參與表演,但在觀看時他們肯定也會受到感染,產(chǎn)生一些新的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如果讓我來演,我會……”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一個讓文本意蘊躍進的過程。以上這些,在本節(jié)課中我和學生一起成長,做到了,所以我很欣慰!
二、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學生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著不少的不足:
第一、引導學生讀書不夠,沒有通過讀書,感受晏子的智慧。只有當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才能真正感受晏子語言的妙處。
第二、在同學們表演課本劇的過程當中,對學生的點評不夠。
第三、由于時間緊,學生們小組活動的時間太少,沒有讓學生們放開手腳,如果讓每個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展示一下,再評選出優(yōu)秀向全班展示匯報,這樣會更體現(xiàn)出教學中的民主,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注意這點。
第四,由于課堂時控觀念不強(這是自己以往教學中的“老病”),因而對于課文中的一些寫作方法,如首尾呼應,晏子語言的嚴密推理等;寫作順序,如事情發(fā)展的順序?qū)懼笇Р粔?這是最遺憾的地方。
總之,反思這節(jié)課,今后我應該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1、不斷學習,積累、總結(jié)經(jīng)驗,讓自己的課堂更豐滿;
2、優(yōu)化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力求做到:讓學生一課一得;
3、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形成語感,積累語言,并將積累的語言運用到習作中。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2
本課我的教學設(shè)計是比較活的和比較鮮明的,設(shè)計面比較廣,從復習引入生字學習,再從拼音引出句子學習,再來學拼音,跳躍比較大,也許是因為內(nèi)容不集中,所以學生比較興奮,課堂紀律有點糟糕。如何教學整合新教材,上課既有序又靈活,讓學生真正做到活而不亂,這是新課堂改革真正落實到課堂的關(guān)鍵所在。
復習引入是課的開始,是比較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我采用讓學生自己回憶學過的復韻母,然后再一起讀,這樣讓學生的原有知識得到應用,比教師出示韻母直接讓學生讀效果要好。我由復習的音節(jié)拼讀引出了今天要學習的生字“有”,然后請大家看字型,并用“有”來說話,這個環(huán)節(jié)比較成功,所有同學能認讀這個字。但是這也使得整個復習過程比較長,揭示本課要新學的拼音比較晚了。
在教學中“ie”的過程中,我請大家拼讀dié,”你們會疊什么?以此引出句子“課后,大家一起疊飛機、疊小船、捏泥娃娃,有趣極了!痹谶@里我覺得把拼音、句子還有生字教學整合起來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我由疊飛機引出了飛機這兩個生字的教學,我先問學生“你看見過飛機嗎?飛機是什么樣子的?”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大家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來,有時候,教師一個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不但可以使教學環(huán)節(jié)出彩,更有助于維持課堂秩序。學生聽見感興趣的問題,立刻會回過神聽老師同學講課,這也是教師備課特別要備的提問問題之一。接著我請大家自己到課本上找,小朋友除了疊飛機,還做了什么?在找的過程中其實在培養(yǎng)孩子自己閱讀句子的能力,這里我只是請大家自己讀,其實可以大家合作討論一下再讀。接著我們做了猜一猜的游戲,學生拼老師出示的音節(jié),然后把動作做出來,在做動作時,其實就是結(jié)合了課中操,滿足了孩子動一動的愿望。我提示的這些活動也為后面做了鋪墊。后面我設(shè)計的是句子的改寫,“課后,大家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趣極了!边@個想法是好的,但是一下子請學生說,他們不能說出三個活動那么多,有的句子也不能說完整。這就是教學要拔高學生就要設(shè)計有剃度的過程,可以讓孩子先自己說說課后還有哪些活動,然后四人小組說說,來填填這個句子。這樣事先分層次的學習了,后面再請大家說句子效果會理想得多。由于前面的時間太長了,er的教學雖然引入的不錯,但學生已經(jīng)沒有精神來學習了,感覺學習er比較匆忙,學生寫得不怎么扎實。我還引入了兒話等的說法,請孩子自己說兒話音,這對于孩子來說太難了!
總體我覺得過度銜接比較自然,但是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上可以再作適當調(diào)整,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新拼音的教學。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3
我們一(3)班的學生表現(xiàn)能力強、朗讀很有特色,因此在一年級家長開放活動中,我挑選了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jīng)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用處。課文較為簡單、易懂,在教學中我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使學生在較輕松的課堂氣氛中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
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采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tǒng)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讓他們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學生通過充分地、饒有興趣地讀文,理解了課文,培養(yǎng)了語感。
另外識字教學也是本堂課的特色。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自學生字的'能力。課堂中,他們一個個登臺亮相,做小老師,聲音響亮,語句連貫,滿是自信,家長們紛紛向孩子翹起了大拇指。
課堂的不足:由于識字教學用時過多,導致后面的內(nèi)容明顯縮水,沒有時間進行寫字指導,看來如何提高新教材的課堂效率,還得繼續(xù)研究。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4
離別,一個傷感的話題。雖說“若是兩情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但誰愿意讓沉甸甸的思念、牽掛縈繞著,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文人重情,因而文人之間的離別常常會演繹成一段動人的故事,如李白與孟浩然的黃鶴樓之別。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其實就是 作者對詩句的一種解讀,并將這種解讀呈現(xiàn)在動人的故事中,從而使讀者在讀文中獲得對詩句內(nèi)涵、意境的深刻感悟。閱讀這種文章,基本的方法是:詩文對照。這一點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學生也并不陌生,學文之前大多已能瑯瑯背誦。
針對如此學情,我們的教學還能僅僅著眼于“詩文對照,理解詩意”嗎?不。我們要努力達到的目標,是向文本深處行進,讀懂送別中流露的“情”,學習文章表達情感的方式。目標決定方向,方向決定方式,于是,《黃鶴樓送別》一課的教學,定位于——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一、詩文對照,初解詩意。
學生對《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絕不是一無所知。初讀之后,已大致了解詩句講的是暮春三月,孟浩然要去揚州,李白在黃鶴樓為他送行。也能或多或少地感到詩人想要表達的依依惜別之情。當然,如此粗淺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想要獲得進一步的理解,必須詩文對照。高年級的學生,應該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文包詩的學習方法。于是,從“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讀懂了“故人西辭黃鶴樓”;從“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讀懂了如此美景,便是詩句中的“煙花三月”;從“順江東下,前往揚州”讀懂了詩句中的“下?lián)P州”;從“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讀懂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該放手時且放手,讓學生去文中讀一讀,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于是,詩的意思便了解了。很不喜歡那種為了突出學法指導一味地將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歸零”的做法。事實上,漠視學情的學法指導正是不重視學法指導的體現(xiàn)。
二、品讀場景,涵詠真情。
《黃鶴樓送別》一文,將送別時的三個場景娓娓敘來,細細描繪,無需畫面的呈現(xiàn),音樂的渲染,就那樣“洗盡鉛華,素面朝天”,讓學生走進文字中,步入畫面中,咀嚼,品味,潛心會文滋味長,文的背后的那份情,便悄悄地撞擊心弦了。
首先,是“‘觀賞’美景”!耙粫䞍貉鐾{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那不是真正的觀賞,是掩飾離愁,是排遣別情,是將依依惜別的情意深深地藏在心底啊。為什么藏呢?“情深深,雨蒙蒙”那樣地唱不行么?“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那般地哭不可以么?不,那不是屬于李白和孟浩然這樣的男子漢的離別,他們藏著的別情后,是滿腔的深情,真情和豪情!細細地品讀一個“藏”,讀懂的是藏不住的.情,直抵人的心懷。
然后,是“敬酒話別”。人常道:言為心聲。送別的話語里傾訴的是心聲,滿滿的酒杯里裝著的是情意。敬仰情,感激請,留戀情;師生情,手足情,朋友情,酒滿情更滿。而孟浩然語重心長的勸慰中,是關(guān)心,是愛護,是對友情的珍視,信任。薄酒一杯酬知己,一個是“請滿飲此杯”,一個是“一飲而盡”,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傳遞的都是那不朽的友情,那樣真摯,那樣深情。
最后,是“佇立吟詩”。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孟浩然登上小船,白帆翩然遠去,李白佇立江邊,凝視江面,既然是“凝視”,他的視線應該有一個焦點,那個焦點,便是漸行漸遠的孟浩然。縱然是孟浩然乘坐小船已消失在水天相接的盡頭,視線卻能飛越千山萬水,久久地追隨,隨著牽掛的人兒走向海角天涯。因為人有情,物也有了情,“一切景語皆情語”,古人習俗“折柳相送”,“柳”——“留”諧音,那楊柳依依似乎也在伸手依依地挽留;那點點沙鷗仿佛也在一路追隨相送,聲聲呼喚珍重;那一江春水綿綿不絕地流淌,訴說著思念和祝福綿綿無絕期,真摯深厚的友誼在天地間長存,永世不絕。而文末的一個省略號,又蘊含著多少道不完的情!
就這樣,細細地讀,慢慢地品,味有了,情懂了,心動了,這一份依依惜別的真情,深情和豪情,如一棵樹,在心頭靜靜地長起來了。
三、反復誦讀,讀中抒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為何?文采斐然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詩中動人的情。原來,詩跟人一樣,有了情,便有了生命,便能生生不息地傳承。所以,多少年歲月流逝,靜靜佇立的黃鶴樓在訴說著這個動人的故事;長江水滔滔不絕,在吟唱著這一份感人的友情。一遍遍地誦讀,漸漸地,便分不清詩中的情,自己的情,只知道強烈的感情噴涌而出,融進這千古的絕唱——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一千多年過去了,人們傳誦著這首動人的詩。著名詞曲作家陳小奇將它改寫成了一曲《煙花三月》,歌詞就是一首詩,寫得情意綿綿。課堂上,歌不必聽,歌詞卻很值得一讀。用心地讀一讀,一切盡在詩中了——牽住你的手,相別在黃鶴樓。波濤萬里長江水,送你下?lián)P州。真情伴你走,春色為你留,二十四橋明月夜,牽掛在揚州。揚州城,有沒有我這樣的好朋友?揚州城,有沒有人為你分擔憂和愁?揚州城,有沒有我這樣的知心人?揚州城,有沒有人和你風雨同舟?煙花三月,是折不斷的柳;夢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遠影碧空盡,才知道思念總比黃花瘦……
四、讀寫遷移,表達真情。
作為高年級的學生,僅僅讀懂文章表達的情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習課文表達情感的寫法?v觀全文,在送別的三個場景中,或借景抒情,或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語言表達情感,使文章洋溢著感人的情意。細細回味,擷取生活中的一個場景,學習運用這些方法來表達與朋友間的友情,與家人間的親情……一則小練筆,由“得意”走向“得言”,“情”便如溪水般自然、活潑地向前流淌。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5
在前不久我執(zhí)教了《孔子拜師》一文,深深地被孔子這種勤學好問,孜孜以求的 學習精神而感動。在執(zhí)教這一課時設(shè)計了以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nèi)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學生結(jié)合文中的'重點語句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偎傆X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谇泛吐尻栂嗑嗌锨Ю铮鬃语L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③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
④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輰W習是沒有止境的。
、迯拇耍鬃用刻觳桓呃蠋熥笥,隨時請教。
(2)談老子
、佟澳憔褪强浊鸢。犝f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诶献右舶炎约旱膶W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學生根據(jù)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學生在讀中悟情,往往比單純講解更細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課文不是無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領(lǐng)會好課文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單單依靠他人講解,分析說明是不行的,學生必須要自己朗讀,才能體味和揣摩出課文內(nèi)在意蘊。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蓖ㄟ^深情朗讀,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課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躍上紙面,課文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聞于耳,銘于心。學生便可以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升華。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蘊藏著無限的潛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動心靈的秘訣,是打開人的心靈的一把金鑰匙。“教貴情濃”,語文課程只有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精神滋養(yǎng),他們在成長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實,才會有產(chǎn)生偉大情感的基礎(chǔ)?梢韵嘈,當我們的語文課上到處都有情感的綠洲時,學生們的情感發(fā)育必將也是果實累累,而同學們上語文課的興趣也必然會長盛不衰。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中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語文的課后反思11-26
語文教學課后反思02-14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02-24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03-01
語文教學課后反思簡短10-11
課后反思的七要的語文教學反思01-20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通用30篇)03-30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5篇03-01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5篇)03-01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4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