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上冊語文《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
1、能讀會寫“碣、澹、竦峙、蕭瑟”等生字詞。
2、理解、積累“澹澹、竦峙、蕭瑟、聽取、別枝、若、次、以、見”等文言詞匯。
3、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和詩歌五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4、準確朗讀并默寫。
【能力目標】
1、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2、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德育目標】
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本課所選的五首古代詩歌,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極富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烘托點染,形象傳神;有的以景寓情,蘊含理趣。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韻律反復朗讀,帶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詩的內涵,品出詩的情味。
2、聯(lián)想、想像法。這五首詩語言優(yōu)美、精練,內涵豐富,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鼓勵學生充分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從形神入手,領會感情。
3、討論、點撥法。教師藝術地設問,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 CAI 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觀滄!,感受詩中洋溢著的飽滿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學習王灣《次北固山下》敘事寫景的哲理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從了解燦爛文學入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習興趣)
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fā)展得最有成就?(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發(fā)端,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五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指導學習《觀滄!
1、解題。(投影)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后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lián)系。
2、誦讀:
、 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投影:
碣石(jié) 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蕭瑟(sè)
提示:詩歌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 教師聲情并茂配樂范讀,通過富有魅力的節(jié)奏、韻律直觀地再現(xiàn)詩的音韻美。學生輕聲跟讀。
、 指名學生朗讀(或集體朗讀)。
3、研習詩歌內容:
、 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容:
投影:
、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以觀滄海:以,表目的連詞。
山島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慶幸。至,極點。慶幸得很,好極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滄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古詩文中“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于滄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應理解為“鵲驚蟬鳴都出現(xiàn)于半夜明月清風的境界之中”。
、 品評探究,領會詩的意境美:
、 教師講解: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東臨碣石,以觀滄!遍_篇點題,交待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坝^”字統(tǒng)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十句寫觀海所見。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從大處落墨,從全景寫起,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動蕩的氣勢。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接著山島寫草木,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展現(xiàn)了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從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tài),而且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人面對迷人的海上風光,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何等氣魄!
、 學生合作探究:哪些語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詩人是懷著怎樣的感情繪制大海形象的?
教師點撥:此詩前一部分寫大海景象,視野廣闊,也能見出詩人胸懷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氣象則略遜一籌!叭赵轮小彼木鋵懘蠛,全用虛寫,卻表現(xiàn)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tǒng)一中國解除了后顧之憂。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
小結:“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f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里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fā)讀者的想像,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xiàn)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4、學生自由誦讀并背誦全詩。
三、研讀《次北固山下》
1、解題: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聞名。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
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
2、誦讀:
、 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 教師領讀兩篇,學生自由誦讀。
3、研習詩歌內容:
、 疏解詩句:
客路,指旅途。鎮(zhèn)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行舟”相對應。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鄉(xiāng)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書,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
、 整體把握:
問:
、 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圖景嗎?為什么要特別提到“潮平”?
、 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 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 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俺逼健币徽Z,為下句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 由于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食他鄉(xiāng),久不得歸,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給他傳遞家書。
、 名句賞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lián)的作用,也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叭丈鷼堃埂薄按喝肱f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跟“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顯得開朗一些。
4、學生練習背誦全詩。
四、課堂練習
投影:
1、文學常識填空:
、 《觀滄!芬辉娺x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__________見稱。他與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三曹”。
、 《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次”意為__________,該詩作者為唐代詩人__________。
2、根據課文填空: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舊年。
、 ____________________,風正一帆懸。
3、下面的譯句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A、日月的運轉,就像從海中升起;星漢的明亮就像從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運行,星漢好像在海里照耀。
C、日月星辰的運行與燦爛,都好像出于滄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運行與燦爛,假如都能出于滄海之中。
【 初一上冊語文《古代詩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5-03
七年級上冊《古代詩歌四首》教學設計05-10
古代詩歌改寫訓練教學設計:《夜雨寄北》11-02
七上《古代詩歌四首》 教學設計05-10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通用10篇)08-04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4-10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05-04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05-04
關于初一語文知識點總結:《古代詩歌五首》09-09
《古代詩歌四首》導學案設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