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AⅤ免费|欧美 女 码 一区二区|国产明星视频愉拍在线|亚洲精品视频三级在线看

    1. 
      

      <cite id="zyqvt"></cite>
      1. <strike id="zyqvt"><table id="zyqvt"></table></strike>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古詩詞賞析

        時間:2024-10-14 12:34:36 林惜 古詩大全 我要投稿

        (優(yōu)秀)古詩詞賞析

          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fēng)、往體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詞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yōu)秀)古詩詞賞析

          古詩詞賞析 1

          《夜泊牛渚懷古》

          作者: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注解】:

         。、西江:古稱約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長江為西江,牛緒也在西江這一段中。

          2、謝將軍:東晉謝尚,今河南太康縣人,官鎮(zhèn)西將軍,鎮(zhèn)守牛渚時,秋夜泛舟賞月,適袁宏在運租船中涌已作《詠史》詩,音辭都很好,遂大加贊賞,邀其前來,談到天明。

          【韻譯】: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

          天空湛藍湛藍沒有一絲游云。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

          徒然記起了東晉的謝尚將軍。

          我也是一個善于吟唱的.高手,

          但識賢的謝尚如今難得有聞。

          知音難遇明早只好掛帆遠去,

          前景宛若深秋楓葉飄落紛紛。

          【評析】:

          望月懷古,抒發(fā)不遇知音之傷感。首聯(lián)開門見山點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頷聯(lián)由望月過渡到懷古。從謝尚聞袁宏詠史事件中,領(lǐng)略到對于文學(xué)的愛好和對才能的尊重,是與地位高低無關(guān)的。頸聯(lián)是由懷古回到現(xiàn)實,發(fā)出感慨,抒發(fā)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聯(lián)宕開寫景,想象明朝掛帆遠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涼寂寞。

          寫景清新雋永而不粉飾抒情豪爽豁達而不忸怩作態(tài)。

          詩為五律,卻無對偶。有人認(rèn)為李白才高,放逸不羈,興之所至,隨口諷誦,不顧及對偶。此說自有其理。

          古詩詞賞析 2

          賞牡丹

          朝代:唐朝 作者: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譯文

          庭前的芍藥妖嬈艷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開花的季節(jié)引得無數(shù)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長安城。

          注釋

          妖:艷麗、嫵媚。

          格:骨格。牡丹別名“木芍藥”,芍藥為草本,又稱“沒骨牡丹”,故作者稱其“無格”。在這里,無格指格調(diào)不高。

          芙蕖:即蓮花。

          國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絕,艷麗高貴。

          京城:指唐朝的京師長安,長安是唐代的首都、京城。

          賞析/鑒賞

          此詩乃贊頌?zāi)档ぶ鳎滟濏炛址ǎ擞靡直藫P此的反襯之法。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牡丹的姿色,而是從側(cè)面來寫牡丹。詩一開始先評賞芍藥和芙蕖。芍藥與芙蕖本是為人所喜愛的花卉,然而詩人贊頌?zāi)档,乃用“芍藥妖無格”和“芙蕖凈少情”以襯托牡丹之高標(biāo)格和富于情韻之美。“芍藥”,本來同樣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花卉,但據(jù)說到了唐代武則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藥之艷衰”(王禹傅《芍藥詩序》)。以至有人將牡丹比為“花王”,把芍藥比作“近侍”。此處,劉禹錫也懷著主觀感情,把芍藥說成雖妖嬈但格調(diào)不高。“芙蕖”,是在詩文中常以清高潔凈的面目出現(xiàn)的花卉,但劉禹錫大概因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緣故,說她純潔而寡情。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凈、格、情四種資質(zhì),可謂花中之最美者。

          前兩句用的是抑彼揚此的手法,為牡丹的出現(xiàn)作鋪墊,而第三句筆鋒一轉(zhuǎn),從正面贊頌?zāi)档!拔ㄓ小币辉~,突出強調(diào)了只有牡丹才配稱“真國色”,表明了詩人對牡丹的偏愛!皣煜恪眲t成了當(dāng)時對牡丹的定評,也為后人所樂于接受和沿用。牡丹是花中之王,“百般顏色百般香”(邵雍《牡丹吟》)。但此詩卻只字未提牡丹的色香,僅說“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這句表現(xiàn)了人們傾城而出觀賞牡丹的熱鬧景象,以此贊頌?zāi)档槿速p愛的傾國之色。牡丹在詩人眼里,她姿色超群,是國中最佳“美人”。由于牡丹具有無與倫比的姿色,競使得花開時節(jié)京城轟動,人們競相品賞,生動地描述了當(dāng)時的時尚,說出了多數(shù)人的心聲。這里“動”字用得極妙,仿佛使人看到了當(dāng)時人們?yōu)榱擞^賞牡丹而萬人空巷、人頭攢動的生動場面。

          這短短四句詩,寫了三種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詩人豐富的審美思想。詩人沒有忘記對芍藥與荷花美好一面的贊譽,卻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無窮。作為花木,本來無所謂格調(diào)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詩人用擬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動地把自然美變成了藝術(shù)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牡丹芳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

          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

          照地初開錦繡段,當(dāng)風(fēng)不結(jié)蘭麝囊。

          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

          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tài)隨低昂。

          映葉多情隱羞面,臥叢無力含醉妝。

          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

          濃姿貴彩信奇絕,雜卉亂花無比方。

          石竹金錢何細碎,芙蓉芍藥苦尋常。

          遂使王公與卿士,游花冠蓋日相望。

          庳車軟輿貴公主,香衫細馬豪家郎。

          衛(wèi)公宅靜閉東院,西明寺深開北廊。

          戲蝶雙舞看人久,殘鶯一聲春日長。

          共愁日照芳難駐,仍張帷幕垂陰涼。

          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還文勝質(zhì),人心重華不重實。

          重華直至牡丹芳,其來有漸非今日。

          元和天子憂農(nóng)桑,恤下動天天降祥。

          去歲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無人至。

          今年瑞麥分兩岐,君心獨喜無人知。

          無人知,可嘆息。

          我愿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妖艷色。

          少回卿士愛花心,同似吾君憂稼穡。

          翻譯/譯文

          牡丹香,牡丹香。黃金色的花蕊與紅玉般的花瓣一同綻放,千片紅色花瓣就像天邊的云霞一樣爛漫,上百紅花掛在枝頭就像燈燭般明耀。照映著地面就像剛剛打開的紅錦緞一樣,在風(fēng)中沒有結(jié)出蘭麝囊。(與牡丹一對比)仙人的花樹也顯得單調(diào)無色,王母娘娘的桃花則是又小又無香;ㄉ蠚埩舻穆端p盈使牡丹泛起紫色的艷光,(牡丹)在朝陽的照耀下泛著紅光。紅色和紫色深深淺淺交相輝映正面和反面萬種形態(tài)在俯仰間依次顯露出來。襯著綠葉多情的隱藏嬌羞的面容,無力地臥在花叢中像美人帶著醉妝。(牡丹如美人一般)時而帶著低低地嬌笑好像掩起了口,時而凝神思量埋怨情人如同斷腸。牡丹你的芳姿和高貴的色彩一定是奇絕的,其他的雜卉亂花都不能相比,石竹花金錢花何其細碎,芙蓉花芍藥花實在尋常。于是王公貴族和官卿士子,每日來游賞牡丹的冠蓋擁擠相望。矮車軟輦的是高貴的公主,香衫寶馬的'是豪門公子。衛(wèi)公宅靜靜地閉起北院,西明寺深開了北廊,游戲的雙飛蝶看人日久,黃鶯的殘?zhí)湟宦暣喝者長。一起發(fā)愁花期將過,依然張著帳幕垂下陰涼;ㄩ_花落共二十日,一城的人都為它癡狂,三代的文人爭相稱頌,人心重視外貌的華麗不重視內(nèi)質(zhì),重視外貌的華麗一直到牡丹,它是由有來的并非今天獨有。元和天子心憂農(nóng)桑,憐憫治下百姓感動上天使上天降下吉祥。去年的好稻谷生出九個穗,可田中冷清沒有人去。今年的好稻谷分出兩穗,君王的心獨自高興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知道,可曾嘆息。我希望暫時有造物主一樣的魔力,減少一些牡丹妖艷的顏色。稍稍的改減一些卿士的愛花心,讓他們和我們君王一樣心憂農(nóng)業(yè)。

          賞析/鑒賞

          在白居易的筆下,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夸張,巧妙的擬人等等,融各種藝術(shù)手法于一爐,使這首詩猶如一幅國畫,工筆之處細膩,寫意之處馳騁,把牡丹的豐姿神韻韻,盡行托出,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唐人吟詠牡丹詩歌的語言,以淺切、流暢為主,象白居易的詩"意深詞淺,思苦言甜。"(袁枚)他的《買花》詩以"欲見之者易諭(白居易)為目的,寫的平易近人。"其他詩人牡丹詩的語言也都表現(xiàn)了這一特點。如令狐楚有首《赴東都別牡丹》

          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

          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

          語言簡樸,明白如話,愛花之情,離開長安這牡丹花都前往東都洛陽的惜別之意溢出詩外。劉禹錫也寫了一首《和令狐楚公別牡丹》

          平章宅里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

          莫道西就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

          同樣是淺切流暢,話別之中含有深深的蔚藉。兩首詩合在一起讀,如話家常一般,卻又含有深情,運用白描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個情深詞顯的優(yōu)美境界。正因為這種語言淺切流暢的特點,才使詩人較多地運用了白描手法,幾筆便勾出一幅生氣盎然的圖畫,含不盡之意于詩外。徐凝有首《牡丹》詩: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tài)破朝霞。

          詩中有典故,有想象,有夸張,有擬人,但詩的語言又是十分流暢、生動的,讀起來朗朗上口,借助白描手法,天然之中見真諄,發(fā)人清新之思。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淺切流暢的語言,使詩歌易唱、易記,便于流傳。盛唐詩人李正封有兩句描寫牡丹的詩:"國色朝酣灑,天香夜染色。"含蓄、典雅,對仗工整;劉禹錫《賞牡丹》詩中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句,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都把牡丹推崇到"國花"的地位,但是流傳至今,李正封的詩句被后人簡化為"國色天香",而劉禹錫的詩句卻完整地為人們傳詠,這個例證生動地說明淺顯、流暢的詩句,更利于流傳和讓人接受。

          唐人吟詠長安牡丹的詩歌,對后世產(chǎn)生很大影響。唐以后描寫牡丹的作品日見繁多,引起了歷代作家對牡丹極大推崇,成為我國詠物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甚至還發(fā)展到別的藝術(shù)領(lǐng)域,當(dāng)詞興盛起來,宋朝前后的牡丹也成為詞的吟詠對象。再往后的曲、戲劇、小說等文藝體裁也都出現(xiàn)一些描寫牡丹的作品,同時還產(chǎn)生了許多趣聞、軼事,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等。唐人吟詠牡丹詩歌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shù)美,加深和影響了我國人民對牡丹的喜愛。

          古詩詞賞析 3

          《關(guān)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翻譯

          關(guān)關(guān)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采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譯文二

          雎鳥不停地在水中的綠洲上和鳴歌唱。

          文靜美好的少女,是少年心中的好配偶。

          長長短短的荇萊,在船的左右兩邊求取。

          文靜美好的少女,是少年日夜美好的追求。

          文靜美好的少女難以追求,朝思暮想,魂牽夢繞。

          思悠悠,思悠悠,唉!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的荇萊,左邊右邊來采摘。

          對那文靜美好的少女,鼓瑟彈琴迎她過來。

          長長短短的荇菜,左邊右邊來挑選。

          文靜美好的少女,敲鐘擊鼓讓她笑逐顏開。

          注釋解釋

          關(guān)關(guān):象聲詞,雌雄二鳥相互應(yīng)和的叫聲。

          雎鳩(jū jiū):一種水鳥名,即王鴡。

          洲:水中的陸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賢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體態(tài)美好的樣子。窈,深邃,喻女子心靈美;窕,幽美,喻女子儀表美。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ìng)菜:水草類植物。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地擇取荇菜。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隱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義同“求”,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覺。寐,入睡。又,馬瑞辰《毛詩傳箋注通釋》說:“寤寐,猶夢寐!币部赏ā

          思服:思念。服,想。 《毛傳》:“服,思之也。”

          悠哉(yōu zāi)悠哉:意為“悠悠”,就是長。這句是說思念綿綿不斷。悠,感思。見《爾雅·釋詁》郭璞注。哉,語氣助詞。悠哉悠哉,猶言“想念呀,想念呀”。

          輾轉(zhuǎn)反側(cè):翻覆不能入眠。輾,古字作展。展轉(zhuǎn),即反側(cè)。反側(cè),猶翻覆。

          琴瑟友之:彈琴鼓瑟來親近她。琴、瑟,皆弦樂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動詞,此處有親近之意。這句說,用琴瑟來親近“淑女”。

          芼(mào):擇取,挑選。

          鐘鼓樂之:用鐘奏樂來使她快樂。樂,使動用法,使……快樂。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雎》出自《詩經(jīng)·國風(fēng)·周南》,為中國先秦時代民歌。是《詩經(jīng)》的首篇,又為十五國風(fēng)第一篇。詩中許多句子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傳頌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贊揚她的“美狀”,又贊揚她的“美心”,可說是前后呼應(yīng),相輔相成。又如“輾轉(zhuǎn)反側(cè)”句,極為傳神地表達了戀人的相思之苦,后來白居易《長恨歌》“孤燈極盡難成眠”,喬吉《蟾宮曲·寄遠》“飯不沾匙,睡如翻餅”,都是從這里化出的名句!对娊(jīng)》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xué)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

          《詩經(jīng)》是漢族文學(xué)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

          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jīng)》。現(xiàn)存的《詩經(jīng)》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據(jù)說《詩經(jīng)》中的詩,當(dāng)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zhì),可分成風(fēng)、雅、頌三類!帮L(fēng)”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國風(fēng),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把拧卑ㄐ⊙藕痛笱牛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绊灐卑ㄖ茼、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于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絀,詩味不多。

          《詩經(jīng)》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zhàn)歌、頌歌、節(jié)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它內(nèi)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fēng)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說,《詩經(jīng)》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而《詩經(jīng)》的語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jì)到公元前6世紀(jì)漢語概貌的最重要的資料。

          詩文賞析

          《國風(fēng)·周南·關(guān)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占據(jù)著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jīng)》的第一篇,而《詩經(jīng)》是中國文學(xué)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zhì)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chǎn)生的年代應(yīng)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xué)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guān)雎》。

          當(dāng)初編纂《詩經(jīng)》的人,在詩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種用意,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認(rèn)為《關(guān)雎》是隨便排列在首位的!墩撜Z》中多次提到《詩》(即《詩經(jīng)》),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關(guān)雎》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他看來,《關(guān)雎》是表現(xiàn)“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漢儒的《毛詩序》又說:“《風(fēng)》之始也,所以風(fēng)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xiāng)人焉,用之邦國焉!边@里牽涉到中國古代的一種倫理思想:在古人看來,夫婦為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須以夫婦之德為基礎(chǔ)!睹娦颉返淖髡哒J(rèn)為,《關(guān)雎》在這方面具有典范意義,所以才被列為“《風(fēng)》之始”。它可以用來感化天下,既適用于“鄉(xiāng)人”即普通百姓,也適用于“邦國”即統(tǒng)治階層。

          《關(guān)雎》的內(nèi)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里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并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jīng)》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dāng)?shù)牡匚坏。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yīng)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說它是情愛詩當(dāng)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贊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对娊(jīng)·國風(fēng)》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么用處后人不清楚了,就僅當(dāng)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guān)雎》當(dāng)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當(dāng)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tài)出現(xiàn)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guān)系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guān)。就是在現(xiàn)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伙,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夸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說自己曾經(jīng)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就從這里開了頭。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jié)構(gòu)來說,從見關(guān)雎而思淑女,到結(jié)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這首詩可以被當(dāng)作表現(xiàn)夫婦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這些特點: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jié)于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zé)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lián)系的結(jié)合!熬印笔羌嬗械匚缓偷滦须p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里“君子”與“淑女”的結(jié)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jié)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笆缗惫倘粵]有什么動作表現(xiàn)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里“輾轉(zhuǎn)反側(cè)”,什么攀墻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guī)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于讀者所產(chǎn)生的感動,也不致過于激烈。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guān),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jié)制的歡樂氣氛。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視道德修養(yǎng)的人生態(tài)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為可以“風(fēng)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層意義上說,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在古代,這一基本單元的和諧穩(wěn)定對于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穩(wěn)定,意義至為重大。在第二層意義上,所謂“夫婦之德”,實際兼指有關(guān)男女問題的一切方面!帮嬍衬信,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孔子也知道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飲食之欲比較簡單(當(dāng)然首先要有飯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緒活動要復(fù)雜、活躍、強烈得多,它對生活規(guī)范、社會秩序的潛在危險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論語》)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養(yǎng),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欲開始。這當(dāng)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為合適,卻是復(fù)雜的問題,這里牽涉到社會物質(zhì)生產(chǎn)水平、政治結(jié)構(gòu)、文化傳統(tǒng)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也牽涉到時代條件的變化。當(dāng)一個社會試圖對個人權(quán)利采取徹底否定態(tài)度時,在這方面首先會出現(xiàn)嚴(yán)厲禁制。相反,當(dāng)一個社會處于變動時期、舊有道德規(guī)范遭到破壞時,也首先在這方面出現(xiàn)恣肆放流的情形;氐健蛾P(guān)雎》,它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克制、行為謹(jǐn)慎、以婚姻和諧為目標(biāo)的愛情,所以儒者覺得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婦”并由此引導(dǎo)廣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關(guān)雎》既承認(rèn)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會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fā)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著《關(guān)雎》的權(quán)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quán)利。所謂“詩無達詁”,于《關(guān)雎》則可見一斑。

          古詩詞賞析 4

          秋懷二首

          作者:黃庭堅

          朝代:宋朝

          秋陰細細壓茅堂,吟蟲啾啾昨夜涼。

          雨開芭蕉新閑舊,風(fēng)撼篔簹宮應(yīng)商。

          砧聲已急不可緩,檐景既短難為長。

          狐裘斷縫棄墻角,豈念晏歲多繁霜。

          茅堂索索秋風(fēng)發(fā),行遶空庭紫苔滑。

          蛙號池上晚來雨,鵲轉(zhuǎn)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絕。

          湖水無端浸白云,故人書斷孤鴻沒。

          賞析:

          這組詩,翁方綱校刊的《山谷詩全集》據(jù)舊本收在《外集補遺》中,下注“熙寧八年(指1075年)北京作”。公元1075年,作者三十一歲,宋代的北京即今河北大名,當(dāng)時作者在那里任國子監(jiān)教授。

          古詩詞賞析 5

          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fēng)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

          【翻譯】

          剪裁好白色的絲綢,輕輕疊成數(shù)層,又將淡淡的胭脂均勻的涂抹,時髦的漂亮衣服,艷麗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簡直羞殺了天上的蕊珠宮女。紅顏易凋零,更何況,經(jīng)歷了多少無情的風(fēng)雨 ,面對愁苦的情景,扣問凄涼的院落,還要經(jīng)受幾番春暮。 誰幫我寄去重重的離愁,這雙飛的燕子哪里懂得人間的苦痛。天遙地迵,萬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園今在何處?只有在夢中有時曾去。就連夢也難做成,因我痛苦的徹夜難眠。

          【賞析】

          此詞是宋徽宗趙佶于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途中所寫,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全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借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

          詞之上片先以細膩的筆觸工筆、描繪杏花,外形而及神態(tài),勾勒出一幅絢麗的杏花圖。近寫、細寫杏花,是對一朵朵杏花的形態(tài)、色澤的具體形容。杏花的瓣兒好似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縑綢,經(jīng)過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勻稱地暈染上淺淡的胭脂。朵朵花兒都是那樣精美絕倫地呈現(xiàn)人們眼前。新樣三句,先以杏花比擬為裝束入時而勻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顏光艷照人,散發(fā)出陣陣暖香,勝過天上蕊珠宮里的仙女。羞殺兩字,是說連天上仙女看見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進一步襯托出杏花的形態(tài)、色澤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現(xiàn)了杏花盛放時的動人景象。

          以下筆鋒突轉(zhuǎn),描寫杏花遭到風(fēng)雨摧殘后的黯淡場景。春日絢麗非常,正如柳永《木蘭花慢》中所云: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但為時不久就逐漸凋謝,又經(jīng)受不住料峭春寒和無情風(fēng)雨的摧殘,終于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暮春之時,庭院無人,美景已隨春光逝去,顯得那樣凄涼冷寂。這里不僅是憐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憐。

          試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為階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筆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爛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種種感慨和聯(lián)想,往事和現(xiàn)實交雜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猶有人憐,而自身淪落,卻只空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無窮慨恨。愁苦之下接一問字,其含意與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亦相仿佛。

          詞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寫詞人對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訴,表達出詞人內(nèi)心的無限苦痛。前三句寫一路行來,忽見燕兒雙雙,從南方飛回尋覓舊巢,不禁有所觸發(fā),本想托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再一想它們又怎么能夠領(lǐng)會和傳達自己的千言萬語?但除此以外又將憑誰傳遞音問呢?作者這里借著問燕表露出音訊斷絕以后的思念之情。

          天遙兩句嘆息自己父子降為臣虜,與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驅(qū)趕著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樣的遙遠,艱辛地跋涉了無數(shù)山山水水,天遙地遠,萬水千山這八個字,概括出他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種種折磨。回首南望,再也見不到汴京故宮,真可以說是別時容易見時難了。

          以下緊接上句,以反詰說明懷念故國之情,然而,故宮何處點出連望見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夢寐之間了。夢中幾度重臨舊地,帶來了片刻的慰安。結(jié)尾兩句寫絕望之情。晏幾道《阮郎歸》末兩句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秦觀《阮郎歸》結(jié)尾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都是同樣意思。夢中的一切,本來是虛無空幻的,但近來連夢都不做,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反映出內(nèi)心百折千回,可說是哀痛已極,肝腸斷絕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書畫家,其繪畫重高寫生,以精工通真著稱于世。這種手法于此詞的景物刻畫中也有所體現(xiàn),尤其上片對杏花的描繪,頗具工筆畫的意蘊。

          古詩詞賞析 6

          田家元旦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nóng)。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唐朝詩人孟浩然所作五言絕句,所寫的是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詩中首尾兩聯(lián)反映了我國古代農(nóng)民非常重視觀測天象,注重氣候、節(jié)令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之間的關(guān)系,這些都是他們從生產(chǎn)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有一定的科學(xué)價值。中間兩聯(lián)敘寫了自己的隱居生活,透露出其不甘隱居躬耕的心情,說明他的鹿門隱居只是為了取得清高的聲譽,以便達到引薦入仕途的目的'。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fēng),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xiàn)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jié)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dāng)時的民間習(xí)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靶绿覔Q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yīng),形象地表現(xiàn)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元日抒懷

          唐·盧照鄰

          筮仕無中秩,舊耕不外臣。

          人歌小歲語,花舞大唐春。

          草色熏三徑,風(fēng)光動四鄰。

          愿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

          這首詩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的詩人盧照鄰,講述自己官職低微未達到正八品,還是歸家種地做隱居方外之臣。今天人們高歌歡飲賀歲的美酒,早開的鮮花也起舞慶祝大唐之春。嫩綠的草色掩映著知己往來的小路,美好的風(fēng)光驚動了我的四鄰。但愿人生永遠像元日這天一樣歡樂,年年歲歲四時風(fēng)物都如此新鮮。

          已酉元旦

          宋·陸游

          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

          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

          南宋詩人陸游所作,內(nèi)容是關(guān)于古時候元旦期間發(fā)生的事情。詩中描寫的場景為:一夜的雨融化了屋外殘余的雪,清晨的太陽驅(qū)除了連續(xù)的陰霾天氣。輕輕對著筆呵著熱氣來寫對聯(lián),喝一口椒浸制的酒發(fā)現(xiàn)新寫的花已經(jīng)傾斜了。陸游的詩歌不僅始終貫注著熾烈的愛國熱情,而且同情當(dāng)時人民的疾苦。憂國和憂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織在一起。八百多年來,蜀州人民懷念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扶老攜幼,不遠千百里前來瞻仰、憑吊陸游。罨花池是陸游生活過的地方,這里的水榭樓臺、林木花草,都篆刻下偉大詩人憂國憂民的詩篇。

          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堯觴,鏡里堪驚兩鬢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yīng)不得先嘗。

          唐代詩人成文斡寫的《元旦》詩中,“戴星”,即頂著星宿,比喻晚歸或早出!坝x”,即酒杯,可作飲酒解!巴捞K”,是元日專飲的多味藥酒,古人認(rèn)為飲此酒可以防病消災(zāi)。飲此酒有個規(guī)矩,老少不能同時共飲,而是從年幼者依次而來。因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雖然每人都要增壽,但實際上年少者得了一歲,而年長者卻失了一歲,所以大家勸年少者先飲,以示祝賀,而讓年長者后飲,以避忌諱。詩中“鏡里堪驚”、“偷失笑”兩句,乍看似寫作者通過在飲酒時照鏡子,始見自己衰老,現(xiàn)出悲愴情緒,但經(jīng)反復(fù)閱讀,你可感到它獨有的樂觀心態(tài),讓人感到他是一位童心未泯的“老頑童”。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fā)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孔尚任寫這首《《甲午元旦》》時已六十六歲,在家鄉(xiāng)曲阜簡居!都孜缭吩姺謨纱蠖危八木鋵懗,圍爐守歲,飲酒消夜。第三句過渡,借分贈。買春錢”暗示舊年已去,新歲已來。后四句轉(zhuǎn)入寫元旦。點爆竹,換桃符,聽樂曲.拜新年。字里行間,躍動著孔尚任一顆赤誠的童心。《甲午元旦》全詩反映出他脫離官場后心情的恬靜和愉悅。

          古詩詞賞析 7

          [宋]周文璞

          還了酒家錢。便好安眠。

          大槐宮里著貂蟬。行到江南知是夢,雪壓漁船。

          盤礴古梅邊。也信前緣。

          鵝黃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吸取。明日新年。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即興抒懷的小詞,意味雋永。詞中所寫到的事,是“還了酒家錢”之后的一些活動,如酒后的安眠,美夢的歡欣與破滅,伴隨著江南路上的行程以及在古梅邊的“盤礴”。不難看出作者是嗜酒的。然而,他的嗜酒貪醉,與他所處的時代及個人的遭遇有關(guān)。他生活在多災(zāi)多難的南宋末期。他個人的遭遇也頗不幸。在金兵南下、宋室南渡之際,“室廬既焚蕩,飄零住江潭”均見《呈鞏睡翁禮》他的祖、父輩都隨著宋室的南渡而輾轉(zhuǎn)江南。他曾任過溧陽縣丞,又曾隱于方泉,窮愁潦倒,坎坷不遇。他不愿意與當(dāng)時的污濁社會同流合污,因而“獨抱于潔清”《方泉賦》。他的這種行動,又往往受到時人的嘲弄,他對自己的不幸是悲憤的,但又不直接多發(fā)憤慨激烈之間,反而婉轉(zhuǎn)其辭:“噫吾命濡滯于此丘(按指方泉)兮,又何敢怨懟而舛差!薄斗饺x》他往往是在醉中討生活,求解脫,如他在《閑居日有幽事戲作》詩中所說:“自知癡得計,常用醉為醒!敝懒诉@些背景,對我們了解這首詞的深意就容易了。

          詞人的嗜酒、醉眠,他的美夢及其破滅等等,都是處于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下郁郁不得志的反應(yīng)。詞中“大槐宮里著貂蟬”,是用來批判當(dāng)時富貴無常、得失不定的社會現(xiàn)實。作者曾任過小官,也算在“大槐宮”里呆過的人物,然而詞人對“宮”內(nèi)的沉浮、冷暖深有體察。作者將醉眠后的情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有更深層的弦外之音,即作者對現(xiàn)實的一種曲折而委婉的批判。

          “雪壓漁船”,自然是作者在夢醒之后所看到的真實景物,卻也未嘗不是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的形象表現(xiàn),寫其嚴(yán)酷,寓有作者的指斥之意。至于“盤礴古梅邊”等,則是作者性格另一側(cè)面的表現(xiàn)!氨P礴”,即箕踞而坐。一般說來,傍梅而踞,對于文人而言,自然是一種絕好的境界。但這里卻別有用意!盎帷边@種坐法,是以屁股坐地,兩腿斜前伸出,狀如簸箕,是一種傲慢不敬的姿態(tài)。這是作者以自己的放浪形骸去嘲弄禮法以至憤世的.一種行動表現(xiàn),是對當(dāng)時社會的一種反抗形式。

          從詞的語言風(fēng)格來說,這首詞寫得謔而不虐,幽默詼諧。吃酒還錢,事極平常,但以之入詞,就表現(xiàn)了一個不賒不賴的醉漢形象,饒有興味,卻令人耳目一新。詞的下片,作者將他在“古梅邊”那種放浪形骸的“盤礴”,說成“也是前緣”,是前世定下的緣分,顯然是小題大做,故弄玄虛,把本來不相連系的事情硬是湊在一起,意在構(gòu)成幽默。這種表達,盡管作者寓有嘲弄禮法的用意,但在文字表達效果上,首先征服讀者的,卻是它的幽默詼諧!谤Z黃雪白”,在這里,“雪白”指雪;“鵝黃”是指早春楊柳枝條上所泛出的那種淡黃色,作者有“歲歲鵝黃上柳條”《跋鐘山賦》的詩句,這種初春的消息,與白雪相映,醒然在目,預(yù)示著作為新春佳節(jié)的新年很快就要到了。

          最后一句的詼諧與奇特,更是超出常人想象之外:“一事最奇”,猛提一筆,突如其來,形成懸念;“君記取”,使讀者自然形成了一種緊張的氣氛,就在人們屏息而待的時候,詞人卻出人意料地說出了一件盡人皆知、無“奇”可言,更無加“最”之理的答案:“明日新年”,把嚴(yán)肅的懸念立刻化為輕煙,隨之而來的是讀者的釋懷,甚至捧腹。這是一種虛張聲勢、大起大落的筆法,從而構(gòu)成語言、語意上的起伏跌宕。但在這里,作者也并非為詼諧而詼諧,詼諧之中也流露了他的傷感!谤Z黃雪白又醒然”以至“明日新年”,誦讀之下,在一陣捧腹之后,細味深參,便覺一種逝者如斯、流年暗換的傷感情緒隱然可見。詞中的“又”字,將作者的這種傷感,傳達了出來。原來作者的詼諧只是其表象,腹中卻有郁結(jié)。

          這首詞的好處便是這樣:在詼諧幽默之中,作者將要奚落的,奚落了;將自己的狂放不羈的性格和傷世之情,相當(dāng)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嚴(yán)肅的內(nèi)容,發(fā)之以詼諧幽默的形式,這就是它的特色所在。

          古詩詞賞析 8

          『原詩』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秾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賞析』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對我國古代四大美女的美譽,其中 “羞花”之貌的,指的就是唐玄宗“三千寵愛加一身”的貴妃楊玉環(huán)。傳說,她醉后賞花,被譽為“百花之王”的牡丹見了,也自羞不如。那么“詩仙”李白的筆下,楊玉環(huán)又該是怎樣的容姿?

          第一首起筆“云想衣裳花想容”,七個字就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思:仰望天上飄飄悠悠,色彩斑斕的云彩,讓人聯(lián)想到貴妃那寬大、輕薄、精美、飄逸的衣裳;欣賞那飽滿而美艷的花朵,又會讓人聯(lián)想起貴妃那豐滿而妍麗的面容。這里的“想”字,是交互聯(lián)想:可以是見云想起衣裳,見花想起容貌;也可以是見衣裳想起云,見容貌想起花。接著“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一語雙關(guān),以花之承風(fēng)露,喻美人之承君恩。“春風(fēng)”,借指恩澤天下的君主即唐玄宗!奥度A濃”,有了甘露的滋潤,美麗的花兒就更顯嬌艷動人。這樣嬌美的顏容,這樣靈動的仙姿,哪兒才見得到?就為后面“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鋪下了伏筆,“群玉山”傳說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艾幣_”傳說中嫦娥仙子的住處。詩人天馬行空地想象:這樣嬌艷如花,飄飄欲仙的美人兒,恐怕只有在西王母的群玉山頭,或者嫦娥仙子的瑤臺月下才可得見!真是“此美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逢”。第一首,詩人將花與人反復(fù)作比、使之交互輝映,營造出一種花即是人,人即是花的迷離之境;又通過云裳、花容、群玉山、瑤臺月等一些列精美而略帶清冷的意象,共同締造出一種縹緲朦朧的神仙幻境,襯托出楊貴妃堪比仙女的絕色美貌與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

          第二首起筆“一枝秾艷露凝香”,承上,以一枝凝香帶露的名花(后人多理解為牡丹花)起興,其色艷,其香濃!岸屍G”原指花木茂盛而鮮艷,這里指代艷麗盛開的名花!奥赌恪陛^之第一首“露華濃”更顯含蓄、細膩。 第二句起詩人引入兩則典故,其一“云雨巫山”源自宋玉《高唐賦》,說的是楚襄王與宋玉游云夢澤,見高唐之景云蒸霞蔚,變化無窮,神秘莫測;宋玉告知是“旦為行云,暮為朝雨”的巫山神女所化,其曾與先王夢中相會,并自薦枕席,得先王所幸;其二說的是漢成帝趙皇后,其體態(tài)纖美,能歌善舞。據(jù)說其蓮足小巧,身輕如燕,能舞之于掌,故稱趙飛燕。這里詩人寫道:“云雨巫山枉斷腸”,神女縱有妖嬈之美,自薦枕席之妙,然終究可望而不可及,令人枉斷愁腸罷了。楚王之夢,那及得玄宗觸之可及的美人來的實際!如果說楚王與神女的事情撲朔迷離且太過遙遠,那么“借問漢宮誰得似?”詩人自答:“可憐飛燕倚新妝!奔词鼓俏璨捷p盈,風(fēng)華絕代的趙飛燕也得依仗著別致的打扮和精心的修飾,才勉強和貴妃的天生麗質(zhì)相當(dāng)。∵@樣寫來,既美贊了貴妃的`容姿在神女與飛燕之上,又奉承了玄宗之幸遠非楚王與漢成帝可比,一舉而二得,實在高明!

          第三首詩人將鏡頭拉回現(xiàn)實:“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將名花、貴妃、玄宗合而詠之!皟A國”,語出李延年的《佳人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用“傾國”指代有傾國之姿的貴妃!皟上鄽g”生動而恰切地描繪出美人賞花而心悅,花見美人而自羞的兩兩相歡,顯得情趣盎然。美景與佳人觸之可及,花香與美人之體香則馥郁入鼻,君王怎么能不為之著迷,繼而含著笑長久地凝視呢?“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就順理成章了,這里的“解釋”,是消除的意思;“春風(fēng)”與第一首的“春風(fēng)”呼應(yīng),同樣指的是玄宗!盁o限恨”指的是君王心里不盡的愁緒與遺憾。君王的“無限恨”都因雙美在前而煙消云散了,詩人把鏡頭最終定格:君王與妃子“沉香亭北倚闌干”、柔情蜜意共賞花,顯得溫馨浪漫,余味無窮。

          古詩詞賞析 9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原文譯文:

          日暮時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墻逃走,老婦出門查看。官吏大聲呼喝得多么憤怒,婦人大聲啼哭得多么悲苦。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的三個兒子戍邊在鄴城。其中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兒子剛剛戰(zhàn)死。的人茍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回來了!里再也沒有別的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孫子。因為有孫子在,他還沒有離去,但進進出出都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雖然老婦我年老力衰,但請允許我跟從你連夜趕回營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陽的戰(zhàn)役,還來得及為部隊準(zhǔn)備早餐。夜深了,說話的逐漸消失,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xù)的哭泣聲。天亮后我繼續(xù)趕路,只能與返回家中的那個老翁告別。

          作品簡介:

          這是杜甫著名的新題樂府組詩三吏之一。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已經(jīng)四十八歲的杜甫,由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他離開洛陽,歷經(jīng)新安、潼關(guān)、石壕,夜宿曉行,風(fēng)塵仆仆,趕往華州任所,所經(jīng)之處,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引起詩人感情上的強烈震動。

          當(dāng)時唐王朝集中郭子儀等九節(jié)度使步騎二十功贖罪萬,號稱六十萬,將安慶緒圍在鄴城。由于戰(zhàn)爭吃緊,唐王朝為補充兵力,到處征兵。這時,杜甫正由新安縣繼續(xù)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捉人,于是實錄所見所聞,寫成這篇不朽的詩作。詩中刻畫了官吏的橫暴,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和自己的。

          作品賞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的敘事詩。它以耳聞為線索,按的順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從投宿敘起,以告別結(jié)束,從差吏夜間捉人,到老婦隨往;從老翁逾墻逃走,到事后潛歸;從詩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別,整個有開始、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情節(jié)完整,并頗為。詩的首尾是敘事,中間用對話,活動著的有五六個之多,詩人巧妙地借老婦的口,訴說了她一家的悲慘遭遇。詩人的敘述、老婦的說白,處處呼應(yīng),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次十分清楚。

          詩人虛實交映,藏問于答,不寫差吏的追問,而只寫老婦的哭訴,從哭訴中寫出潛臺詞、畫外音,將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婦的前致詞中,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詩人寫老婦的哭訴,語言樸實無華,一個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婦的口吻,且隨著內(nèi)容的多次轉(zhuǎn)韻,形成憂憤深廣、波瀾老成,一唱三嘆,高低抑揚的韻致,使沉郁頓挫達到極致。

          全詩述情陳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愛憎之外,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描述。在這里,詩人通過新穎而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將豐富的內(nèi)容和自己的感情融化在具體的形象里,澆注于客觀的敘述中,讓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讀者,讓故事本身去顯露詩人的愛憎。這種以實寫虛,以虛補實,虛實相映的藝術(shù)手法,使全詩顯得簡潔洗練,而又蘊涵豐富。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單刀直入,直敘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讀者不能輕易放過。在封建社會里,由于社會秩序混亂和荒涼等原因,旅客們都未晚先投宿,更何況在兵禍連接的時代。而杜甫,卻于暮色蒼茫之時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個小村莊里借宿,這種異乎尋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壓根兒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鎮(zhèn)已蕩然一空,無處歇腳?傊,寥寥五字,不僅點明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軌的景象,為悲劇的演出提供了典型。浦起龍指出這首詩起有猛虎攫人之勢,這不僅是就有吏夜捉人說的,而且是就頭一句的環(huán)境烘托說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jié),都從這里生發(fā)出來。不說征兵、點兵、招兵而說捉人,已于如實描繪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個夜字,含意更豐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fā)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經(jīng)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同時,詩人是暮投石壕村的,從暮到夜,已過了幾個小時,這時當(dāng)然已經(jīng)睡下了;所以下面的發(fā)展,他沒有參與其間,而是隔門聽出來的。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兩句,表現(xiàn)了人民長期以來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寢不安席,一聽到門外有了響動,就知道縣吏又來捉人,老翁立刻逾墻逃走,由老婦開門周旋。

          從吏呼一何怒至猶得備晨炊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句,極其概括、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矛盾的兩方面,具有主與從、因與果的關(guān)系。婦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下面,詩人不再寫吏呼,全力寫婦啼,而吏呼自見。聽婦前致詞承上啟下。那聽是詩人在聽,那致詞是老婦苦啼著回答縣吏的怒呼。寫致詞內(nèi)容的十三句詩,多次換韻,明顯地表現(xiàn)出多次轉(zhuǎn)折,暗示了縣吏的多次怒呼、逼問。讀這十三句詩的時候,千萬別以為這是老婦一口氣說下去的,而縣吏則在那里洗耳恭聽。實際上,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不僅發(fā)生在事件的開頭,而且持續(xù)到事件的結(jié)尾。從三男鄴城戍到死者長已矣,是第一次轉(zhuǎn)折?梢韵胍姡@是針對縣吏的第一次逼問訴苦的。在這以前,詩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寫出了縣吏的猛虎攫人之勢。等到老婦出門看,便撲了進來,賊眼四處搜索,卻找不到一個男人,撲了個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兒去了?快交出來!老婦泣訴說:三個兒子都當(dāng)兵守鄴城去了。一個兒子剛剛捎來,信中說,另外兩個兒子已經(jīng)犧牲了!泣訴的時候,也許縣吏不相信,還拿出信來交縣吏看?傊,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處境是夠使人同情的,她很以此博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不料縣吏又大發(fā)雷霆:難道你家里再沒有別人了?快交出來!她只得針對這一點訴苦: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這兩句,也許不是一口氣說下去的,因為更無人與下面的回答發(fā)生了明顯的矛盾。合理的解釋是:老婦先說了一句:家里再沒人了!而在這當(dāng)兒,被兒媳婦抱在懷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孫子,受了怒吼聲的驚嚇,哭了起來,掩口也不頂用。于是縣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謊!不是有個哭嗎?老婦不得已,這才說:只有個孫子啊!還吃奶呢,小得很!吃誰的奶?總有個母親吧!還不把她交出來!老婦擔(dān)心的事情終于發(fā)生了!她只得硬著頭皮解釋:孫兒是有個母親,她的在鄴城戰(zhàn)死了,因為要奶孩子,沒有改嫁。可憐她衣服破破爛爛,怎么見人呀!還是行行好吧!但縣吏仍不肯罷手。老婦生怕守寡的兒媳被抓,餓死孫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老婦的致詞,到此結(jié)束,表明縣吏勉強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雖然只有四句,卻照應(yīng)開頭,涉及所有人物,寫出了事件的結(jié)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表明老婦已被抓走,走時低聲哭泣,越走越遠,便聽不到哭聲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婦一再哭訴、縣吏百般威逼的漫長過程。如聞二字,一方面表現(xiàn)了兒媳婦因丈夫戰(zhàn)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guān)切的心情傾耳細聽,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兩句,收盡全篇,于敘事中含無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時,老翁、老婦雙雙迎接詩人,而時隔一夜,老婦被捉走,兒媳婦泣不成聲,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作別了。老翁的心情怎樣,詩人作何感想,這些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古詩詞賞析 10

          九月十日偶書

          李煜〔五代〕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

          黃花冷落不成艷,紅葉颼競鼓聲。

          背世返能厭俗態(tài),偶緣猶未忘多情。

          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xué)安仁卻自驚。

          譯文

          陰冷秋季的晚上下起了雨,酒后驚醒心中愁緒久久不能平復(fù)。

          看到滿地的落葉黃花,風(fēng)雨中的紅葉颯颯作響好像不停的鼓聲。

          想要背棄世俗,不同流俗,但偶有機緣,還是無法擺脫世俗的情緣。

          自從雙鬢斑白后,已經(jīng)參透世情,心灰意冷,不會像潘岳那樣多愁善感了。

          注釋

          杳:幽深。

          颼:象聲詞,指風(fēng)雨聲。

          緣:佛教用語,塵緣的簡稱,謂心識所緣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忘多情:忘掉世俗的情緣!妒勒f新語·傷逝四》:“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

          安仁:潘岳,字安仁。潘岳《秋興賦》:“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這兩句詩人說他如潘岳一樣雙斑白,卻不像潘岳那樣感到吃驚。

          賞析

          這首詩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矛盾的心情。他自認(rèn)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經(jīng)歷的增加,就能參透俗世,看透俗事,不會像潘岳那樣多愁善感了,但是遇到“晚雨秋陰”的景象,依然難平心緒。

          開篇兩句,寫傍晚秋陰、酒醉乍醒,客觀條件(季節(jié)氣候不佳、身體狀況不佳)和主觀條件(感時)都令詩人心情不能平靜,從而為全詩定下了情感基調(diào)。

          三四兩句,寫秋日風(fēng)景,“黃花”“紅葉”本是秋天里生命力的.物象了,然而在詩人眼中,單一的黃花卻遠遠構(gòu)不成絢麗的色彩,而紅色的葉子在風(fēng)雨之中颯颯作響,如沙場鼓聲,徒增秋日的肅殺之氣!氨呈婪的軈捤讘B(tài),偶緣猶未忘多情”與“自從雙鬃斑斑白,不學(xué)安仁卻自驚”兩句中表現(xiàn)了詩人“心緒難平”。不妨回顧一下當(dāng)時李煜為了超脫于皇位之爭而筑室鐘山讀書,即位之后在北方的威壓之下還是不改詩書歌舞之樂,即可了解其“背世”“厭俗態(tài)”的高雅之意;而對于喪子、亡妻痛苦的詩詞詠嘆,都是發(fā)生在面對北方軍事威脅的背景之下,則讀者于此又不難領(lǐng)會其“多情”背后的軟弱無助當(dāng)多愁善感的詞人被推上君王的位置,在弱肉強食的亂世求生存的時候,大約應(yīng)該都是李煜這種悲秋的樣子:滿懷恐懼,滿懷凄惶直至在兩鬢斑白中走向毀滅。

          古詩詞賞析 11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

          1、芙蓉樓: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的城樓。辛漸: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連江:潤州在長江邊。這句是說,夜里長江上下了寒雨。吳:春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楚山。

          4、洛陽:今河南洛陽,是辛漸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純潔。玉壺:冰在玉壺之中,進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古詩賞析

          這首詩不像一般的'送別詩那樣,努力抒發(fā)對友人的深深眷戀之情,而是著重講述自己的純潔感情和高尚志向。當(dāng)時,詩人的朋友辛漸即將取道揚州,北上洛陽。正在江寧(今江蘇南京)任職的詩人,親自送到了潤州,在西北城樓(即芙蓉樓)為他餞行,并寫下這首詩。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這種景象襯托出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但詩的重點卻在后兩句。

          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里也有詩人眾多的親人和朋友。詩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并想象他們也同樣深深思念著自己。他囑托辛漸,當(dāng)親友們問起來,就說我的內(nèi)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一個巧妙的互相映襯的比喻,來形容一種純潔完美的品格,顯示出很高的語言技巧,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古詩詞賞析 12

          聞道閶門萼綠華,昔年相望抵天涯。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作品《無題二首》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體裁不同,第一首為七言律詩,第二首為七言絕句。第一首著重抒寫相愛而受到重重阻隔不能如愿的悵惘之情;第二首主要是詩人追憶對一位女子的無限追慕之情,在內(nèi)容上是對第一首的補充說明。詩人在對愛情的表達中,也隱約透露出身世的感傷。這組無題詩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在抒寫心理活動方面尤為出色,歷來膾炙人口,堪稱千古佳作。

          作品原文

          無題二首

          其一

          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yīng)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其二

          李商隱

          聞道閶門萼綠華,昔年相望抵天涯。

          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nèi)花。

          詞句注釋

         、拧白蛞埂本洌骸渡袝ず榉丁贰靶怯泻蔑L(fēng)!贝撕泻脮囊馑。星辰:眾星,星之通稱。

         、飘嫎牵褐覆世L華麗的高樓。一作“畫堂”。桂堂:形容廳堂的華美。

         、庆`犀:犀角中心的髓質(zhì)像一條白線貫通上下,借喻相愛雙方心靈的感應(yīng)和暗通。

          ⑷“隔座”二句:邯鄲淳《藝經(jīng)》:“義陽臘日飲祭之后,叟嫗兒童為藏鉤之戲,分為二曹,以校勝負!备糇豌^,一隊用一鉤藏在手內(nèi),隔座傳送,使另一隊猜鉤所在,以猜中為勝。分曹:分組。射覆:《漢書·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shù)家射覆,置守宮盂下射之,皆不能中!卑褨|西放在菠蓋物下使人猜。

         、舌担╦iē):嘆詞。聽鼓應(yīng)官:到官府上班,古代官府卯刻擊鼓,召集僚屬,午刻擊鼓下班。

         、首唏R:跑馬。蘭臺:《舊唐書·職官志》:“秘書省,龍朔(高宗年號)初改為蘭臺!碑(dāng)時李商隱在做秘書省校書郎。類:類似。轉(zhuǎn)蓬:《坤雅》:“蓬,末大于本,遇風(fēng)輒拔而旋!敝干砣缗畈蒿w轉(zhuǎn)。轉(zhuǎn),一作“斷”。

         、碎嫞╟hāng)門:閶闔,傳說中之天門。萼綠華:傳說中之女仙名!墩嬲a·運象》:“萼綠華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顏色絕整。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權(quán)家,自此往來,一月輒六過。來與權(quán)尸解藥。”《零陵縣志》:“秦萼綠華,女仙也,以晉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權(quán)家。自謂行道已九百年,授權(quán)道術(shù)及尸解藥,亦隱影化形而去。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綠華!

         、痰郑褐,到。《廣雅·釋詁》:“抵至也!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遂從井陘抵九原。”一作“尚”。相望:期盼伊。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對另一方有所施為;望,盼望,期待!冻o·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來,吹考差兮誰思!贝搜晕裟昶谂我灰娨寥耍隋氤咛煅,難得一見。

         、颓貥强停骸读邢蓚鳌罚骸笆捠飞拼岛崳鼬P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

         、慰矗阂蛔鳌爸薄峭踉穬(nèi)花:馮浩注:“暗用西施!崩钌屉[“莫將越客千絲網(wǎng),網(wǎng)得西施別贈人!笨膳c此同參。

          作品譯文

          其一

          昨夜的星空與昨夜的春風(fēng),在那畫樓之西側(cè)桂堂之東。

          身雖無彩鳳雙翅飛到一處,心卻有靈犀一點息息相通。

          隔著座位送鉤春酒多溫暖,分開小組射覆蠟燈分外紅。

          嘆我聽更鼓要去官署應(yīng)卯,騎馬去蘭臺心中像轉(zhuǎn)飛蓬。

          其二

          當(dāng)年常聽到人們談?wù)撦嗑G華,但總覺得她在那遙遠的天涯。

          可到像蕭史那樣參加盛宴后,沒想到竟然可以偷窺宮內(nèi)花。

          作品鑒賞

          李商隱的愛情詩以《無題》最著名。這是兩首戀情詩。詩人追憶昨夜參與的一次貴家后堂之宴,表達了與意中人席間相遇、旋成間阻的懷想和惆悵。其中第一首無題詩(“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更是膾炙人口。

          對這首詩的理解和看法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君臣遇合之作,有人說是窺貴家姬妾之作,還有人說是追想京華游宴之作……但羈宦思樂境也好,覬覦貌美女郎也罷,詩中所表達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皆然心態(tài)顯是力透紙背,那些尋;蚱胀ǖ囊庀,被有規(guī)律的置放在短短八句五十六字當(dāng)中,表現(xiàn)了一種追尋的熱切和悲哀的失落。

          起聯(lián)兩句,交明時間和地點。疊言昨夜,更有追思不止的意思,同時給人閱讀上的審美享受。這七個字,表現(xiàn)了一種高寒曠遠、清麗婉轉(zhuǎn)之感,詩作展現(xiàn)的是一片靜謐的星空,清風(fēng)泠然而至,似乎從墨藍色的`天幕后吹來。再往深處看,詩人獨獨寫到星辰和風(fēng)這兩個概念性意象,是簡單的隨性拈來,或是具有某種豐厚的內(nèi)蘊和象征。星辰在古代不僅是星星的意思,“中夜登高樓,憶我舊星辰”(孟郊《感懷》),夜晚登上高樓思念往昔的美好,有歲月的意思;“新歡繼明燭,梁棟星辰飛”(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喻指輝煌的燈火;古人還稱入朝為郎為“上星辰”。自然界的風(fēng)有暖風(fēng)、涼風(fēng)、冷風(fēng)、陰風(fēng)等,與人類社會聯(lián)系起來,又有了風(fēng)化、風(fēng)度、風(fēng)骨、黑風(fēng),甚至還暗合了男女情愛之意。這樣一來,僅開頭這一句,就帶出了無限的遐想和疑惑。

          畫樓西畔桂堂東,雕畫的閣樓,以桂木為材的廳堂,極言其奢華綺麗。畫樓為輔,桂堂是主,引畫樓西為桂堂東穿針引線,“隱然有一人影在內(nèi)”,詩人的眼光轉(zhuǎn)向了桂堂,值得注意的是,詩人是不在桂堂內(nèi)的,他身處的環(huán)境是星辰高掛的靜謐幽深的夜空下。

          后二句圓轉(zhuǎn)溢輝,精工富麗,膾炙人口,是一組絕妙的對句,抒寫今夕對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雖然沒有彩鳳般的雙翅,得以飛越重重阻礙與意中人相會,但相信彼此的眷戀之心當(dāng)如靈異的犀角暗中相通!吧頍o”、“心有”,一退一進,相互映照,是間隔中的契合與溝通,悵惘中的喜悅與慰藉,表現(xiàn)了詩人對這段美好情緣的珍視和自信。兩句比喻新奇貼切,剖劃深刻細致,展示了詩人抒寫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頸聯(lián)寫送鉤覆射酒暖燈紅之樂。送鉤覆射兩個游戲都是需要多人參加配合才能完成的,與前兩聯(lián)詩聯(lián)系起來,前面還是星辰高掛,泠然清風(fēng)的空曠夜幕,這里卻人影憧憧,酒暖燈紅。“暖”字和“紅”字,一個形容春酒,一個形容蠟燈,充溢著恣蕩歡笑,一派和諧景象。前后對比,令人心生不安。林庚在《唐詩綜述》中說:“紅是暖色,它是流動的,熱鬧的,所以近于復(fù)雜”,顏色的暗示性在文藝上最富感染力,詩歌中的紅色有時是反著說的,古有“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元稹《行宮》),“斜拔玉釵燈影畔,別開紅焰救飛蛾”(張祜《贈內(nèi)人》),紅花后面有人寂寞,紅焰影中只能與飛蛾作伴,枯索之況彌觀,惋傷之態(tài)彌切。滿堂的紅影襯托出作者的蕭索孤獨,一個世界中竟有反差如此大的兩種景象,詩人的寂寞,是深藏在熱鬧里的寂寞,紅,是和諧外表下的激流涌動。

          尾聯(lián)回憶今晨離席應(yīng)差時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歡宴徹夜到曉,樓內(nèi)笙歌未歇,樓外鼓聲已響,詩人自嘆像隨風(fēng)飄轉(zhuǎn)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書省應(yīng)差,開始了又一天寂寞無聊的校書生涯,而與席上的意中人則后會難期了。豈獨相思苦,長嘆業(yè)未成。戀情阻隔的悵惘與身世沉淪的感嘆交匯于詩人胸中,使此詩的內(nèi)涵和意蘊得到了擴大和深化,在綺麗流動的風(fēng)格中有著沉郁悲慨的自傷意味。

          在此詩中,詩人的情感運勢十分自然流暢,但如果定要深究詩里說的具體的事情,便又有了好多種想象且個個都合情合理。葉嘉瑩說,詩是顯意識活動,詞則是隱意識的。李商隱的無題詩近乎詞的情境,在工整的詩歌格式下抒發(fā)的是一種詞所擅長的隱約難言的顯意識表達。單看這首無題詩,全詩在哀婉凄涼的樂調(diào)下有一種似解非解的感覺,既像是寫給不能長久相伴的戀人的,又像哀嘆君臣遇合,卻似乎沒有這么世俗,如此,就是李義山無題詩的妙處所在了。

          第一首七律確實是很出色的愛情詩,而其內(nèi)容是通過第二首七絕補充說明的。第二首無題詩(“聞道閶門萼綠華”)大致意思是說:當(dāng)年常常聽到人們談?wù)撻嬮T中有位叫萼綠華的女子長得美麗絕倫,但總是覺得在天邊那么遙遠,卻沒想到昨晚像蕭史那樣參加一次豪門盛宴后,竟然產(chǎn)生了偷窺的沖動。詩人說的是吳宮苑內(nèi)花,當(dāng)然不會是花園里的花卉植物,而是如花似玉的美女。秦樓客,用蕭史典故,顯言己之為愛婿身份。詩意中既有寓慨,又有艷情,但主要還是表達男女之間心心相印的戀情。

          這組詩在藝術(shù)上有極高的價值,尤其的第一首七律,感情深摯纏綿,煉句設(shè)色,流麗圓美。詩人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以華艷詞章反襯困頓失意情懷,營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約的藝術(shù)境界。詩中意象的錯綜跳躍,又使其主旨帶有多義性和歧義性,詩人對心靈世界開掘的深度和廣度,確實是遠邁前人的,其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決于這類無題詩所產(chǎn)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響。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開成二年(837年)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被人排擠,潦倒終身。詩歌成就很高,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于文采,具有獨特風(fēng)格,然有用典過多,意旨隱晦之病。有《李義山詩集》。

        【古詩詞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賞析03-07

        古詩詞賞析05-23

        《雨》古詩詞賞析09-15

        《江月》古詩詞賞析01-27

        古詩詞原文及賞析06-07

        微雨古詩詞賞析04-24

        春雨的古詩詞及賞析02-13

        如何賞析古詩詞05-20

        野望的古詩詞賞析11-24

        《小池》古詩詞賞析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