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剪枝的學問》知識點整理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讓別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過練習我能掌握”的內(nèi)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剪枝的學問》知識點整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語文《剪枝的學問》知識點整理 1
1、相關(guān)背景
剪枝:為保證果樹正常開花、結(jié)果或為了保持樹形,對花木的枝條定期進行修剪。工人叔叔每年都要給果樹修剪樹枝,有的樹一年要修剪兩次。這是因為果樹一年要長很多枝條,如果不去修剪,枝條就會越長越長,越長越密,最后連陽光也透不進去,沒有陽光,果實怎么能長好呢?剪枝工作一般在秋冬或冬春之交時進行。
2、主要內(nèi)容
《剪枝的學問》記敘“我”在桃園和王大伯之間的一段對話,深入淺出地告訴我們有關(guān)剪枝的學問,使“我”認識到生活中充滿了知識的哲理,獲得了必須留心周圍事物,注意向生活學習的啟發(fā)。
3、句式
比喻:
1、春天到了,桃花開了,王大伯的桃園紅云片片。
2、桃子成熟了,一個個光鮮紅潤,仿佛胖娃娃的臉蛋。
擬人:濃郁的花香引來了無數(shù)的蜜蜂,它們歡天喜地地在花間飛舞。
4、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1)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第二段(2、3)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jīng)詢問,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第三段(4)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jié)果。
第四段(5)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
三年級下冊語文《剪枝的學問》知識點整理 2
一、抓主線,破難點
因為課文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的,所以我決定還是帶領(lǐng)學生抓好情感主線,逐層深入探究。緊緊抓住這條線索,引領(lǐng)整堂課的教學。首先抓住“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這條心理變化的線索,先找出詞語,初讀感知“我”的心理變化,然后再順著文理,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我”的心理變化。就這樣,一條主線貫穿整課的教學,做到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讀中體驗,突出學生的主體感受。在隨“我”的情感變化起伏中,學生“入境始親”,層層深入,與文本自然對話,內(nèi)化感悟,共鳴共振。這篇課文還有一條主線,就是剪枝,冬進桃園和夏進桃園,確實和剪枝有關(guān)系,那春進桃園和剪枝有沒有關(guān)系呢,粗看好像是沒有關(guān)系,剛開始在備課的時候也只是停留在“美”字上,包括試上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但是實際上這一部分也和剪枝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如果不剪枝,桃園就不可能這么美這么有生機,桃花能開的這么美,靠的是什么?這個問題一問,就能把“剪枝”這條線也串起來了,兩條主線,一明一暗,相得益彰。
那么如何突破難點呢?本文的重難點是引導(dǎo)學生在品讀中理解感悟 “剪枝的學問”, 因為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概括性地總結(jié)出一個道理,確實不容易。為了突破這個難點,讓學生能讀懂剪枝的學問,并能進行概括性地表述,我在教學中進行三次鋪墊,巧妙搭設(shè)三個階梯。第一次是在讀王大伯的話時,引導(dǎo)學生知道剪去的是“只吸收營養(yǎng),不結(jié)果實的枝條”;第二次是在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后,將之前將信將疑的想法改用肯定的語氣來說,即“剪去那些只吸收營養(yǎng)不結(jié)果實的枝條,來年就能長出更多更大的桃子!钡谌问腔仡櫷醮蟛脑挘烙懻,剪枝的學問是什么,這樣,學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剪枝的學問,也學會了表述。同時,通過拓展,懂得的道理也更深刻。這樣給學生巧妙地架設(shè)三個階梯,體現(xiàn)理解的層次性。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由感性到理性,由點到面。學生對“剪枝的學問”有個全面立體的感悟理解。
二、讀中悟、悟中導(dǎo)
這節(jié)課“讀”貫穿始終,但不是沒有目的的讀,每次讀都有具體的目的。如:王大伯為什么要剪枝?帶著問題自由輕聲地讀,避免了學生漫無目的,又能使學生更快地圍繞問題、解決問題;又如:看到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正在剪枝,我為什么會疑惑?這是感悟邊讀。
我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體讀,個別讀,老師讀、學生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讀有利于對文字的揣摩;出聲朗讀能加強感受、增強記憶;指名朗讀可以給對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學生施展個性的空間;自由朗讀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語言。集體朗讀有增強氣勢、激發(fā)共鳴的功能;教師范讀對學生不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勵作用……比如王大伯剪枝的原因,讓學生在默讀中找出具體的詞句,學生通過細心揣摩都能找到有關(guān)句子,產(chǎn)生體驗;再比如,“!果樹上結(jié)滿了又大又多的桃子”這句,我采用了集體讀,在朗讀中作者又驚又喜的感情。 “剪刀飛舞”這四個字我采用了自主讀,著重表現(xiàn)出了王大伯剪枝的熟練。
當然,課堂教學中也存在許多不足,“剪枝的學問”是什么,我想:從文本上升到哲理還是有一定的高度和難度的,而我可能在教學道理時太快,太激進了,其實我可以在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間搭一座橋梁,讓所有學生順利地跨過這道鴻溝。其次這節(jié)課上我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過多,學生難以接受,評課的時候老師們也都跟我指出,一節(jié)課上只要滲透一兩個學習方法即可,真正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課雖然上完了,思考卻在延續(xù),努力還將繼續(xù)……
【三年級下冊語文《剪枝的學問》知識點整理】相關(guān)文章: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案:剪枝的學問06-02
《剪枝的學問》教學設(shè)計04-15
《剪枝的學問》課時教案五06-04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剪枝的學問》聽課心得體會(通用10篇)11-17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和整理06-16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知識點整理03-10
高二語文《赤壁賦》知識點整理12-06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詞語表匯總整理06-19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