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相關(guān)教學(xué)資料
【《小麻雀》相關(guān)資料】
高爾基簡介:瑪克西姆·高爾基是偉大的俄國作家、“無產(chǎn)階級藝術(shù)最偉大的代表者”(列寧語)、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奠基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xué)導(dǎo)師。
生于尼日尼·諾夫戈羅德城(現(xiàn)名高爾基城),父親是細木工,早逝。高爾基由外祖母撫養(yǎng)成人。外祖母家貧,十一歲的高爾基就不得不出外謀生。他曾在鞋店、圣像作坊當學(xué)徒,在輪船上幫廚,做過腳夫、鋸木工、園丁、面包師等等以維生計,少年時期曾參加傾向民粹派的大學(xué)生秘密團體;這一切就是高爾基的“大學(xué)”。二十歲后,高爾基開始在祖國各地流浪,目的在于“了解一下俄羅斯”,“看一看人民是怎樣生活的”。在長期的流浪期間,他一面做工,一面組織秘密小組,進行革命宣傳。
一八九二年九月高爾基發(fā)表了他的處女作《馬加爾·楚德拉》,從此,一顆光芒奪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國文壇。九十年代高爾基寫了許多短篇小說,大多取材于“底層”社會(如《馬爾華》、《柯諾瓦洛夫》、《切爾卡斯》等)。
在高爾基早期作品中,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傳說和寓言式的故事占有重要地位,如《伊則吉爾婆婆的故事》、《鷹之歌》、《海燕之歌》(1901年);其中《海燕之歌》是一曲鼓舞人心的向革命進軍的號角。
九十年代末,高爾基的創(chuàng)作思想臻至成熟,這時期高爾基發(fā)表了第一部著名長篇小說《,·高爾杰耶夫》(1899),接著,《三人》(1900)也問世了。此外,高爾基還寫了許多具有極大社會意義的劇本,如《小市民》(1901)、《底層》(1902)、《消署客》 (1904)、《太陽的孩子》(1905)、《野蠻人》(1905)、《仇敵》(1906)等等。
一九0六年高爾基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母親》問世。高爾基在許多作品中無情地抨擊了作為舊制度支持力量之一的小市民意識(如中篇小說《奧古羅夫鎮(zhèn)》,1909;《馬特威·克日米亞金的一生》,191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高爾基發(fā)表的重要作品有《意大利的故事》、《俄羅斯漫游記》等。在準備十月革命的年代里,高爾基完成了自傳性的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1914)和《在人間》(1916),第三部《我的大學(xué)》于一九二三年寫成。十月革命后高爾基完成了長篇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事》(1925),同時又創(chuàng)作了幾個劇本,其中著名的有《葉戈爾·布雷喬夫及其他》 (1932)等。高爾基最后一部長篇小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是一部史詩式的不朽巨著。
高爾基不僅是語言藝術(shù)家,同時還是評論家、政論家和學(xué)者。高爾基的文學(xué)論文是對馬克思主義美學(xué)的重大貢獻。此外高爾基還從事大量的社會活動,他曾擔任《紅色處女地》雜志的編輯工作,組織“世界文學(xué)出版社”,領(lǐng)導(dǎo)一九三四年第一次蘇聯(lián)作家代表大會工作,同時他還是國內(nèi)戰(zhàn)爭史和工廠史寫作的倡導(dǎo)者和組織者。在他的`關(guān)懷下,培養(yǎng)出整整一代的蘇聯(lián)作家。
麻雀簡介:麻雀又名樹麻雀、霍雀、嘉賓、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賊、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賓雀、厝鳥、家巧兒。
英文名:sparrow
國家保護動物
鳥綱雀形目(Passeriforms)文鳥科(Motacidae)麻雀屬鳥類的通稱,亦叫北國鳥(個別地方方言又稱呼為:家雀、戶巴拉)。嘴短而強健,呈圓錐形,稍向下彎;初級飛羽9 枚,外緣具兩道淡色橫斑。世界共有19種。中國產(chǎn)5種;其中樹麻雀為習見種,雌雄相似。麻雀屬晚成鳥。
麻雀因為其個頭小,一指那么大,有的地方,如河南將麻雀稱之為小雛。它是常見的一種鳥類。
麻雀是與人類伴生的鳥類,棲息于居民點和田野附近。白天四出覓食,活動范圍在2.5~3千米以內(nèi)。在地面活動時雙腳跳躍前進.翅短圓,不耐遠飛。鳴聲喧噪。主要以谷物為食。當谷物成熟時,多結(jié)成大群飛向農(nóng)田掠食谷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蟲,并以昆蟲育雛。繁殖力強。在北方,3 ~4月開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窩。在南方,幾乎每月都可見麻雀繁殖雛鳥。巢簡陋,以草莖、羽毛等構(gòu)成,大都建在屋檐下和墻洞中。每窩產(chǎn)卵4 ~6枚。卵灰白色,滿布褐色斑點。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1~12天。雛鳥全身裸露,15天以后才能出飛自行尋食。
分布:中國各地。
保護:二級保護。
麻雀又名家雀、琉麻雀。屬鳥綱雀形目文鳥科山麻雀屬。
一般麻雀體長為14厘米左右,雌雄形、色非常接近。喙黑色,呈圓錐狀;跗跖為淺褐色;頭、頸處栗色較深,背部栗色較淺,飾以黑色條紋。臉頰部左右各一塊黑色大斑,這是麻雀最易辨認的特征之一,肩羽有兩條白色的帶狀紋。尾呈小叉狀,淺褐色。幼鳥喉部為灰色,隨著鳥齡的增大此處顏色會越來越深直到呈黑色。幼鳥雌雄極不易辨認,成鳥則可通過肩羽來加以辨別,雄鳥此處為褐紅,雌鳥則為橄欖褐色。
麻雀多活動在有人類居住的地方,性極活潑,膽大易近人,但警惕卻非常高,好奇心較強。多營巢于人類的房屋處,如屋檐、墻洞,有時會占領(lǐng)家燕的窩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樹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幾乎總處在繁殖期,每次產(chǎn)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約14天,幼鳥一個月左右離巢。
麻雀為雜食性鳥類,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種子為食,育雛則主要以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蟲為主,其中多為鱗翅目害蟲。由于親鳥對幼鳥的保護較成功,加上繁殖力極強,因此麻雀在數(shù)量上較許多種鳥要多,這樣在莊稼收獲季節(jié)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雜草種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為食,也吃人類扔棄的各種食物。
除繁殖、育雛階段外,麻雀是非常喜歡群居的鳥類。秋季時易形成數(shù)百只乃至數(shù)千只的大群,稱為雀泛,而在冬季它們則多結(jié)成十幾只或幾十只一起活動的小群。這種小生靈非常聰明機警,有較強的記憶力,這和其它許多小型雀不同,如得到人救助的麻雀會對救助過它的人表現(xiàn)出一種親近,而且會持續(xù)很長的時間。在麻雀居住集中的地方,當有入侵鳥類時它們會表現(xiàn)得非常團結(jié),直至將入侵者趕走為止。麻雀在育雛時往往會表現(xiàn)得非常勇敢,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曾在他的短篇小說《麻雀》中記載過一只親鳥為保護不慎墜地的幼鳥以其弱小的身體面對一只大狗而不退縮的感人場面。如果你愿意對麻雀進行連續(xù)觀測,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是非?蓯鄣男∩,特別是它們的集體行為是研究鳥類行為學(xué)的重要素材。
【《小麻雀》相關(guān)教學(xué)資料】相關(guān)文章:
小麻雀09-27
小麻雀07-01
小麻雀01-14
小麻雀03-12
小麻雀08-31
小麻雀07-03
小麻雀01-14
小麻雀08-27
小麻雀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