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案五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言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的
1、熟悉高考題型,掌握文言文解題方法,加強實戰(zhàn)演練。
2、通過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實踐,引導學生收集、了解文言文復習方法,自主學習文言知識要點。
二、教學重點
1、在線測試
2、網(wǎng)上搜索有關文言文復習資料
三、教學設想
1、介紹文言文整體閱讀解題的步驟。
2、學生在線測試,體會解題步驟。
3、教師當堂講解。
4、學生搜索有關資料,解決自己文言文復習中遇到的問題,或歸納文言文知識要點,或歸納文言文復習的方法、策略等。
四、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五、教學步驟
。ㄒ唬┱莆照_的閱讀文言文的步驟
教師打開演示文稿,介紹“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步驟”。
由于考試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具有不準借助任何要具工書,只能獨立解題的特殊性,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較緊張,常常是讀完一篇就去選,事實上這是極不正確的,一般來說,文言試題解題閱讀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體閱讀
要求1、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瀏覽或跳讀一遍。
2、能大概明了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什么話,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細讀題目
要求1、一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段所在,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題可以在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給選項,運用比較法、排除法根據(jù)是非準偏,選出正確項。
2、利用好最后那道題(還有實詞解釋題和題句子翻譯題)
因為此題相當難,但命題往往說有一項不符題意,那么就是說其他三項都是正確的,就是有一項錯誤也往往是個小問題。那么通過看最后一題,就會馬上了解全文內(nèi)容,再去讀一遍,往往事半功倍,全文內(nèi)容馬上會成竹在胸。
第三步:重讀全文。
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全文。這一步大致相當于精讀研讀的水平;同時也能對前兩步出現(xiàn)的偏誤作糾正,因此是一個深入兼復核的過程。
特別提示:有些學生在讀文言段時,對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沒讀懂就心急火燎,在個別語句上糾纏,非要字字句句弄個水落石出不可,結果反而難以明其大意,學生當中這種情況存在非常普遍。其實,高考所選文言語段一定不會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態(tài),調(diào)動各種手段,借助各種力量,善于前后推導,一步步走完解讀過程。在解決個別難點和正確把握文意、準確翻譯文句時。要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鄰里相推,來正確判定實詞詞義,觀照語言環(huán)境掌握虛詞用法。要有排除干擾的意識,例如古今異義的干擾,防止望文生義,以今釋古。高考文言段不會脫離課本知識另起爐灶,所以要善于知識遷移,聯(lián)系已有知識尤其是常用詞的常用義項和常見虛詞的一般用法來推出新知。
另外,從以往高考來看,不少考生在做文言題時丟分往往丟在不注意審題上,例如問的是“全都直接表現(xiàn)某某人熱愛國家、不畏強敵的言行的一組是哪項”,有些考生往往忽略“直接”或“言行”這樣的重要詞語,造成所答非所問;蛘呤瞧綍r訓練多了,造成一種心理定勢,當出現(xiàn)“間接表現(xiàn)了”或“反襯出”之類要求時,又不能進行正確答題了。因此,在做文言練習時,教師要多加引導,切實完成文言應試閱讀步驟注意審好題,使學生能多積累一些考試經(jīng)驗。
應該說文言解題的三步閱讀法是經(jīng)過許多學子高考實戰(zhàn)檢驗而總結出來的一條科學有效的應試方法,復習當中必須讓學生加以掌握和運用。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切記!!
(二)在線測試
1、完成20xx年高考語文試題文言文在線測試。
步驟如下:打開桌面的“網(wǎng)上鄰居”,再打開“teacher”,打開“文言文”文件夾,雙擊“在線測試”圖標,打開“在線測試”。根據(jù)題目要求選擇點擊正確的選項,完成試題后,用鼠標點擊“提交”,即可知道得分和答案。(注:本次在線測試選自“中國語文柳州在線”)
請一個學生操作并廣播全體。然后學生作答(約13分鐘)。如果有學生很快完成,可要求其雙擊“20xx”圖標,完成20xx年春季高考文言文試題在線測試。
2、教師詢問測試情況,講解試題。
按15、12、9三個分數(shù)值,要求學生舉手,以便了解測試情況。
問:對答案以后知道錯在哪兒了嗎?要想知道詳細的答案,請雙擊“xxjd”圖標,看“20xx年高考語文試題文言文譯文及詳細解答”
第1題:C,樵:柴,名詞。
第2題:A,A前句中的`“故”為“特地”之義,副詞;后句中的“故”為“故意”之義,副詞。B句中的兩個“每”都為“每當......時候”之義,副詞。C句中的兩個“因”都為“經(jīng)、有”之義,介詞。D句中的兩個“及”都為“到”之義,介詞。
第3題:A,(1)與(2)相同,都是主謂式的陳述句,(3)與(4)不同,(3)是判斷句,(4)是短語不是句子。
第4題:B,B中的“先其將歸”的意思是“在胡威將要回京前”。
第5題:A,③是都督的行為,依據(jù)此排除C、D,⑤是陳述胡質(zhì)對下屬官員的處罰,依據(jù)此排除B,其實⑥也不能說明。
第6題:C,由原文中的“后因他信,具以白質(zhì)”可知,胡質(zhì)帳下都督并未輾轉(zhuǎn)地讓胡質(zhì)知道此事。
。ǘ┧阉魑难晕膹土曈嘘P資料,開展自主學習
引入:老師剛才提供的網(wǎng)上測試和答案都是通過搜索從因特網(wǎng)上得來的。這里我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很好用的搜索引擎。
1、介紹Google搜索引擎
教師演示并廣播全體,在地址欄輸入,按回車鍵。在文本框中輸入“文言文+在線測試”,單擊“Google搜索”按鈕,即可查詢需要的相關網(wǎng)站。
Google只會返回那些符合您的全部查詢條件的網(wǎng)頁。不需要在關鍵詞之間加上“and”或“+”。如果您想縮小搜索范圍,只需輸入更多的關鍵詞,只要在關鍵詞中間留空格就行了。Google運用智能型漢字簡繁自動轉(zhuǎn)換系統(tǒng),為您找到更多相關信息。Google搜索不區(qū)分英文字母大小寫。所有的字母均當做小寫處理。例如:搜索“google”、“GOOGLE”或“GoOgLe”,得到的結果都一樣。
提問:某同學你剛才通過在線測試或者在平時復習中感覺到自己在文言文的那一方面知識比較薄弱?你能從網(wǎng)上查找這些方面的資料來提高嗎?請你操作給大家看。學生練習操作,并廣播全體。
2、練習搜索文言文復習有關資料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輸入查詢內(nèi)容,單擊“Google搜索”按鈕,查詢相關資料。要求同學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查詢資料,并歸納整理。小組上網(wǎng)輔導員巡回指導上網(wǎng)能力較弱的同學進行查詢。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查詢。
通過閱讀網(wǎng)頁相關說明可以了解到網(wǎng)頁的內(nèi)容,用鼠標右鍵點擊想打開的網(wǎng)頁,選擇“在新窗口打開”即可打開相關網(wǎng)站。
3、教師提問查詢情況,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學生談自己的學習收獲。
六、教師小結
本節(jié)課同學們學習了怎樣通過因特網(wǎng)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我希望日后大家能正確利用因特網(wǎng),使之為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更好地服務,而絕不是讓我們成為網(wǎng)絡的俘虜。
七、布置作業(yè)
要求課后針對自己的實際,就文言文復習的某一個專題制作一個演示文稿,供大家交流參考,下星期一語文課演示。
文言文教案 篇2
一、說目標
二、說考綱
三、說考點
。ㄒ唬┱f考點
。ǘ╊}型及分值試題內(nèi)容比例文言文題型
(三)以05年高考文言文試題為例逐題解析規(guī)定時間三分鐘做題,練習以練習卷形式課前下發(fā)給學生;完成后以老師為主講評,關鍵是點明做題思路,指點做題技巧,教案《對口高考高職語文文言文復習教案》。統(tǒng)計全作對的`人數(shù),鼓勵學生。
四、說篇目十二篇文言文考過五篇:
《鴻門宴》1999、《勸學》20xx、20xx、《鄒忌諷齊王納諫》20xx、《左忠毅公逸事》20xx、《師說》20xx。
復習重點篇目七篇:
《謀攻》、《察今》、《六國論》、《諫太宗十思疏》、《游褒禪山記》、《〈孟子〉兩章》、《庖丁解!。
五、課堂練習
。ㄒ唬┲攸c閱讀一篇目《察今》三則閱讀
。ǘ┱n堂練習兩篇目《六國論》、《諫太宗十思疏》各一則閱讀每則文言文閱讀給學生三分鐘做題,兩分鐘講題,教師按座次隨機選擇某列或某行,讓學生一人負責一小題的答案解析。每則文言文閱讀講解之后統(tǒng)計全作對的人數(shù),板書相關數(shù)據(jù)。
六、學法總結
七、布置作業(yè)
1、《復習指南》:P177《游褒禪山記》、P144《莊暴見孟子》、P145《庖丁解!贰
2、掌握《復習指南》P131通假字(共43個)。
結束語:
學過多年多篇文言文,想過為什么要學文言文嗎?是為了學習、繼承、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
文言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研讀現(xiàn)代漢語語法從而了解古代漢語語法。
教學設想:
學生在初中階段語法知識相當薄弱,有必要詳細講述,使他們迅速理解文言文語言現(xiàn)象。選取初中文言課文的句子,通過學習舊知獲得新知,溫故知新。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現(xiàn)代漢語的詞法和句法。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任何語言的表達都有一定習慣,后人總結規(guī)律,便形成語法。文言中所謂的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對于翻譯成的現(xiàn)代漢語而言。
二、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明確概念。頁碼如下:
名詞886 動詞301 形容詞141 數(shù)詞1176 量詞792 代詞240
副詞397 介詞650 連詞782 助詞1644 嘆詞1225 主語1643
謂語1316 賓語87 定語298 狀語1656 補語101
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
年少的我一直做著美麗的夢
明確:
1、單句成分位置關系
主 狀 謂 賓
主語在謂語之前
狀語在謂語之前
賓語在謂語之后
定語在主語或賓語之前。
2、各個句子成分由什么詞充當
主語: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
謂語:動詞,形容詞
賓語: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
狀語:副詞,介賓短語
四、短語:
大于詞,小于句。任何句子不加標點即為短語。
A名詞短語:以名詞為主體、中心,整體上具有名詞性,語法作用大致與名詞相同?勺髦髡Z賓語。
1、并列關系
用“和、跟、同、與、及、以及、或”連接
例如:工人農(nóng)民 城市和鄉(xiāng)村、
2、偏正關系
名詞和定語組成,修飾語+中心語。定語是修飾語,名詞叫中心語。
例如:壯麗山河
3、方位短語(上下左右中東西南北前后)
例如:黑板上
4、“的”字短語
例如:吃的、喝的、我們班的
5、復指短語
例如:司機老王
B動詞短語:能充當任何成分。
1、并列式
例如:調(diào)查研究
2、偏正式(狀語+動詞)
例如:立即動身
3、動賓式:
例如:挖地道
4、動補式
例如:變得更美麗
5、連動式
例如:開門進屋打開本講課
6、兼語式
例如:請你參加(“你” 是“請”的賓語,“參加”的主語,一兼二職,兼語
C、形容詞短語:能充當任何成分。
1、并列式
例如:堅韌和剛強
2、偏正式
例如:非常生動
3、形補:漂亮極了
D、主謂短語
例如:春天來了
E、介賓短語
介詞加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或代詞構成。表方向,處所,時間,方式,目的,原因,對象等。一般充當狀語或補語。
例如:我們坐在高高的土堆旁邊(補語)
我們在高高的'土堆旁邊坐著(狀語)
F、固定短語
包括:主要是成語
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展示例子,思考
在現(xiàn)代漢語中,
1、名詞能否做謂語?一般是由動詞充當。
2、名詞能否做狀語?一般是由副詞、介賓短語充當
3、形容詞動詞能否做主語、賓語?一般是由名詞充當
4、不及物動詞能否帶賓語?一般是由及物動詞充當
請看例句:二月草已
請分析成分?仗帒侵^語,必由動詞充當。空處是“芽”,今天看,是名詞,此處活用為動詞,發(fā)芽。
明確:處在這個位置上,得有這個詞性。語言環(huán)境決定詞性。
二、明確幾個規(guī)則:
1、分析句子成分可判斷詞類活用。
2、名、形、不及物動詞帶賓語具備了使動、意動的條件。
3、名詞直接作狀語,翻譯為介賓短語。
4、意動用法譯為“認為······怎么樣”“以······為”“把······當作”
三、活用原因
古代漢語實詞不豐富,句法不嚴格,分工不細,不明。
思考下面的句子,看那些詞性變化了,為什么?
1、名詞活用
(1)活用為動詞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一狼洞其中
天雨墻壞
。2)活用為使動詞(使動用法)
例如:君將哀而生之乎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3)活用為意動詞(意動用法)
例如:稍稍賓客其父
(4)直接作狀語
例如:操軍破,必北還
2、動詞活用
。1)用作名詞
例如:懼有伏焉
。2)活用作使動詞(使動用法)
例如:項伯殺人,臣活之
3、形容詞活用:
。1)用作名詞
例如:采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
(2)用作動詞
例如:素善留候張良
。3)用作使動詞(使動用法)
例如:春風又綠江南岸
4、數(shù)詞為動詞
例如:與臣而將四矣
四、回顧
。1)詞性由于環(huán)境而臨時改變。因為詞在某個成分的位置上而變。詞義隨之而變。
。2)翻譯是關鍵。多讀多見就好了。
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教學過程:
一、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狀+謂+賓”
古代的句子,主語可在謂語后,賓語可在謂語前,狀語可在謂語后,定語可在主語賓語后。相對今天而言,其語序十分特殊,所以稱為特殊句式。正確翻譯后可判斷特殊句式。
二、形象展示。做六個模具,在“名標”上分別寫六個成分,比較古今句子成分的位置關系。
請出六們貴賓(佳賓)就座。四大家領導:
主 狀 謂 賓
縣委 政府 人大 政協(xié)
三、按類型分析
1、判斷句
古代漢語中,以名詞或名詞短語作謂語。
現(xiàn)代漢語中,以判斷詞“是”作謂語。
。1)……者……也(2)者也
(3)……,……也(4)乃、為、即(5)“是”
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
吳廣,陽夏人也。
劉備天下梟雄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2、省略句
一般省略主語、賓、介賓、謂、“于”
例如:蓋以(之)誘敵
必以情(處理)
。ㄓ|龍)入而徐趨
公弗許(之)
問之(于)客曰
3、賓語前置句
賓語在謂語的前面。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疑問句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4、主謂倒裝
主語在謂語的后面。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聰明,太厲害了!
5、定語后置
定語在中心詞(名詞)后面。
例如:居廟堂之高
處在高高的廟堂上。
6、介賓短語后置
翻譯后可以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介賓短語是狀語,在謂語之前。而在古代漢語中是補語,在謂語之后。
例如:投之以骨
以骨投之
用骨頭扔給狼
文言文教案 篇4
一、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jù)課后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 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二、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國(現(xiàn)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xiàn)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zhì)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1)誰學下棋?(2)怎么學下棋?(3)學得結果怎么樣?(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尋找節(jié)奏
1、自由讀,學生提出學習困難:不好讀;讀不懂
2、老師逐句領讀。(讀準字音,準確停頓、把握速度,準確處理輕重音和語調(diào)。)
3、再自由讀,找到讀文言文的節(jié)奏。
4、齊讀,再把沒讀懂的句子讀出來
三、逐句理解,把握語氣
師:理解了意思會讀得更好
1、回顧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根據(jù)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大家討論,知識的積累
2、理解句①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a、對照注釋自己來理解
b、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理解
如:“通國之善弈者也”中的.“之”,聯(lián)系《楊氏之子》。
楊氏之子——楊氏的兒子。之:的
“通國之善弈者也!敝旱摹
“善弈者也”中的“善”,聯(lián)系《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善:善于
“善弈者也!鄙疲荷朴
“者”聯(lián)系古詩句:“有志者,事競成!闭撸骸娜
“也”:肯定的語氣。
c、說出這句話的意思
d、再吟讀這句,吟出弈秋圍棋大家的風度
3、理解②③句“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A、小組討論理解意思。(對照注釋逐詞理解)
B、逐詞交流匯報②③句的意思
注意:五個“之”的不同意思
“惟弈秋之為聽”之:無實在意思
“一人雖聽之” 之:弈秋講課
“思援弓繳而射之”之:鴻鵠
“雖與之俱學” 之:另一個人
“弗若之矣! 之:另一個人
C、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講講兩句話的意思
D、分角色吟誦課文
這兩個人學弈的經(jīng)過文言文只兩句話就描述得清清楚楚,可見文言文的簡練。
這兩個人在同一個老師門下學下棋,他們是怎么學的?
指一生讀: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再指一生: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各自學得怎樣呢?一起回答——
生齊讀: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E、師生合作吟誦
老師給大家開頭,一生讀第一個人的表現(xiàn),一生讀第二個人的表現(xiàn),一生讀最后的結果。(師讀:使弈秋誨二人弈…三個學生分別接讀。師生合作讀兩次)
F、成語運用
用兩個成語,形容兩個人是怎樣學習的。(專心致志、三心二意或一心一意、心不在焉)
用兩個四字詞語,說一下兩個人的結果。(學有所成、一無所獲)
4、理解④⑤句: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什么原因讓兩人的結果大不相同?有人提出質(zhì)疑
A、自由獨立逐詞理解④⑤
B、交流匯報
C、感情吟誦
難道是因為他不如別人聰明嗎?(師讀:)為是其智弗若與?(讀出反問的的語氣)
難道是因為他不如別人聰明嗎?
。ㄖ干x:)為是其智弗若與?(讀出強烈的語氣。練習兩遍)
回答——生齊讀:曰:非然也。(讀出肯定的語氣)
師:為是其智弗若與?生:非然也。
兩種結果不是因為后邊的人不如前邊的人聰明,而是因為兩個人學習的態(tài)度不一樣。這真是——(板書:)態(tài)度決定成敗。
D、感悟道理
從這則文言文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學習、做事時,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F、聯(lián)系生活,深入理解
四、吟誦背誦,欣賞感悟
把古人讀詩文的情景能再現(xiàn)在我們的課堂就好了。
1、指名吟誦全文,點評. (2次)
2、試背全文
五、拓展延伸,體驗快樂
1、出示文言文
再看一句文言文:“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這是《學弈》這則故事的前面的一句話。
2、自由讀
3、師生齊讀
4、理解大意:下棋只不過是一種技術,一種小的技術。不專心致志,就學不會。
5、再次齊吟
結束語:由此可見,專心致志則大有可為也!
六、布置作業(yè):背誦給家人聽
板書設計:
學弈
一人專心致志 學有所成
一人三心二意 一無所獲
態(tài)度決定成敗
文言文教案 篇5
教學設想
以活動為主,提供能讓學生充分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努力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教學維度
教材分析
對高一學生來說,本文難點不多、主題明確,學生便于把握,較適合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因為是一篇議論性文章,重在說理思辨,因而趣味性不強,較難出彩。
基本構想
突出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性,培養(yǎng)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摸索文言文學習的能力。既重過程又重結論。教授傳統(tǒng)課文,既教授傳統(tǒng)內(nèi)容,又體現(xiàn)新課改精神。
學習目標
1.利用工具書自主疏通文字;
2.文章大意把握與主旨歸結;
3.說理性文言文論證手法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習準備
課前教師準備閱讀材料。學生備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課前早讀閱讀材料:蘇轍《六國論》節(jié)選,李楨《六國論》李選,史料《七國興亡》,贊揚和批評《六國論》的文章各幾段。
教學方法
1.教法:點撥答疑法、講解法、導引法、檢測法
2.學法:自主學習法、討論學習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的啟蒙讀物《三字經(jīng)》中有這樣的話:“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碧K老泉就是蘇洵。請生介紹作者。戰(zhàn)國時代,七國爭雄爭霸,秦由弱變強,吞并六國,統(tǒng)一天下。這一段歷史縱橫捭闔,單是對六國被秦滅掉的原因,就有多種說法。同學們請看戰(zhàn)國形勢圖。(出示多媒體畫面:“秦滅六國”)
那么,蘇洵提出了怎樣的觀點,他又是怎樣論證的呢?
二、感知課文。同學們大聲朗讀一遍課文,再注意一下不易理解的字詞,可以劃下來。再指四名學生個別朗讀一遍。
三、組成學習小組。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向本組成員提出,由本組成員互相解答。能夠自己解決最好,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到全體同學面前,再討論。
師生共同討論解答各小組未解決的問題。
檢查合作學習的效果 ,出示多媒體畫面,生當 堂回答以下三方面的問題,老師評點。
1.解釋下面加線的詞:
第一部分:(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2)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3)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 (4)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5)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6)與嬴而不助五國也(7)燕趙之君,始有遠略 (8)斯用兵之效也 (9)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10)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11)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12)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13)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14)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小結:以上為實詞,特點是數(shù)量多。譯時要逐字落實,活用的要講清用法,古今異義的要注意講準確。學習方法是擴大閱讀量,增強語感,積累。
第二部分:(1)賂秦而力虧 (2)不賂者以賂者喪 (3)諸侯之所大欲 (4)蓋失強援
小結:以上為虛詞,特點是數(shù)量少,用法活。學習方法是:積累
2.翻譯下面的句子:
、炮w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之不終也。
⑵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小結:翻譯句子是能力,原則:盡量直譯,輔以意譯。
四、(探)合作探究,學習本文的論證藝術:
1.本文的一、二段在全文中有何地位?
2.作者是怎樣論證自己的觀點的?下面的哪個段照應分論點一,哪個段照應分論點二?
3.生齊讀一、三段,分析作者論證證方法和思路。(正面引導,學習作者的論證藝術)
生自由朗讀二、四段,思考:對這個層次的論證,有兩種觀點(已印發(fā)給學生),一種認為論證嚴謹,有力,另一種認為論據(jù)不準確,不能論證“不賂者以賂者喪”的觀點,是蘇洵寫作的漏洞。你怎么看?生討論,掀起高潮。
師引導,明確:
通過討論,明確:議論文寫作,要有內(nèi)在的邏輯美。本文為典范的議論文,值得學習。也有不足。論據(jù)的不符合史實的地方,論點也太絕對。
蘇洵作為大文學家,難道沒有這點歷史知識嗎,難道不知道寫作文要緊緊圍繞中心論點行文嗎?請看“北宋的外交情況”(多媒體)
生同討論后明確:本文的借古諷今、高瞻遠矚不畏強敵的思想,形成文章的魅力;斬釘截鐵、生動有力的語氣,增添了文章的語言魅力。
五、小結:七國的消煙已經(jīng)散去,歷史的回聲永不消失,智者的思索不應停止。讓我們帶著積極思考探究的精神,去學習每一篇課文。作業(yè):二選一:1。課個閱讀蘇轍的《六國論》原文及譯文,分析其觀點。
2.選一個社會現(xiàn)象談談你的看法,可以模仿本文,也可以創(chuàng)新。
【文言文教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教案02-22
《文言文》教案02-13
文言文閱讀教案02-25
文言文學弈的教案02-24
有關文言文翻譯教案02-06
文言文教案6篇02-08
文言文教案7篇02-09
文言文教案20篇02-19
文言文教案四篇02-20
文言文教案5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