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親》一課的教學反思3篇
《治水必躬親》教學反思1
這節(jié)課就教學設計方面來看:能正確理解教材,根據課標要求制定了三維目標;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完整且兼顧了文言文中“言”和“文”。
教學實施方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節(jié)課沒有使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僅通過文本獲得的信息是較為抽象的,對于教學效果是有一定的影響的,課堂上能對重難點內容和學生的反應做出強化;但提出問題后卻沒有有效追問以深化理解,雖然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完整,但在教學中每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不順暢,連貫性不夠,以至于對文章的講解沒來龍,沒去脈,基本上是跳躍性進行的,學生的思維跟不上環(huán)節(jié)的轉換。課堂節(jié)奏把握不是很好,前緊后松,語言表述不夠精練、生動,感染力、鼓動性不強,以至于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調動不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勁頭,教學實施過程中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忽略了對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的個別輔導。
收獲有兩點:一是當堂背誦部分學生完成的較好,能夠根據文章的條理達到背誦的要求;二是作業(yè)方面讓學生在自行舉例,既積累了作文素材,又鍛煉的學生的寫作能力。
《治水必躬親》教學反思2
因為是第五單元——善待自然,優(yōu)化生存環(huán)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該以自學課的形式決解,但又想到它是一篇清代筆記小說《履園叢話》的節(jié)選,而且節(jié)選本身又屬于議論文,所以把《治水必躬親》定位課題,希望通過第二課時的新授課來幫助學生學習文言文,積累文言字詞、了解回顧議論文的文體知識。所以設置的目標分為基礎目標、高層目標,并從文言文和議論文兩方面著手來準備——以翻譯來完成文言文方面的“基礎目標”,以論點、論證方法的方面來完成議論文“高層目標”。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結合4班學生不善言辭的特點,所設置的小組緩解較少,并且單獨提問方式也運用過少,基本屬于按磚回答出問題后的學生的思路走,只要有一個聲音給出了答案,就用老師重復的方式來作為答案進行講解和記錄。這種現(xiàn)象基長期以來不信任學生、牽著學生走,害怕浪費課堂時間而導致的惡性循環(huán)的結果,也是老師在課堂上努力發(fā)聲、動作而收不到好效果的原因。自己在此雖然能準確的找出病因,卻總感覺對癥下不了藥,不知道在已可憤了1.5年的學生身上如何轉變這種現(xiàn)象,慢慢放開管來,還是徹底轉風變格,很是苦惱!
聽課后也尋問過同事,終究還是無法從心底說服自己,只好暫時從現(xiàn)狀慢慢轉變,從不允許學生討論到允許學生討論一些簡單的問題,討論完后起立回答一些問題,對學生的回答作點好評,用點評去激發(fā)學生回答的興趣;從提問文體,聽從某個人的聲音到提問個別,給學生足夠的耐心去回答和改正,給回答者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從不允許學生提反對觀點到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
改變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
《治水必躬親》教學反思3
11月20日下午,我本人有幸在學校執(zhí)教了《治水必躬親》》一課,現(xiàn)對此做一簡要反思。
首先,對“教什么”問題的處理是合宜的、到位的。整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將教學目標設定為:理解“治水必躬親”的道理;學習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積累語言,理解“整散結合”的語言表達特色。根據單元教學要求及學生學習實際,我將“學習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積累語言,理解整散結合的語言表達特色”作為兩個教學重點。針對初二學生的學習實際,我將教學難點確定為:學習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應該說,我的以上考慮是合宜的。
其次,在“怎么教”的問題上,我也有一些思考。
為了厘清教學思路,我將整個教學流程劃分為四個板塊,分別是:第一板塊:讀一讀,記一記;第二板塊:理一理,議一議;第三板塊: 比一比,品一品;第四板塊:想一想,寫一寫。其中,我將“第二板塊‘理一理,議一議’”作為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加以強調。應該說,整個教學的思路是清晰的,教學中心的'確立也是合理的。
在具體教法上,我特別強調了以下幾點:
首先,強調了朗讀。多年來,我在課堂上一直強調讀書,這兩年的學習中,這種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加強。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加強朗讀對學生學習一定會有極大幫助。我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先后組織了近十次次朗讀,在朗朗書聲中,學生讀準了字音,讀對了停頓、節(jié)奏,學生的語感得到了培養(yǎng),為教師指導學生理解文本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整個教學流程的順暢推進證明了這種做法的實際效果。
其次,強調了以有價值的問題牽引學生的思考,以有價值的問題引領學生讀懂文本的教學思考。對學生而言,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在語言理解上本來就有一定難度;本文同時又是一篇議論文,這種文體學生還未有更多接觸,學習起來困難是比較多的。為了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學習,我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牽引整節(jié)課的教學:
1.本文在內容和寫法上與前面幾篇文章有何不同?
2.關于治水,文章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觀點?這個觀點是怎樣提出來的?
3.第二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4.海瑞是明朝的一位清官,第二段文字除了寫海瑞的清廉以外,重點是從哪個角度來概述這個故事的?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是什么論證方法?
5.在舉海瑞治水的例子時,作者既正面概述海瑞的做法以外,還從反面假設了不這樣做的后果。請問:這是什么論證方法?
6:老師呈現(xiàn)在屏幕上的兩組句子各有什么特點?
這幾個問題能夠引領學生扣住文本體式,有步驟、有層次地展開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收效明顯。
再次,教學中能體現(xiàn)文本體式對教學的要求,上出文體特色。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因此,扣住議論文文體特點,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學習議論文的閱讀方法,掌握議論文閱讀的基本技能是我的追求。我在教學中也努力做了一些嘗試,比如帶著學生“扣語言標志”剖析第一部分,我覺得處理得還不錯。
整節(jié)課上下來,自己感覺還不錯。
課后聽了八位老師的評課,我更是受益匪淺。綜合起來,以下幾個方面既是我課前糾結的地方,也是聽了各位老師非常到位的評課后自己在今后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一、將理解“整散結合”的語言表達特色作為教學重點之一是否有必要?對教學重點的取舍,我還應該做仔細思考。有時候,在考慮教學時,如何在達成本節(jié)課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要求的同時又能精簡單節(jié)課教學的目標,使教學內容更集中、更深入,是我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第二、教學容量的安排如何既照顧學生基礎較差的學習實際,又能體現(xiàn)教學內容相應的密集度,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厚實,值得我思考。
第三、教學設計時,一些教學板塊的設置應該更科學合理些,使教學思路更為順暢,更為簡潔。
第四、文言字詞等基礎知識的落實應該更多地考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即使學生基礎差,也需特別注意。
以上,即為我執(zhí)教《治水必躬親》一課的教學反思。
【《治水必躬親》一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治水必躬親》一課教學反思匯編06-16
《治水必躬親》原文及翻譯04-06
《治水必躬親》重點字詞解釋04-25
治水必躬親文言文翻譯03-31
蘇教版八上《治水必躬親》教學案例05-16
初二上冊《治水必躬親》教學設計05-25
初二上冊語文《治水必躬親》教學實錄05-31
八年級《治水必躬親》教學設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