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論語》十則是魯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六篇課文,它選自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這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課文中所選的十則,大多是簡短的談話和問答,篇幅短小,內容淺顯,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具有普遍的教育意義。
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之后學習的第二篇文言文,學習本文,是對文言文的進一步熟悉和了解。而學好本文,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有利于以后文言文的學習。
同時《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被谝陨戏治鑫野驯菊n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知大意。
2、初步學習運用“加字法、換字法”等方法,理解課文。(重點)
3、能當堂背誦課文,積累成語警句。
4、聯(lián)系實際,體會思想,端正態(tài)度,改進方法,提高修養(yǎng)。(難點)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而又有法”,教學方法的設計應面向全體而又注意個體差異,應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針對教材實際和學生情況,我設計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朗讀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本文是文言文,課文要求背誦,對文言字詞的理解主要是通過朗讀來實現(xiàn);其次本文語言簡練,句式相似者較多,適宜朗讀,通過朗讀,從整體上感知語言,理解內容。
“教學千法讀為本”,通過反復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yǎng)學生古文的語感。在反復的吟誦中,品味語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對每一則內容的理解。為此我將學生讀的訓練分為三個層次: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懂內容,讀出韻味;讀出感悟,讀出智慧。
2、點撥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征,運用點撥教學法,以突破重點。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等,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fā)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目的。為此我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批注筆功能,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本文中關鍵字詞的意義和用法。教會學生一些解釋文言字詞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理解課文。
3、合作探究法。
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圍繞問題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通過與文本的交流,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表現(xiàn)出積極的思維。用學生的互問互答,老師的適當點撥和評價等互動互助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開放的探究活動中逐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甚至提出質疑,使學生在主動探究中有新發(fā)現(xiàn)。
三、說學法
初一學生剛接觸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所以,教學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古文的興趣,教給他們一些學習的方法,并要求他們能通過學習,掌握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基礎知識,為今后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
1、朗讀法:引導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感知含義,加深理解。
2、整體感悟法。雖然每一則之間內容缺乏聯(lián)系,然而就其內容的側重點而言,內容又可歸納為學習和修身兩部分,整體感悟內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認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以及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
3、討論、合作探究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討論探究面越是深廣,就越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求知的潛能,有利于學習的深入;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圍繞某個問題探究,解決,在積極采育中使自己的話語、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學到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內容充實,內涵深厚,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二個課時進行教學,為便于說課,我從整體上陳述這兩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了解作者
1、今天,我們要攜手一起去拜訪一位大人物,這個人曾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2、從資源庫拖拉出孔子像圖片。你們了解他嗎?出示幻燈片,指名讀。(或是從資源庫中拖拽出孔子的視頻介紹進行播放)
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十則。
二、分層誦讀,理解感悟
。ㄒ唬┏踝x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這是同學們進入初中以來第二次接觸文言文,你們知道要如何才能學好文言文嗎?
朗讀是解讀課文的第一把鑰匙。學習文言文,誦讀是最基本的方法。哪么朗讀課文應注意哪些問題?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蔽覀円谧x中領悟文意、在讀中積累語匯、在讀中質疑思辨、在讀中陶冶情操。今天我給大家的朗讀提出這樣幾個具體的要求。(出示)
1、指名讀課文前五則,指名評價(這位同學讀的怎么樣?誰能比他讀的更好?指名讀后五則)
2、引導讀出節(jié)奏。老師再給大家推薦兩種讀法:一個是按意義節(jié)奏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個是按音節(jié)節(jié)奏讀,也就是按古時搖頭晃腦地讀,我給大家搖一搖,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同學們按音節(jié)節(jié)奏找一找感覺。生紛紛搖頭晃腦地讀。(播放背景音樂)
。ǘ┰僮x課文(讀懂內容,讀出韻味)
1、要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必須建立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所以我們必須先疏通文意,再找韻味,請同學們說說,理解文言文一般有哪些方法?
2、出示翻譯文言文的方法(出示)
3、自主學習,疏通文意(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嘗試理解文意)
4、指名翻譯,(注意關鍵詞意思和深刻含義。)教師利用白板進行圈點批注。
5、除此以外,還有什么不懂或疑難嗎?
6、疏通了文意,我們對十則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們就來有韻味的讀讀吧!
(三)三讀課文(讀出感悟,讀出智慧)
沒想到同學們讀得這么聲情并茂,這么韻味十足,我已陶醉多時了。通過剛才的讀,我們的眼前也仿佛栩栩如生地站立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微笑著,睿智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對同學們的贊嘆與欣賞。
1、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看誰背得又快又多。
2、指名背誦,追問:你為什么最喜歡這一則?讀著你喜歡的語句,你是否讀出了一份智慧,獲取了一些思想營養(yǎng)呢?請任選一則,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你的啟迪。
(教師在此基礎上,明確這七則分別是講述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為人品行的)
三、當堂積累,拓展延伸
1、精妙的語言,總能流傳千古,這十則中哪些作為成語被保留了下來?找出來積累到筆記本上。
2、補充積累《論語》經典名句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今天在這堂課上,我們是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與2500多年前的孔子作了一番面對面的交流,真是不亦樂乎。
課外了解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與他做次“親密接觸”,來一次思想的遠游。
《論語》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論語十則》是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1篇課文。它選自于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你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六則》,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兩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于心理發(fā)展正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2.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識,能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及一些虛詞的用法 c.能熟練背誦、默寫全文,必說出句意。
。2)能力目標:
a.掌握“分類式筆記”的整理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及習慣
b.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3)德育目標:
a.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讓學生對照反省自己
b.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教學的重點、難點
理解、掌握重點詞語的讀音、解釋;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整理歸納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
二、說教法
1.分類整理歸納法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
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的課堂實踐活動。學生實踐活動的問題,是新大綱最為著重強調的內容之一。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2.情景教學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載道”。據此,語文教學研究者總結出一條語文教學原則,即文道不可分割的原則,即充分利用語文課文中生動、豐富的德育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fā)點撥學生。初中學生已逐漸產生了豐富的精神需求,他們渴望知識,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價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學生的切身體會喚醒學生;用民族自尊、愛國主義的信仰激發(fā)學生。
3.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背踔猩鷦偨佑|文言文不久,通過反復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yǎng)學生古文的語感。注音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
三.說學法
1.這是同學們進入七年級后第一次學習文言文,要充分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弄清實詞的含義,理解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2.運用誦讀法學習課文,做到熟讀成誦。
3.課文所選各則都蘊含深刻的道理,應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來加深理解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兩節(jié)課的時間:
第一課時,我用論語中的道理接合學生們的生活實際進行導入,激起學生興趣,接下來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說注釋,說譯文;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老師進行補充。由于學案上已有各個句子的解釋,所以,教學上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課時,略。
五.總結延伸
我們學習完《論語十則》這門課,接觸到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對 課文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把今天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做到學以致用。
《論語》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六國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二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屬于賞析示例篇目。
高二六國論語文說課稿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包括三個單元古代詩歌欣賞,共30首詩歌;三個單元古代散文欣賞,共18篇散文。所以,這冊選修教材的學習有利于夯實高中生古代詩文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文言文閱讀能力以及審美能力。本冊書每個單元課文都分為三部分:賞析示例、自主賞析和推薦作品。本單元為古代散文欣賞單元,單元教學賞析指導的題目-----散而不亂,氣脈中貫。即古代散文結構雖散,但是內在思想邏輯和情感邏輯是前后貫通的。在鑒賞古代散文時,要注意把握其思想感情的脈絡。《六國論》是宋代散文,結構嚴謹,論點鮮明,邏輯性強,借古諷今,是議論文的好范例。
二、說教學目標
關于文言文閱讀,《大綱》的要求為:
1、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
2、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3、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要求:
1、學習鑒賞古代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個性化體驗。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基于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蘇洵其人其作
能力目標:
1、提高文言文誦讀能力;
2、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理清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激發(fā)學生合作探究的興趣;
2、體會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意圖;
考慮到大綱對古代詩文教學的要求及教材特點,我確定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培養(yǎng)學生理清文章行文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確定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意圖;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
三、說教法
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
【《論語》說課稿】相關文章:
《論語》論語·為政第二06-14
《論語集注》論語序說06-14
《論語》論語·子張第十九06-14
《論語》論語·子路第十三06-14
《論語》論語·顏淵第十二06-14
《論語》論語·先進第十一06-14
《論語》論語·子罕第九06-14
《論語》論語·泰伯第八06-14
《論語》論語·述而第七06-14